問下關於神舟七號的資料。
飛船結構
神七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1],飛船重達12噸。
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2],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3]。三個艙段可滿足生活、返航、動力三大基本功能,可分別獨立工作[3]。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出艙時的氣閘艙。無留軌功能,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出艙活動通信、艙外活動照明及艙外攝像等功能[2]。在軌道艙的頂部裝配有壹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內部還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熱、個人生活用品和個人衛生裝置等生活設施[4]。
返回艙——唯壹返回地球的艙段,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通過艙門與軌道艙相連。還裝有用以降落的兩具降落傘[2]和反推力火箭。當返回艙距地面壹米時啟動反推力火箭,施行軟著陸。返回艙直徑2.5米[5]。
推進艙——安裝有推進系統,以及壹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外部裝有壹對太陽能板[2]。
神舟七號宇航員
翟誌剛(指令長)
劉伯明
景海鵬
侯補梯隊航天員
費俊龍(指令長)
陳全
聶海勝
主要任務
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各系統負責人
航天員系統
航天員乘組: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
科研單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 陳善廣
空間應用系統
科研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
空間應用系統總指揮:高銘
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顧逸東
載人飛船系統。
飛船: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科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載人飛船系統總指揮:尚誌
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
運載火箭系統
火箭:“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
科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
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
發射場系統
發射中心: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發射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崔吉俊
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 陸晉榮
測控通信系統
相關單位: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所屬測控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測控站、“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隊
測控通信系統總指揮: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主任 董德義
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所長 錢衛平
神七任務飛控組組長、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 朱民才
著陸場系統
著陸場:內蒙古中部地區主著陸場
相關單位:某著陸場站、搜救部隊、地面搜救分隊、搜救直升機分隊
著陸場系統總指揮: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副主任 隋起勝
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 吳斌
空間試驗室系統
相關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空間試驗室系統總指揮:尚誌
空間試驗室系統部設計師:楊宏
發射
火箭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UTC+8,下同)發射升空;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壹二級分離;第200秒整流罩分離;第500秒三級火箭關機;第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後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