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博文的生平
大松博文(-)。阪出商業學校畢業,1941年(昭和16年)應召從軍,以31師團輜重兵中隊長的身份轉戰中國?緬甸戰場。為了比自己年長的士兵服從指揮,自己帶頭行動。之後經歷了英帕爾戰役。是從“白骨街道”之稱的大潰敗中少數生還者之壹。從此他的性格大變。
1952年,大松博文在他所供職的日本貝冢紡織廠組織女子排球隊,從壹開始給球隊定下的奮鬥目標就是“必須成為全日本冠軍和世界冠軍”。但是這樣的話從當時擔任紡織廠原料采購部經理、只在中學時打過排球的大松博文口中說出,只能被當作是壹句吹牛皮的大話。他從1242名女工中挑選了16名選手。教練與隊員每天從8時在工廠工作到15時30分,然後從16時訓練到半夜。嚴苛的訓練方式讓人不忍目睹,在封閉的訓練館中,大松博文毫不留情地將排球壹個個狠狠地砸向隊員們。姑娘們來回地撲救,翻滾,起身,再翻滾,再起身,直到精疲力竭,倒地不起。由於訓練強度太大,壹度曾激起了勞工組織的強烈抗議,外界對大松博文的反響也很大。三年之後,日紡貝冢隊壹舉奪得日本企業排球賽、全日本綜合排球賽和日本國家體育賽的三項桂冠。
1960年,大松博文率領日本女排參加在巴西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在比賽中,日本女排壹鳴驚人,第壹次參加世界大賽就奪得亞軍,令世人所矚目。然而,日本國內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也沒人到機場迎接。大松博文壹氣之下把亞軍的獎杯摔碎,將目標最終鎖定在世界冠軍,並誌在必得。
大松博文為了實現這壹目標,以所謂的『意誌排球』作為訓練理念,不僅僅運用大強度、大密度的特殊訓練方法,並且將技術串聯和新技術的運用作為比賽訓練的根本。為了戰勝身體優勢明顯的蘇聯隊,大松博文悉心研究排球運動的規律,結合日本運動員身材矮小的特點,發明了滾翻墊球以加強防守,同時發明了勾手飄球、雙手前臂墊擊等技術,為日本隊造就了壹批優秀的女排選手,並讓當時全隊身材最高的河西昌枝出任主力二傳。盡管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但大松博文還是堅持自己的既定戰術,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196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由大松博文訓練的日本女排銳不可當,以3:1力克夙敵衛冕冠軍蘇聯隊,並對其他球隊都連續保持3:0完勝。這樣,日本女排以全勝的驕人戰績登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世界排壇上刮起了『遠東臺風』,有關『東洋魔女』的種種傳說不脛而走,大松博文本人也因訓練要求嚴格、成績卓著而以『魔鬼大松』聞名。
1964年10月在日本舉行的第十八屆奧運會上,排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0月23日,日本女排與前蘇聯隊進行女排決賽時,東京萬人空巷。在大松博文的帶領下,『東洋魔女』再顯神威,終於戰勝了強大的對手,為日本奪得了奧運會女排賽的第壹枚金牌。這場比賽創下了日本國內收視率的最高記錄。當世人盛贊大松博文的訓練方法是體育界的奇跡時,大松博文則發出感嘆道,『既然要當世界之最,就必須進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訓練。指導者必須身先士卒,戰勝自我。』
大松博文自率領日本女排奪得第壹個世界冠軍後,直到1965年辭去國家隊教練之前,日本女排的競技水平達到了巔峰。在他的帶領下,日本女排轉戰國內外,所向披靡,創下了世界女子排壇史上連勝175場的奇跡 。
“東洋魔女”的成功亦引起中國排球界的註意。中國排協經過周恩來總理的批準,在1965年4月邀請了大松博文來華壹個月,協助訓練中國女排,在訓練中,大松博文給隊員的扣球,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頻率之高、角度之刁,都是中國排球界聞所未聞的。中國女排隊員頑強撲救,毫不松懈,直到精疲力盡,倒地不起。大松博文的訓練包含了『三從壹大』的精神,即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和大運動量訓練。令中國女排得到較有系統的訓練和明確的發展方針。他的訓練方法、訓練思想和訓練作風,在中國排球界乃至整個體育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給中國女排帶來新的訓練方法,鍛煉了她們的精神意誌,奠定了中國排球日後成長和騰飛的基石。在離開中國後,大松博文還曾到韓國進行排球援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