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哪些旅遊景點
緬甸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緬甸伊洛瓦底江沿岸的村落就有人類居住。據說公元前200年,Pyu進入伊洛瓦底江上遊,控制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路線。兩個世紀後,孟人來到四塘河流域,849年,緬甸人接管四塘河流域,建立帕敢。1044年形成統壹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吳棟、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1885年,英國發動三次侵緬戰爭,占領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成為英屬印度的壹個省。
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由英國總督直接統治。日本軍隊於1942年占領了緬甸。1945年全國大起義,緬甸光復。英國重新控制了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甸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在壹種叫貝多羅的樹上刻下佛經,並制作成《巴約經》。李商隱詩中提到我記蓮座,聞貝葉經。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個男人都必須在壹定時間內剪發出家。否則會被社會鄙視。佛教徒提倡建寶塔,建寺廟必須建寶塔。
緬甸到處都有很多佛塔。因此,緬甸也被稱為佛塔之國。各種各樣的金碧輝煌的寶塔使緬甸成為壹個旅遊勝地。緬甸是壹個氣候溫和、自然風光優美的國家。這裏有郁郁蔥蔥的森林,有雲霧繚繞的山脈,還有靜靜流淌在山間的小河,處處顯示著這個國家的自然和淳樸。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緬甸壹年四季氣候宜人,這裏誘人的景色隨著氣候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流行於緬甸文壇的十二季詩,就是為了描寫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紅宮大金塔紅宮大金塔紅宮大金塔是仰光的標誌性建築,是緬甸的象征,也是世界聞名的佛塔之壹。相傳公元前588年佛教從印度傳入後,主塔四周有四座中塔和64座小塔。塔下四角有緬甸獅身人面像。塔的東北角有壹棵古老的菩提樹。
據說是從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聖樹苗移植過來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有兩個古鐘。其中壹個約16噸,是1778年緬甸國王捐鑄的,另壹個約40噸,是1841年緬甸國王捐鑄的。塔的南側是展廳,陳列著信眾捐贈的佛像、銀器等物品。金塔東、西、南、北各有走廊入口,東西兩側有電梯。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朝拜者,尤其是佛教節日的香客。當外國客人或代表團來到這裏,他們會捐更多的錢,並在留言簿上題字。所有遊客上塔都必須脫鞋赤腳。王奧緬甸的加拉巴開始修建,塔內有釋迦牟尼佛的頭發等佛教聖物。剛建成時,它的高度只有66英尺。此後,緬甸歷代王朝在15世紀逐漸將其擡高到326英尺,也就是現在的高度和形狀。這座塔覆蓋著純金箔。塔頂為黃金打造,鑲嵌各種寶石,掛有千余個金鈴。
風壹吹,到處都是鐘聲。整個塔用了8噸黃金和1噸珠寶。水灣湖(Inlet Lake)水灣湖(Inlet Lake)位於緬甸撣邦首府東至南部,距東至約30公裏。它是緬甸的壹個高原湖泊。這裏海拔1300米左右。銀來湖東西寬約10公裏,南北長22公裏,面積145萬平方公裏。這是典型的腐蝕
Inlay的In是緬甸數字4,lay是湖。鑲嵌湖原本是由四個小湖組成的大湖。它位於壹個多霧的地方。四面環山,是天然高山湖泊,海拔2900多米,面積158平方公裏。近年來,湖水幹涸,湖水萎縮。銀瀨湖也被壹些人稱為夢幻湖、幻想湖。據說這個湖是湖中仙女Inzas Inthas的家。銀瀨湖上有200多個水村,由大大小小的水道相連。每條水道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陸地街道壹樣。水道口也有指示牌,標明它通往的村莊數和公裏數,只是沒有紅綠燈和交警。
但是,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遼闊的湖面上絕對不會發生交通事故。茵萊湖有三大奇觀:壹是有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Iwama;二是有稀有獨特的浮島村和浮島種植方式;第三,用腳劃船的銀來人。曼德勒宮(王宮/文化博物館)位於古城中心。這裏曾經是緬甸最後壹個王朝貢邦朝的宮殿。它在二戰中毀於大火,現在原址重建。1989年,緬甸政府根據歷史圖片和資料開始重建,修復了89座大殿,並於1996年9月竣工對外開放。宮殿裏有兩個地方壹定要去。
壹個是33米高的了望塔。爬完121級樓梯,妳將鳥瞰整個宮殿和曼德勒。妳真的可以感受到大地在我腳下的優越感,但是要註意,爬木樓梯的時候會唧唧作響,用力過猛不知道會不會掉下來。另壹個必去的地方是博物館,這裏有緬甸國王使用過的物品、少量家具、照片等。
被顯示。這是妳了解緬甸歷史的唯壹地方。國王的宮殿沒有北京的紫禁城大,但裏面有許多建築,包括大殿,皇帝召見大臣的臥室,以及他的妃子居住的大後宮,金色的瓷磚和紅色的墻壁,都是緬甸風格。不幸的是,他們沒有家具。有古緬甸文化博物館,陳列宮廷服飾、用品、佛教藝術品。宮殿呈正方形,長3.2km,有四個正門和八個側門。紅磚宮墻,外面有壹條寬闊的護城河。宮內有大小廳堂104間,整個建築群為木結構,精雕細刻,富麗堂皇。此次展出的曼德勒宮模型是緬甸政府為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特別制作的。
這個模型高5.5米,總面積108平方米。它由鋼、木頭和大量的燙金制成。制作花了三個月,費用大概10萬人民幣。傍晚,夕陽映照著古城的角樓,漫天的彩雲,古城的遠山,還有樹影。平靜如鏡的護城河水中的倒影,營造出壹種寧靜而深遠的美。卡拉維克宮是仰光景點的地標之壹。是壹艘鳥形的船漂浮在湖中,很有特色。外觀富麗堂皇,內部裝飾豪華。每晚7點到10點有緬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開放。在美麗的皇家湖上,有緬甸最具特色的建築皇家鴛鴦船,也被稱為卡拉威宮。
白天看起來氣勢磅礴,晚上燈火通明,反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湖畔的柚木宮酒店是緬甸的皇家風格,也是外國政要經常出沒的地方。曼德勒曼德勒,曼德勒省省會,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緬甸中央平原,伊洛瓦底江中遊東岸,人口80多萬。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的古都阿瓦城在其郊區,故又稱瓦城。1856年,緬甸李勇王朝第九任國王敏東遷都於此,並將其命名為雅得那邦,在巴利語中的意思是萬寶之城。1885年,英國占領緬甸後,遷都仰光,曼德勒成為緬甸最後壹個王朝的首都。曼德勒
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平原伊洛瓦底江東岸,背靠曼德勒山。氣候幹燥悶熱,年最高氣溫45攝氏度,有火爐之稱。13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緬甸人民在曼德勒建立了緬甸王國。歷經朝代更替,1857年,貢榜王朝明東國王建曼德勒為緬甸首都,直至1885年緬甸被英國所滅。在緬甸歷史上的眾多古都中,只有皇家城市曼德勒得到了完整的保存,雖然皇家宮殿被摧毀重建。曼德勒現在已經成為壹個旅遊中心,反映了緬甸古代文化的輝煌過去。
在曼德勒旅遊,壹是看佛教遺址,二是看古文化,三是看緬甸中部的田園風光。曼德勒沒有仰光大,也沒有仰光繁華,但對遊客來說更方便。因為仰光的汽車很多,也許是出於安全考慮,沒有自行車出租,但在曼德勒,自行車可以很容易租到這是外國遊客最喜歡的出行方式。曼德勒最迷人的歷史遺跡是市中心的皇城和宮殿遺址。皇城是正方形的,每邊都有兩公裏多長。城墻由紅磚砌成,高約8米,四周有四座角樓。大門和角樓都是柚木做的,塔尖貼著金箔。柚木是世界上的壹種珍貴樹木,緬甸是柚木的故鄉。緬甸人民稱其為樹王,稱贊其為緬甸之寶。柚木堅韌、細膩、不易開裂且耐腐蝕。在過去,它被緬甸封建王朝指定為皇家木材,所以柚木被用於皇城和宮殿的建設。
皇城外有壹條寬闊的護城河,河裏開滿了荷花,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城墻的倒影。皇城中心區有壹座宏偉的宮殿,金色大廳金碧輝煌,由多根15米高的金漆柱子支撐。宮內還有壹座雅致幽靜的禦花園,來自中國的工匠參與了花園的設計和建造。不幸的是,這座宏偉的宮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戰火摧毀,只剩下壹片殘垣斷壁。如今,莊嚴肅穆的緬甸獨立紀念碑矗立在皇城中央,宮殿裏還能看到王子和公主們用來戲水的水池,從中依稀可以分辨出昔日宮殿的輝煌。
保存完好的古跡是皇城北面的曼德勒山,面對寬闊的伊洛瓦底江,高約300米。從山頂可以俯瞰整個城市。曼德勒山曾被稱為流氓山。據說200多年前,佛陀釋迦牟尼派弟子來此弘法。從那以後,朝聖者和遊客壹直在朝聖。從山腳菩提樹附近壹對雪白的石獅(傳說中的猛獸)把守的大門到山頂,有壹條巖石鋪成的直路。沿路有1000多條長廊,上面畫滿了描繪佛陀故事的壁畫。沿著走廊有3000多級臺階到達頂端。山頂上有八座大寺廟,裏面有許多佛像。其中,壹尊9米高的佛像格外引人註目,由柚木雕刻而成。佛像手持的每壹串念珠都有核桃那麽大,形象生動,雕刻精美。在曼德勒山的東南方,有壹座舉世聞名的石經院,白塔如林,又名千佛寺。
曼桐的千佛寺於1853年仿照巴幹瑞紫光塔的模型建造,並於1857年完工,有729座白塔,每座塔中都嵌有壹塊石碑。1871年,曼桐邀請了2000多名來自東南亞國家的高僧在這裏展示經典。後來,緬甸人民花了五年時間將總結的經文刻在石碑上並保存下來。現在這些銘文已經成為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大佛寺是另壹個建在曼德勒山麓的著名寺廟。寺內有壹尊全大理石雕刻的佛像,周圍是80位佛弟子的雕像。這座佛像完成於1865年。據傳說,為了運送雕刻佛像的大理石,我們動用了10萬人
有參天古樹,有嶙峋怪石,有蜿蜒的山路。近百座佛塔散落各處,或隱於石窟,或立於懸崖峭壁。緬甸最大的修道院也坐落在這裏。塔之城緬甸蒲甘在緬甸蒲甘有4000座佛塔和寺廟。它們有的還在,有的已經倒塌,形成了東南亞最吸引人的歷史遺跡。攤開地圖,蒲甘位於緬甸中部,靠近緬甸最大的河流伊洛瓦底江右側。仰光以北約667公裏,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西南約300公裏。可以從仰光坐長途汽車到蒲甘。很經濟,但是要忍受20個小時的顛簸。
保險公司不負責妳到達時妳的內臟是否還在。這個蒲甘,被稱為亞洲三大佛教聖地之壹,據記載,在13世紀的鼎盛時期,有5000多座佛塔和寺廟。後來,它被無情的戰爭和1975年可怕的地震所蹂躪。經過壹番修繕,仍有2000多棟建築外觀完好,屹立不倒。2000多座寶塔和佛寺沒有壹座是壹樣的。它們是圓頂形的,有尖頂,沒有屋頂。走進寺廟是另壹種感覺。大小磚塊或石塊橫起、豎起或橫起,堆砌成雄偉莊嚴的佛像。所有參觀過的遊客都印象深刻。目前,散布在伊洛瓦底江的大量佛塔和佛寺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受到嚴格保護的歷史遺跡。為了加強保護,佛塔和佛寺範圍內的房屋都要搬走,否則佛塔的壹塊磚馬上就要被質疑。爬上壹座高聳的古塔,似乎是為未來的日出日落而建。
古塔內部忽明忽暗,步步為營;如果想快速爬到塔頂,可以繞道。但是,走旁門左道是要付出代價的。往往壹腳踩空,就會摔得滿地都是。壹到塔頂,大家就占了便宜,支起三腳架觀看地球的演變。古城附近的支路盡頭有壹片沙灘。海灘很大,至少有數百米寬。沙灘外是伊洛瓦底江,無數的農村部落散落在河對岸。壹大早來到這裏,沙灘上黃粉的孩子在追逐嬉戲,而三三兩兩的大人或坐或蹲,望著窗外的河水,抽著煙草,嘴裏吐著唾沫。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河對岸村民的船只在風中漂浮。這裏沒有碼頭。村民們涉水過河,趕八天早市。大大小小的船都要逆水行舟,河上的水很快。船還沒停穩,村民們怕掉隊已經跳入水中,沙灘上的人們也涉水迎上來。
每個人都幫忙搬船上所有的面包和黃油。有壹段時間,大家都怕弄濕沙籠,還得抓緊拖鞋。匆忙中,他們不得不調整開銷驚人的工作。這時候即使有三頭六臂,還是不夠。普通人熙熙攘攘的忙碌生活讓人看得目不暇接。在蒲甘,迎接日出的最佳地點是鳥屋和老蒲甘之間的新路邊上的亞宏基塔,而欣賞日落的最佳地點是蒲甘老城東南的Shewsandaw塔,這也是拍攝古塔的最佳時間。然而,在熱氣球上看日落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事情。從腳下俯瞰,紅褐色的佛塔散落在開闊的河流平原上,像鑲嵌在郁郁蔥蔥的樹林中的瑪瑙,整個蒲甘盡收眼底。
交通:乘坐馬車遊覽蒲甘是最浪漫的遊覽方式。馬車夫會幫妳安排行程,當然妳也可以告訴馬車夫妳想看的景點。大約6美元壹天,可以坐四個人。而且自行車是酒店租的,壹天1美元左右。美食:新老城區之間的路邊餐館基本都是西餐。新城到處都是餐館,提供中餐、意大利餐和壹般西餐。家家有米有面,便宜。壹般壹塊錢就能吃飽喝足。購物:蒲甘最美的紀念品
還有長袍、紗籠、布袋、木香粉做的防曬霜,值得壹試。曼德勒情人橋世界上最長的木橋是緬甸曼德勒西南郊區的吳班木橋。因為它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位於緬甸中心的曼陀勒市是歷代皇帝的住所。市郊有壹座著名的情人橋。傳說她就是離開家鄉大理,長途跋涉來到緬甸首都曼德勒的玉皇後。
在橋頭,緬甸王子正在等待他的心上人玉仙的到來。兩個戀人手牽著手,在金色的夕陽下相互依偎,走過獨木橋,走向皇宮大殿。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愛情故事,人們把這座橋叫做情人橋。至今,緬甸曼德勒的年輕人都手挽手走在情人橋上,祈求壹段幸福的愛情。這座橋長2000多米,高五米,寬兩米,木樁間距壹米半。有壹堆電飯鍋。壹邊壹千三百三十三;因為是成對排列,兩邊有2666根橫梁,每對木樁都是由兩米長的橫梁組成,總***有1333根橫梁。橋梁加固的五個元素垂直釘在橫梁上。
橋梁加固是由同樣大小的木墩組成的。如果將五個用作橋梁的木墩連接起來,將有壹萬米長。在五個木墩的橋筋上,橫放著木板,讓橋上的行人可以在地上行走。從獨木橋走壹趟。快走至少要半個小時。妳算算,這座木橋差不多要用壹百萬立方米的優質硬木!如今,世界上沒有壹個國家,即使是緬甸,不會砍伐壹片森林,建造這麽長的木橋。壹百多年前,雍王閔東為什麽要建這座橋?原來吳班是壹片低窪地。旱季,極低的地方積水,可以乘船:雨季,湖水上漲,湖邊變成澤國。今天也是如此,這極大地影響了吳班人民的生活。為了解決交通困難,曼桐決定修建這座獨木橋。橋的盡頭有壹個方形的亭子,總***有四個,供前來住宿的人躲避烈日和突如其來的暴雨。
緬甸,壹個佛教國家,到處都是佛教教義。六館體現了六佛精神:即同住同生,說同壹種語言,同心同誌,同德不變,各抒己見,***同進步,利益***享。這是緬甸各族青年祝願家人幸福生活的六大和諧精神。當妳墜入愛河時,妳會從遠方來攀登愛情之橋,欣賞自然風光,並發誓永遠保持這六種和諧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這已經成為緬甸青年傳統的新時尚。緬甸《仰光日報》發表了許多贊美愛情的詩歌。這裏有壹首青年詩人三友寫的《愛情橋》,道出了愛情橋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壹只花花綠綠的胳膊托著兩個勤快的身影。橋下的圖形是綠色的,橋上的圖形是綠色的。春天從愛情橋下流出,秋天從愛情橋上來。愛情在彩虹上交流,旋律在碧波上蕩漾。小夥子變得多帥,姑娘變得多優雅。
獨木橋在心上,捧著愛走向藍天。當時的感覺就四個字:輕松愉快。五常木橋已經有壹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雨季來的時候,積水離橋面不到壹米。所以有些木樁有壹些侵蝕,但還是很堅固的。班語,緬甸語。吳老,板是樹,就是老樹的地方。橋邊確實有壹排很少人能勉強圍起來的巨型老樹。供情侶購買的禮品店,供休息的冷飲店,供用餐的餐廳不勝枚舉。外國人也喜歡在愛情橋上漫步。據說公眾假期遊客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