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竊聽醜聞的醜聞匯總
英國小報竊聽醜聞
英國小報竊聽醜聞受害人可能達到4000人。
源起
事情要從2005年說起。
《世界新聞報》當時刊登壹則消息:威廉王子受膝傷。王室職員認定,默多克旗下這家小報只有竊聽威廉王子才可能知道傷情,要求警方調查。
調查結果導致兩名為這家報社工作的人員2007年入獄:記者克萊夫·古德曼和私家偵探格倫·馬凱爾。兩人入獄原因是竊聽留在王室職員手機內的信息,其中壹些來自威廉王子和哈裏王子。
《世界新聞報》時任主編安迪·庫爾森聲稱對兩人行為壹無所知,卻依然宣布辭職。不久,庫爾森投入時任反對黨領袖戴維·卡梅倫麾下,出任新聞主管,直到後者成為首相。
這壹事件的影響漸漸淡去,但戴維斯依然跟進調查報社竊聽事件。他懷疑,竊聽電話的技術手段應用絕非個案。他動用自己在《衛報》工作30年構築的人脈,經歷警方怠慢和同行奚落。
震撼
本月5日,《衛報》刊登戴維斯的壹篇報道,揭露《世界新聞報》2002年雇人竊聽13歲失蹤少女米莉·道勒的手機,甚至刪除手機內部分信息,幹擾警方調查。
這篇報道如同壹枚重磅炸彈,在英國媒體、政界、警方引起巨大反響,繼而帶出越來越多竊聽醜聞。不僅失蹤少女,恐怖襲擊受害人家屬、陣亡軍人家屬都可能已遭竊聽。警方著手調查,以確認警察是否如媒體揭露那樣收受賄賂,泄漏信息。
截至戴維斯的報道問世前,英國公眾認為,電話竊聽醜聞只涉及王室、名流、體育明星和政客,而這些“受害人”似乎有壹定的能力,足以對抗小報。
而這次揭露的醜聞中,竊聽對象是普通人,甚至受害人,惡劣程度較之以往更為嚴重,引起朝野上下壹片震怒。
報道刊登幾天後,創刊168年的《世界新聞報》關閉、傳媒大亨默多克宣布放棄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警方著手調查警察是否受賄……
擴展
戴維斯接受美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是壹篇了不起的稿件,涉及濫用權力。這是所有新聞從業人員都想揭露的事情,難道不是嗎?”
卡梅倫13日抨擊默多克旗下媒體“可恥”,任命壹名法官主持調查。
戴維斯說,最近那則報道只是開始。“這則報道還能繼續擴展它的影響。”
戴維斯所言非虛。默多克旗下《星期日泰晤士報》被指涉嫌竊聽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的語音信箱和非法獲取他的醫療、財務和財產信息。美國資深參議員傑伊·洛克菲勒敦促美國政府調查竊聽事件是否損害美國公民。
倫敦警察局則披露,遭《世界新聞報》竊聽的受害人可能多達4000人。
“竊聽門”沖破社會道德底線
中新網7月14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發表社論說,傳媒大亨默多克擁有的《世界新聞報》竊聽事件引發的醜聞愈演愈烈。為何向來捍衛新聞自由的英美政界人士,這次竟會對此做出如此強烈反應?原因在於,默多克擁有的英國大小報紙,為搶奪獨家新聞,采取非法手段獲取信息。這沖破了社會公認的道德底線,侵犯了西方人最為重視的隱私權。
文章摘編如下:
國際傳媒大亨默多克擁有的新聞集團旗下英國報紙《世界新聞報》竊聽事件引發的傳媒醜聞愈演愈烈。盡管新聞集團在英國的子公司新聞國際已經關閉了這份歷史悠久的百年小報,但這場大火還在繼續延燒,不僅燒到了新聞集團本身,還殃及整個媒體行業的形象。
在英國,繼首相卡梅倫宣布政府將針對《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展開深入調查,並建議制定更嚴格的傳媒管制條例之後,英國下議院也開始辯論反對黨領袖工黨黨魁埃德·米利班德提出的動議。這項沒有約束力的動議將要求默多克放棄斥資12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唐寧街10號也已發表聲明,表示執政聯盟將會支持反對黨提出的這項動議。在空前強大的壓力下,新聞集團已在昨天宣布放棄收購獻議。
下周,默多克和他的兒子詹姆斯及《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布魯克斯將出席國會聽證會並接受質詢。卡梅倫首相與副首相克萊格和米利班德經商討後,已就聽證會達成***識,認為除了要對竊聽事件進行調查之外,還要設立以法官為首的調查委員會,審查媒體與政界以及警方之間的關系。
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主席傑伊·洛克菲勒參議員則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警告總部設在紐約的新聞集團,若被發現在美國境內進行類似英國的竊聽行為,尤其是涉及9·11事件受害者或其它美國人,那麽就要面對嚴重的後果。他還鼓勵有關機構展開調查,確保美國人的隱私權沒有受到侵犯。
為何向來捍衛新聞自由的英美政界人士,這次竟然會對新聞集團竊聽事件做出如此強烈的反應?原因在於,默多克擁有的英國大小報紙,在過去幾年裏為了搶奪獨家新聞,不惜以種種非法手段獲取信息。這些行徑不僅抵觸了法律,違背了新聞倫理,沖破了社會公認的道德底線,還侵犯了西方人最為重視的隱私權。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政府向來被視為“必要的惡”。出於對政府的不信任,公眾認可傳媒應當享有充分的新聞自由,以監督政府行為,保障公眾利益。為此,即便個別新聞記者以非正常手段獲取信息,但傳媒報道真相的目的只要是為了公眾利益,也能為公眾所容忍。
新聞集團旗下英國各報的情況卻不太壹樣,竟然為了搶新聞而踐踏司法,以竊聽手段侵犯被視為基本人權的隱私權!以英國前首相布朗的遭遇為例,他在1997年和2010年擔任財政部長和首相期間,《星期日泰晤士報》、《太陽報》和《世界新聞報》的記者企圖竊取他的語音信息,盜取其銀行資料、家庭醫療紀錄以及法律檔案,甚至拿他的患有囊性纖維性變病的幼兒的病情來大作文章。這些非法行為的目的,顯然並不是為了暴露什麽真相以維護公眾利益,而純粹是為了滿足讀者的窺探欲,藉此刺激報份,追逐企業利潤。
至於《世界新聞報》的記者和雇用的私家偵探,為了找出2002年被綁架後遭撕票的13歲女生道勒的家人,不惜竊聽道勒的家人和朋友當年在她的手機上的留言,甚至為了騰出空間而刪除留言,導致警方誤以為她還活著並繼續使用手機的行徑,更是等而下之。這些行為也壹樣與公眾利益無關。
新聞集團的所作所為,顯然是赤裸裸地牟取商業利益,要在競爭強烈的傳媒市場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業者是為了追逐利潤,新聞從業員則是為了升職、加薪和爭取“獨家新聞”榮耀等等。傳媒企業謀求商業利益自是無可厚非,但若為此而以犧牲公眾利益為代價,挑戰司法、違反新聞倫理、侵犯隱私,則必須受到強烈的譴責。
作為壹個在世界各地擁有多家報紙和電視臺的傳媒帝國,新聞集團在國際傳媒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而這類不啻於作奸犯科的無恥行徑,不免會動搖人們對傳媒公信力的信心,勢必連累整個傳媒行業。這種害群之舉,我們實在難以茍同。
所謂玩火者必自焚,英國政府、下議院和民眾已經做出強烈反應,倘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也開始調查新聞集團,並且發現它在這些國家也存在著非法行為,默多克傳媒帝國勢必為其濫用甚至踐踏新聞自由的行徑付出慘重的代價!
外媒披露由於被爆同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關系過密,媒體稱英國首相卡梅倫面臨辭職壓力。分析稱,壓倒默多克的並不是“竊聽”,而是竊聽背後人類***有的倫理底線,和這個社會遵守這個底線的自覺。《世界新聞報》的竊聽事件不僅引發了默多克傳媒帝國的大地震,還觸動了英國人對“媒體良心何在”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