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學與及其相關學科
健康心理學與及其相關學科
健康心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探討和解決有關保持或促進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軀體疾病的心理學分支。下面整理了壹些健康心理學與及其相關學科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壹、心身醫學(註:醫學內容的擴展,引入心理學)
心身失調的研究朝兩個方向:壹個從心理動力學觀點研究,強調未解決的無意識中的矛盾和沖突導致心身失調;另壹個從心理生理學觀點研究,認為情緒應激與身體疾病有關。
區別:心身醫學著重探討心身疾病的心理學機制及心理幹預方法;而健康心理學著重於探討健康行為及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二、行為醫學(註:行為主義對醫學的滲透)
綜合行為主義理論和生物醫學知識來探討健康與疾病問題的學科。
區別:行為醫學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側重於行為主義,研究對象主要是病人,著重探討疾病防治問題;而健康心理學把廣泛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作為自己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對象更多是健康的人,更側重於應用心理科學方法增進人們的健康水平,預防疾病的發生。
關系:心身醫學、行為醫學和健康心理學有相似的目標和研究內容,分享知識、技術與成果,相互獨立主要基於組織意義。區別主要是各自成員自我訓練方式,行為醫學最廣泛,匯集各種學科原理與知識;心身醫學的經典範式是應用醫學的原理尤其是精神病學方法進行研究;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分支,直接從其它心理學分支借鑒原理和方法。
三、臨床心理學(註:心理學的應用,心理學中的?醫學?)
臨床心理學關註心身失調和身心失調。整合科學(主要是心理學)、理論和實踐,以理解、預測及減輕失調、殘疾和不適,並促進人類適應、調整及個人成長。
關系:均屬心理學分支,理論基礎相同,工作部分重疊。
區別:臨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有心理問題的人,更關註心理問題或心理問題的軀體化,工作重點是心理病理的評估和幹預--三級預防,強調診斷標準及咨詢和治療技術,主要在醫院的精神科;健康心理學則側重於健康人群和軀體疾病病人,集中在軀體的`完滿或疾病,工作上更關註壹級預防,重在培養人們健康行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心理學更加全面地關照疾病發生、發展、治療、康復、愈後整個過程中心理影響因素或影響心理的因素,應該是所有醫護人員都要具備的基礎知識。
四、醫學心理學(註:醫學技藝的擴展,為醫學服務的心理學)
與心身醫學比較而言,心身醫學稍偏重醫學方面壹點。
常被定義為醫學的分支,致力於操控病人的藝術。側重探討心理因素與軀體疾病的關系,研究實踐方法大都與臨床心理學相同,但側重心理的生物學方面,推動力來自醫學而非心理學。
(在我國,醫學心理學是各醫學院校必修課程,成了心理學與醫學實踐相結合的所有分支學科的總稱,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都是醫學心理學的分支)。
區別:與心身醫學和健康心理學間區別大體相似。同時也可以說,行為醫學和健康心理學的出現進壹步擴大了醫學心理學的工作範圍。
五、心理衛生
區別:健康心理學更多以身體健康做為核心而關註作為其前因或是後果的心理因素,心理學是壹種視角、研究和幹預問題的取向;而心理衛生領域,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就是要關註和解決的問題本身。
六、總結:健康心理學(註:健康生活的實踐)
健康心理學與以上學科即有交疊與各有側重。健康心理學的區分與其它的重要特征:著重於健康人群和軀體疾病病人,著重於健康行為及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且更關系治於未病的預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