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湖庫怎樣浮釣鰱鱅

湖庫怎樣浮釣鰱鱅

使用懸墜釣法釣鰱鱅魚,要有精確的調漂、細膩的操作手法和強有力的揚竿爆發力,才能準確捕捉鰱鱅魚吸餌時的細小浮漂信息。本文介紹壹下水庫手竿懸墜釣法釣鰱鱅魚。

壹、選擇釣位釣點

使用手竿在大中型水域釣鰱鱅魚,必須有合適的釣位釣點,釣位釣點選擇不當是釣不到鰱鱅魚的。壹般情況應選擇在深水處,小水面水淺點,大水面水深點。因為鰱鱅魚是濾食性魚類,過著追逐浮遊生物的生活方式,所以,就要在浮遊生物多的地方選擇釣點。釣位要選在大溝汊的溝口處、大水面的坡陡水深處、泄洪閘附近、兩山口處、直岸中間有大凹灣並且水深的地方,這些地方在風力的影響下,聚集了大量浮遊生物,為鰱鱅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時間不長,就會吸引成群的鰱鱅魚來到這裏,這些地方就成了釣獲鰱鱅魚的上佳釣位。

二、誘釣餌的配制

多年的經驗證明,釣鰱鱅魚的主要環節就是誘魚,只有充足、霧化好的餌料才能誘來鰱鱅群。鰱鱅魚不光喜歡酸臭餌,也鐘情於香、甜、腥等其他味型的餌料,而酸臭也只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變成的結果。不管是酸臭還是香甜腥,霧化好才是釣鰱鱅魚的本質,否則就別想釣上它們。在水肥的水域,使用清香略帶甜味的餌料比較好。在大中型水域釣鰱鱅魚,酸臭餌的威力是誘魚性強,卻不如香、甜、腥餌上魚率高。不管是用酸臭餌還是香甜餌,都必須霧化好,否則,就別想釣到魚。

我的誘餌配方是用發酵過的豆腐(奶)渣和炒香的麥麩與小草雞飼料餵窩。其優點是豆腐渣發酵後變得微酸或微臭,又有酵香味,配合炒香的麥麩,能形成大片的霧化區。麥麩炒後有股濃烈的麥香,其質輕,壹時半會到不了底,可以很快吸引鰱鱅魚進窩。雞飼料是由麥麩、玉米粉、豆粕、維生素、多種氨基酸、食鹽、骨粉或魚粉等精制而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顆粒雞飼料能很快沈到水底,幾分鐘後就被泡散,因其質細,鰱鱅魚在水底覓食時,會帶動水流把誘餌攪得“騰空而起”,起到二次誘魚的作用,對濾食性的鰱鱅魚來說,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釣餌選用霧化性好、比重輕、清香中略帶甜味的魚餌,可加入蒜香型的商品魚餌和雪花粉。草莓香味的主攻鰱魚,而鱅魚則喜歡蒜香型的餌料,應根據各人喜好的魚種配制不同的釣餌。因鰱鱅魚視力較弱,主要依靠嗅覺來尋找食物,根據這壹點和鰱鱅魚的胃口,要有針對性地配制在水中穿透力強的餌料。大多數魚餌廠家生產的鰱鱅魚餌都可用做基礎餌。因為釣鱅鰱餌的關鍵是霧化,味在其次,釣浮比重要輕,延緩霧化餌料在水中的滯留時間;釣底比重稍大,可使餌料快速到位,直擊水底大鰱鱅,這是經驗也是常識。至於酸臭餌,我現在是不用了,麻煩不說,弄得手上洗也洗不掉,都過去好幾天了,手上還有壹股怪味。

有了大量底窩餌的墊底,鰱鱅魚進窩後,在魚遊動時,產生的水流作用下,餌料就會“騰空而起”,擴大了誘魚面積,使沈底的誘餌進壹步起到二次誘魚的霧化效果,再加上有針對性的釣餌,在釣鰱鱅魚上就有驚人的效果。

不管怎麽說,什麽樣的餌料也不是萬能的,壹個釣點的魚情也不壹樣,垂釣鰱鱅時要有兩手準備,即準備比重大和比重輕的釣餌各壹套:比重大的釣底為主;比重輕的釣中浮。在魚情發生變化後,才能有應對的余地,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釣具的選擇

鰱鱅魚屬大型魚類,典型特征就是嘴大,嘴內多黏膜而少肉,往往鉤不透魚嘴而造成跑魚,較難釣獲。在釣鰱鱅上,軟調竿是不能勝任的,只有使用硬竿、粗線、大鉤,才是釣獲鰱鱅魚的利器。

多年的經驗證明,釣鰱鱅魚,只有迅捷有力的揚竿,才能確保中魚率。這就需要快速的爆發力作為保障,只有超硬或極硬調竿子才能達到快捷有力的刺魚速度,中魚率才高,跑魚率也會大大降低。在竿子的選擇上,要選用長節竿,因長節竿的整體彈性和強度,是短節竿所不能比擬的。換句話說,使用相同的釣組,用長節竿能釣上來的魚,用短節竿就不壹定釣上來。

我使用的竿子是根據所釣水域的大小而選擇的。在小型水域,使用3.6米長節超硬或4.5米長節極硬調竿;在大中型水域使用5.4米長節極硬調手竿或超硬調竿磯竿。

四、鉤、線、漂、墜的匹配

釣鰱鱅魚(2千克以上),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域的鰱鱅,因勁大,應以大鉤、粗線為主。4.5~5號強力主線,3~3.5號碳素腦線(可根據魚個頭的大小,適當調整主腦線的粗細),只要操作上不失誤,上限7.5千克的鰱鱅魚中鉤是絕對沒問題的;也可使用2.5號大力馬主線,1號腦線。但是,有利就有弊,利是大力馬線結實耐用,抗拉力強,在釣大魚上是其他線所不能比擬的;弊就是大力馬線沒有彈性,吸水性強。因缺少了彈性,易跑魚,再就是掛鉤或中特大魚時易傷竿。吸水性強就導致浮漂信息不真實,靈敏度下降。

鉤,我大多使用16號歪嘴鉤或新關東寬門鉤、伊勢尼10號以上鉤(鉤尖淬火後,用鉗子把鉤尖輕輕向外掰壹下)。針對鰱鱅魚嘴大,索餌信號不強的情況,歪嘴鉤就是針對浮漂信息不強而有意選擇的,在鰱鱅魚吸餌吐餌的壹瞬間及時提竿,充分利用歪嘴鉤鉤尖偏向壹邊的優勢,及時鉤住鰱鱅魚上唇骨與唇尖連接處的軟組織。而普通鉤就沒有這等優勢,提竿時不是鉤住骨頭就是魚嘴裏的黏膜,稍壹掙紮就會脫鉤。

別看鰱鱅魚嘴特別大,卻是魚餌的“溫柔殺手”,攝食時浮漂的反應極輕微,這壹直是垂釣者的壹大難題。垂釣鰱鱅,浮漂選用穩定性強、長身長尾、顏色醒目的大號浮漂,有利於觀察魚訊和減少鰱鱅魚索餌的虛假信號。我使用的是大型細長硬尾浮漂,空鉤半水調9目,攥(註意: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餌料在鉤子上,握在虎口處攥緊,而不是用搓餌的方法)大餌團釣1.5目。此浮漂在3米左右的水域釣底或離底,能充分顯示鰱鱅魚咬鉤的細微信息。

五、釣法

在垂釣鰱鱅魚上,歷來有釣底和釣浮之爭,在不足5米水深的水域,我喜歡釣底。喜歡釣底的原因。1.中魚率高。多年的經驗證明,釣浮雖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缺少穩定性,中上層水域的鰱鱅魚又偏小,擦線的信號多,真實性較差,浮漂晃動多而少下頓,空鉤率較高,即使中魚,也多是掛在魚身上,容易跑魚。霧化後的餌料常常吸引來大群的?鰷和其他小雜魚。揚竿頻率高,垂釣時間長,沒有好的體能是不能勝任的。而底釣就不同了,正好變浮釣的劣勢為優勢,浮漂下頓力強,頓漂清晰,多是鉤中魚嘴,大大降低了跑魚率和小雜魚鬧鉤的現象。

2.大鰱鱅多。浮釣時,霧化後的餌料從上到下形成壹個餌料帶,鰱鱅魚無論在哪個水層都有霧化的餌料可吸食,分散的餌料使魚層散亂而不集中。再就是霧化後的餌料顆粒始終都會沈入水底,它們就壹路吸食下沈的微顆粒來到水底,而大個頭的鰱鱅魚卻始終在底層接食霧化的餌料微粒,這就為底釣鰱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少炸窩。浮釣中魚後,窩子裏的其他魚很容易受到驚嚇而炸窩。而底釣中魚後,把魚領到中上層水域遛魚,底部覓食的魚就不會受到驚嚇,這也是獲魚多的重要原因。

在水深超過5米的水域,我壹般選擇釣2.5~3米的水深。這是因為底層或深處的鰱鱅魚個頭較大。在水庫手竿釣鰱鱅,釣浮不如釣底(手竿),浮釣雖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卻缺少穩定性,而底釣正好相反,變浮的劣勢為優勢,餌料不斷補充到固定窩點增強誘魚力度,再加上對口的餌料,鰱鱅怎不爭相吞食?如果鰱鱅魚在水面活動,這壹般是水中含氧量不足所致,就是釣浮,壹般情況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底釣到底釣多深為好,不是筆者賣關子,這個情況卻不好說,筆者在0.5~8米深的水域底釣時,都釣上過大鰱鱅魚。筆者認為,不能壹概而論,應根據所釣水域的深淺而定:所釣水域水位淺,釣底或離底;水位深釣半水或釣上層水。到底釣多深,也沒個準確說法,在深水處垂釣時,應壹個水層壹個水層的去找,只要上魚,並且上的魚大,就是最佳深度。垂釣鰱鱅魚的技巧主要體現在快、準、狠、穩上,即拋竿要快,淺水處要保持在每分鐘兩竿的頻率上,深水處也要保持在壹到兩竿上;觀漂要準,看準準確的小幅下頓動作和其他有效魚訊;剎竿要狠,出現魚訊要大力揚竿,確保中魚率;遛魚要穩,因鰱鱅魚個體較大,遛魚壹定不要操之過急,穩遛慢提,才是硬道理,否則,脫鉤跑魚率不在少數。

再就是打竿時千萬不要打滿竿。為什麽不能打滿竿呢?是因鰱鱅魚逃竄時勁頭十足,再加上揚竿時刺魚太猛,壹下挑不起竿子來,導致拔河而跑魚。再就是鰱鱅魚的上嘴唇短,下嘴唇長,只有垂直揚竿才能提高中魚率,不打滿竿就為能盡量垂直揚竿打下基礎。釣的水位越深,盡量垂直揚竿的機會就越大。在釣鰱鱅魚上,不管使用多長的竿子,浮漂處在竿梢附近是提高中魚率的最佳位置。

六、浮漂信息

鰱鱅魚進窩是很好判斷的,只要釣點周圍冒出壹堆小氣泡,其中有2~3個大點氣泡,隔半米左右又冒出壹堆,就是標準的鰱鱅魚進窩信號。但大多時候鰱鱅進窩不會冒泡,這個時候,就要根據釣點有無小雜魚,或浮漂出現晃動的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鰱鱅進窩了。

鰱魚的索餌信號是浮漂輕微抖動壹兩次或快速下沈不足半目再輕微下頓或又升至原位。刮風或下小雨時,浮漂原地不動出現連續抖動,要趕緊提竿,不要被風或小雨而誤導。鰱魚往往還會出現托漂上送的情況,但不能提竿,在浮漂上送後會出現壹個漂亮的下頓小動作,此時提竿就會十拿九穩。鰱魚的漂相幅度相對較小,但頓口明顯,這是釣獲鰱魚的主要漂相。如浮漂緩慢下沈或上升不足半目或更少,並持續不動,刮小風或下小雨時,浮漂有輕微抖動的現象,這幾種漂訊壹般是鱅魚索餌的真實信號。在浮漂出現半目或1目的較大動作時,壹般先不要提竿,要等到出現頓口或1/3~1/4目的小上頂動作時再提竿,基本能中魚嘴。鰱鱅魚吸食鉤餌的真正入嘴動作是浮漂上升半目甚至更少時再下頓,此時提竿必然中魚。浮漂大幅快速下頓或左右晃動,是魚體碰線所致。浮漂的大量動作是上升或下沈半目至1目之間,這是鰱鱅魚在吸食鉤餌附近的餌料所引起水流的變化而造成的,此時千萬不要提竿。

調漂時(指釣底),要調成壹餌微觸底,壹餌懸浮或離底。鰱鱅魚吸餌時雖然下頓動作小,但真實有效。鰱鱅魚索餌時,放過其他雜亂信號,主抓浮漂上升或下降不足半目後靜止不動和上升或下降不足半目或更少後有力度的下頓信號。再就是盡可能地垂直揚竿,因為鰱鱅魚的嘴較特別,下唇長而上唇短,垂直揚竿能有效地提高中鉤率,所以拋竿時不能打滿竿,才能盡可能地為垂直揚竿留下余地。

再就是水溫較低或水中含氧量少時,鰱鱅咬鉤時的浮漂信息就會變得更小些,下小雨或氣壓較低的時候,也會出現微小的信號。只有浮漂出現動作,且不管動作多麽微小,都要及時提竿,才能確保中魚率。

七、遛魚

鰱鱅魚中鉤後,壹定要繃緊釣線。因鰱鱅魚嘴大、肉少、嘴內黏膜多,壹般鉤得不是很牢,壹旦松線,脫鉤跑魚的機會很大。鰱鱅魚雖然力大、勁長,但遊速慢,缺乏沖擊力,也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大魚中鉤後,要及時把竿子傾向左或右側,可能的話及時向後退幾步,同時蹲下身子,降低竿子的高度,增加遛魚的空間,引導魚向左或右遊動,並在適當的時候把魚頭提出水面,利用鰱鱅魚的喜高氧性,迫使鰱鱅魚暫時不能獲取水中溶解氧,加速消耗其體能。向後退幾步是為中大魚做準備,壹旦中鉤的魚向前方深水處逃竄,在竿線不能承受的情況下,可向前走幾步,能有效緩沖大魚的爆發力。只要操作得當,不失誤,壹般不會跑魚。把魚遛乏後壹定要用抄網抄魚上岸,否則,魚去鉤空的機會還是很大。要選用大口徑抄網,方能保證壹次抄魚成功。提倡自遛自抄,往往兩人配合不好,把抄進網裏的魚又拉出來的事情不在少數。

想釣鰱鱅:首先妳要了解壹下鰱鱅的生活習性、食性(在此不多談) 。

真正的手桿底釣鰱鱅,鉤是不能貼底的,要離開底(以便魚吸食),最少要離開底10厘米以上,根據魚的大小,調節離底的高度,不能讓魚腹貼底去吸食。

釣深:壹般與季節、水情有關,天涼(最低氣溫在10-15°以上)、水清時可釣深,天熱(最底氣溫20°以上)時、水渾釣淺點。壹般釣深在1-3米之間(不能再深了:鉤到底了,食化完了)。

桿:從3.6米(釣2公斤以下)-4.5米(5公斤以下)3、7開的硬調釣竿,魚再大了就要用帶輪的桿了。

鉤具:我用雙鉤,伊勢尼7號左右,上下鉤距在3厘米左右,上鉤上餌,下鉤空鉤,(下鉤也可用直徑在3厘米的錨鉤,是本人的絕活,上魚率高的讓妳吃驚)。

漂:用浮力較大的6號左右的漂,調8目左右,釣兩目左右。(視標魚訊:用力的下頓0.3目或黑漂,與鯽魚的魚訊壹樣,只要有下頓的動作,就要快速楊桿。鰱魚動作比鱅魚小,相應的;魚大動作好)。

線:根據妳的桿子釣力、魚的大小而定。壹般:主線2.5-3號,子線1.5-2號。

餌料:用容易霧化的餌料,我壹般用:南北鯽、東俊鯽+鰱鱅香精(比例是9:1)或是加上別的商品鰱鱅餌(比例2:1),找壹個水深2米左右的、下風口釣點(不必頂風,側風向就可,這叫做:釣魚不頂風,多是壹場空)。不用打窩,直接施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直至上魚。註:(餌料的大小:搓餌壹般在壹顆大花生米或小指端節大小,水深時將餌料多揉搓兩遍,讓其霧化的慢點。每次調深度,可上下調壹浮)。但打窩也可用經濟、實惠的自制酸餌定點打窩誘魚。

天氣:根據本人的經驗:春季最低氣溫保持到15°以上時,就是手桿施釣的黃金季節了,秋季最低氣溫不低於10°好,這段時間都是手桿釣鰱鱅的黃金季節。天熱、3級微風的陰天勝於晴天,天涼則相反。霧天、無風天、連續的蒙蒙細雨天,氣壓低,水中缺氧,魚易浮頭,是很難釣到魚的。俗語說:魚浮頭,往回走。(無風的高爽晴天也是出釣的好時機)。

釣魚的點:前後好控制,左右要控制在60厘米範圍內(以桿尖前方左右各30厘米,如果浮漂移動出了這個範圍,就要楊桿重新拋鉤了)。

浮釣鰱鱅,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很多環節值得探討,鰱鱅不象鯽魚,到處都可以釣到,釣鰱鱅的機會和實踐經歷也不象鯽魚那樣多,高手們也很少寫關於浮釣鰱鱅的文章,本人浮釣鰱鱅也還處於學習探討階段,寫這個帖子,壹方面是對自己浮釣鰱鱅的壹個簡單的總結,另壹方面是為浮釣鰱鱅的新手釣友提供壹些膚淺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能讓初學者少走壹些彎路,能引出高手的點撥,我就滿足了.

浮釣鰱鱅,跟底釣鯽魚相比,思路是不壹樣的,在裝備、餌料、釣法、做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下面我將我自己的壹些膚淺認識奉獻給大家,請大家批評指正。

壹、裝備方面:

1、竿:個人認為應該選擇結實壹點,硬壹點的竿,方便溜魚控魚,當然高手們未必這樣選擇,因為高手們大都喜歡將裝備發揮到極致,他們就用鯽竿釣大魚也沒問題,可我們是新手,沒那技術,結實壹點心裏要有底壹點。上魚了可以隨便整,粗放壹點也不至於斷竿。有人說軟壹點不容易斷線,是的,這個是當然,但控魚困難壹點,我們新手如果再用軟竿,中魚了整半天都整不上來,那不急死人啊。

2、線:主線要弄粗點,建議最小3號線,如果還不放心,就整到4號、5號,妳有那麽結實的竿了,線粗點正好相配,目的還是防止斷線跑魚,我們新手好不容易上條魚,又沒那麽高的溜魚技術,如果因為線配細了跑掉了,後悔都來不及,當然,高手們沒必要這麽配,他們壹般用1。5、2。0的都算用得大了,線粗有線粗的缺點,就是在反映漂訊的時候,沒那麽靈敏。反正鰱鱅吃口夠猛的,我們新手又沒必要去追求抓小口中魚的感覺,小口沒抓到,就等下壹口,反正鰱鱅胃口大,來了也不會很快離開窩子,早壹分鐘上來和晚壹分鐘上來無所謂。子線建議配到2。0以上,如果不放心就配到2。5、3。0或者以上,子線的配置有點尷尬,如果太粗,魚吃的時候容易擋口,影響中魚率,但我們是新手,有些頓口打不到很正常,安全第壹,還是建議搞紮實壹點。

3、鉤:這個壹定要註意,我們新手千萬別去學高手用小鉤去釣鰱鱅,那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鰱鱅的口那麽大,別擔心它吞不下去。建議選用依勢尼6號以上或者伊豆8號以上有刺鉤,高手們喜歡無刺,無刺鉤掛在抄網上好取,這個我也知道,但我怕魚被拖到水面上壹個翻身跑掉,所以還是選用有刺心裏塌實。

4、漂:這個也要小心,釣鰱鱅丟漂的幾率比鯽魚大多了,尤其是我們新手,千萬別拿100多元的阿盧漂去冒險,丟壹根有可能那壹天釣的魚都不值這根漂的錢。就選漁具店5元左右的漂,別看就值5元左右,咱還得挑,吃鉛小的不要,吃鉛小咱新手拋不出去,遇到壹點小風漂就到處跑,咱買吃鉛大的,好拋,而且跑得慢。漂尾細的咱也不要,咱掛的是拇指大的餌料,漂尾細了壹下就沈下去了,還怎麽釣啊。另外,咱找魚層水平有限,如果沒有找準,魚從下面往上吞餌,漂尾細了魚剛開始吸水鉤都還沒到魚嘴裏,咱的漂就下去了好幾目了,老抓空口怎麽行?還有,漂尾的最後兩目最好是加粗的,這樣咱搓餌稍微搓大了點,漂也不至於被壓得全沈下去,從容多了。

5、抄網:先早早的開好,上魚了咱們新手可沒那本事壹手提竿壹手去開抄網,最好用深點的抄網,抄小鯽魚那淺淺的抄網最好別用,咱的子線2。0以上的,抄魚的時候根本不怕抄網切子線,幹嗎還用小抄網呢?遇到大家夥,抄網裝不下魚才氣死人。

二、餌料的選擇:盡管現在市面上現在各種鰱鱅餌料多的是,而且也都基本能釣到鰱鱅,但作為我們新手,選擇餌料還是很必要的,千萬別選那些附鉤性太差的餌料,雖然霧化不錯,但拋都拋不出去怎麽釣啊?如果買了那些附鉤性不好的餌料怎麽辦,咱新手不講那麽多了,就加拉絲粉啊。白粉、雪花粉什麽的壹樣加點,咱也學學霧化。開餌的時候,要比說明書上的餌水比少加點水,稍微幹點散點,如果太幹,就再加點水,靈活調節,如果剛開始就加多了,就麻煩了,再加餌料容易把餌打死掉。開好後別把餌料揉成團,掛鉤之前才捏,想化快點捏松點,想化慢點捏緊點,哈哈,咱新手也會控制霧化速度了。

三、釣點的選擇:這個很重要,釣點的好壞直接影響結果。有風的時候,選下風口,壹般下風口都能看到鰱鱅打花或者蹦跳。無風的時候選擇水深的地方,鰱鱅都喜歡水比較深的地方,因為它是中層魚,而且個體比較大,水淺了它沒安全感,當然沒魚,長水面選擇細腰的地方,那裏是魚的通道。如果遇到幾個方面都占到的釣點,那就恭喜妳發財了。

四、浮釣過程中的註意事項:

1、調漂:浮釣鰱鱅的調漂比較粗略,壹般能讓漂尾漏出7、8目就夠了,如果妳選擇的漂尾很粗,6目也夠,想節約餌料,就調低點,想掛餌大點就調高點,這個看妳個人喜歡。但有壹點希望註意,千萬不能調過低,我見過有人調3目在那裏釣鰱鱅,稍微掛點餌料漂就沈下去了,那不郁悶?

2、找底:很簡單,就掛壹個鉛在下鉤上,讓漂沈下去,然後上捋浮漂露出過漂尖就找到底了,底沒必要很精確,大致清楚就行,然後留壹太空豆在上面記住底的位置,這在釣的時候很有用,對判斷鉤在水中的位置起到很好的參照作用。

3、打窩:開好餌料後,先用1/3或者1/4的餌料輕捏成許多小團,拋到釣點,讓餌在釣點霧化散開,就可以開釣了。

4、掛餌:可以雙鉤掛餌,也可以上鉤掛餌,餌大小以壓漂到露出2目左右為好,餌的霧化速度,開始可以快些,就捏松點,有口後可以霧化慢點,就捏緊點。

5、找魚層:這點在釣的時候很關鍵,從水深的1/3深度開始釣。判斷魚層的深度要仔細,壹般從漂上能反映出來壹些重要信息,如果有頓口打不到魚,說明魚在鉤的下方,因為頓口打不到的原因,壹般是因為魚在下面仰著吃散落的餌料,鰱鱅開口吸水的時候,吸力很大,頓口打不到是因為魚口離鉤子距離遠,魚吸水時,鉤還沒到魚口裏,漂已經出現了大頓口。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上捋浮漂往下找魚層。水深比較深的釣點,以壹次10公分左右的幅度往下找。如果水淺,就5公分的往下找,如果出現漂左右晃動或者起竿掛到魚身上的情況,說明魚在鉤子上方,就要將漂下捋往上找魚層。如此循環往復。中魚後如果停口,先往下找。

6、手拋餌補窩,因為我們是從上往下找魚層的,越往下,鉤上的餌料霧化的水層範圍越小,引魚效果就越差,因此需要在釣的過程中不時的手拋松餌到釣點續窩,以達到持續誘魚的效果,以每拋三四竿補壹顆掛鉤大小的松散餌料為宜!

7、口的判斷:壹般來說,鰱鱅的頓口以明顯的半目以上頓口為標誌,口的大小與漂尾粗細以及魚吃餌的姿態有關,如果漂尾細,口的幅度就大,反之就小;如果魚是橫著吞餌,就是所謂的正口,口就略小,壹般1-2目不等,但中魚率很高。如果魚是從下擡頭吞餌,口很誇張,壹般是2目以上甚至黑漂,但會屢屢打不到魚。

8、魚的立體分布:壹般來講,上層白鰱多,下層花鰱多,上層個體小的多,下層個體大的多。這種分布是壹般而言,不能絕對化。

9、刺魚:鰱鱅口出現以後,要迅速起竿,用力刺魚,如果用力太小,容易因掛不牢而跑魚,但大力不等於暴力,力道大小在具體釣魚過程中去體會。

10、溜魚:發覺中魚後,立即把竿繃緊,從手感上判斷魚的大小,如果魚不是很大,要盡快把魚帶出窩子溜魚。溜魚以始終繃緊線為準,魚發力就側著魚發力的方向牽引魚改向,魚不發力我們就發力,輕輕帶著魚頭到水面嗆水,溜翻。

11、抄魚:用大抄網,從水下往上,迎著魚頭抄,魚進抄網後,盡量豎著提起抄網,以免魚蹦出抄網。

五、補充壹下天氣和氣溫因素:專家認為25度以上適宜釣鰱鱅,那是指鰱鱅瘋狂的溫度,其實15度以上就上了,晴天上得好些,雨天略差,但溫度更重要。高溫之後的大風降溫天鰱鱅最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