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結婚那麽容易離婚那麽難
為什麽結婚容易離婚難呢?除去傳統思想“寧拆十座廟不拆壹樁婚”和家長思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自古以來都是主要通過婚姻制度來維穩和控制人口。在古代,官府對婚姻制度壹直有明確的規定,鼓勵結婚,嚴格限制離婚。
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曾規定,女子二十歲還沒嫁出去全家服役,國家醫保報銷全部接生費,生男送小狗,生女送小豬;三胎免服役,四胎免納稅,五胎送保姆。漢朝初期漢惠帝為了人口增長還收起來單身稅,宋代為了鼓勵生育曾把法定婚齡降低到男十五女十三。
而離婚就難了,七出三不去自西周開始就壹直流傳下來,通行整個封建時代,古代妻子是沒有離婚的權利的,而丈夫想離婚也是千難萬難。所謂七出就是在妻子不孝順、沒兒子、亂倫、各種破壞男方家庭家族關系、盜竊男方財物情況下可以離婚,三不去就是不能跟沒娘家的、為公婆守孝三年的、發達之前娶的妻子離婚。如果不符合七出三不去,那麽男方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離不了婚。
除此之外,國家還規定同姓不婚,這裏可不是說同性戀啊,是不準同姓氏的男女通婚防止近親結婚有家族遺傳病,後來變成“五服”即近親不準結婚。有這個規定,是因為古人發現近親結婚會大幅度降低人口質量。
除了增大國家人口的目的之外,有家有口的人更容易統治也是官府考慮的重要原因。古代對剩男還有壹個稱呼就是“流氓”,畢竟家裏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得乖乖做良民,壹輩子跟土地捆綁住,但要是壹人吃飽全家不餓,那做事就隨便的多了,很難管控。古代還有鰥夫寡婦(喪偶男女)門前是非多的說法,而單身率高的地方確實治安也不好。以至於古代長期以來把結婚率作為官員考核的重要標準。
到了現代,國家鼓勵結婚也是有道理的,畢竟結婚就需要房子,買房子就要背房貸,有了房貸壓身上,誰敢亂鬧騰。而在國家的政策導向慢慢的轉變為鼓勵生育的時候,鼓勵結婚限制離婚就更能理解了。
而國外的人口制度,和國內的其實如出壹轍。例如俄羅斯每年以誰生得多來評選英雄母親;歐洲壹些國家實行鼓勵生育政策;歐美壹些地方征收單身稅;愛爾蘭設置婚姻有效期,期限越長登記費用越低,期限內不準離婚,看來鼓勵結婚限制離婚並不是中國特色。
總之,在中國結婚容易離婚難這種事情,是有很長的歷史淵源的,也並非中國獨有,其形成原因非常復雜,涉及多方面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