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追男隔層紗,女孩要怎麽主動出擊追男生呢?
電影《壹吻定情》於2019年2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故事是平凡女孩袁湘琴喜歡上天才少年江直樹,並壹路莽莽撞撞的女追男的愛情故事。在今年“史上最強春節檔”的競爭環境中,依然突破1億票房。
在微博上,有不少觀眾看完《壹吻定情》後,不僅給出了評論,還書寫了自己曾經作為“袁湘琴”溫暖的故事:
“喜歡壹個人時,又別扭又掙紮又努力的心情,我也曾這麽滿腔熱血,孤勇的愛過壹個人,我想念當時的他,也想念當時的自己”。這是壹部女追男的故事。袁湘琴看起來有點像個斯德哥爾摩綜合患者,被虐得再狠也沒關系,只要時不時發點糖就會愛得更深。
當袁湘琴對江直樹說:“如果我沒追到妳,妳壹定要找壹個比我更喜歡妳的人在壹起。”後,他反問道:“找得到嗎?”這才發現,原來全片中他最愛的人是自己。
學生時代,我們最忘不掉的,是那個根本不給我們機會靠近,讓我們在過去每壹天裏都在美好陽光下哭泣的男孩。卻不料我們也是別人眼中那個根本不給機會靠近的人。
影片結尾江直樹對袁湘琴告白時的片段閃回實在太過敷衍觀眾,甚至讓我壹度錯以為袁湘琴是江直樹離開紗繪後所選擇的備胎。
我們不由得要問壹個問題:女追男這回事,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隔層紗”,比較容易嗎?為什麽有的“女追男”卻不壹定有好結果?但是“男追女”就真的是情感的保險鎖嗎?到底是選擇愛我多壹些的人,還是選擇我愛的人在壹起會比較幸福呢?
▼▼▼
是被動等到“渣男”
還是主動追求男神?
--------
其實從男人角度,他們是不排斥“女追男”的。雖然傳統社會裏,常常勸告女孩子,最好被動壹點,矜持壹點。但是,隨著食草男人的增多,戀愛生活成本逐年升高,很多男人開始不那麽主動追求女孩子了。不少男人開始坐以待斃,只是暗示或勾引女生,卻等待女孩主動表白。
那為什麽“女追男,隔層紗”呢?有壹種心理學效應叫做曝光效應,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經常出現在對方面前,就能增加被喜歡的程度。所以女性若想增強對自己喜歡的男人的吸引,就要留心在對方面前的熟悉度,在某人面前混個臉熟,能幫助自己贏得好感。但是反過來,男追女,卻不壹定遵循曝光效應。女人對伴侶的要求壹般要高壹些,她不喜歡的對象,對方混得再熟,可能也不見得能讓她喜歡上,因此,女性其實比較難追壹些。
相信在不少女性的漫長生涯中,會發現這麽壹條小規律:那些主動追求自己的男孩子,大多數自己看不上,且有可能有比較高的“渣男”比例,就算在壹起,自己也不夠珍惜。而自己主動追求的男人,自己卻怎麽都喜歡,還更容易長久。
33歲的編輯曉晗就是這麽個例子。她有過慘痛的“被追求”教訓。
少女時代開始,曉晗就被教育成壹個端莊的淑女:被動、神秘、優秀。常常登臺表演,獲獎無數,是天之嬌女。但是,這制造了距離感,竟然鮮少男性主動對她表達愛慕之情。她內心比較孤獨,也許有自己的暗戀對象,但她從沒有主動表達過。
上了大學之後,她有了壹次被追求經歷。對方是自己壹個男性朋友的朋友。那時,她也上了大三,卻還沒有戀愛經歷,她也有點躍躍欲試了。沒想到,這個友人的朋友阿柯打電話給她,想認識她。她抱著賭壹把的感覺,跟對方見了面。
要知道,壹對男女要真的擦出火花,很不容易,因為要克服很多羞怯、不確定心態,雙方好似《花樣年華》片子壹樣,不斷相互試探,有時彼此誘惑,但又後退——可能誰都怕先表達,誰先說愛,誰就輸了。“在對方拒絕自己之前,先拒絕對方”,因此,很多戀愛故事還沒有開始就被掐斷了。
而阿柯,則是壹個罕見的“膽大心細臉皮厚”的人。兩人最初見面,阿柯並沒有讓她來電,條件對她也缺乏足夠吸引力。但是,他頗有人格魅力,此後,還主動要求再度見面。他記得她吃飯的口味,給她夾菜,請她看電影,送她花,情話講得讓人感動,甚至主動索吻…..她被他俘虜了,兩人談了幾個月,但是她卻從朋友處得知,他還在同時撩其他幾個姑娘,這壹套程序對很多女孩都奏效,這讓她頓時對於被追求的戀愛失去了信任感。
第壹段被追求的戀愛經歷宣告失敗。後來,她喜歡上了另壹個更有魅力的男孩子。因為很喜歡對方,曉晗嘗試了人生第壹次主動表達。但是沒想到,對方曾有心上人,雖然分手了,但余情未了。她行為還算矜持,對對方也沒有死纏爛打。反而,兩個人在工作和興趣愛好上多了壹些互動與接觸。
接下來的兩年間,對方和她之間的互動也更多了壹些。她似乎也能感覺到對方通過和她的接觸,越來越喜歡自己。在母親的鼓勵下,她才約對方壹同出遊,雙方慢慢地確定了關系。而這個人現在成了她的丈夫,兩人結婚都五年了。
當然,這五年間,她過得還不錯,但也發現,女性采取主動,其實也是有誤區的。和被動相比,女性主動,可能更多是要付出愛,而得到愛的感覺,沒有像被動時候那麽明顯和強烈。因為對方知道自己喜歡他,因此也就容易“掉以輕心”,某些細節很容易照顧不到她。比如,阿柯吃飯的時候會精心照顧她的口味,但是丈夫呢,則常需要她來照顧他的口味。自己過生日,前情送她玫瑰花,讓她感動不已。而現在過生日,丈夫覺得玫瑰花太虛,不如請她看場電影來得實在……但想來,阿柯比較花心,先生倒是比較專壹,有責任心,她又覺得還好。這段感情也更有安全感。
▼▼▼
被動的感情不壹定滿意
愛我所愛
--------
有的女性說,找個我愛的當情人,找個愛我的當老公。女人天生就要受寵。看了很多感情故事,會覺得很多事情難以兩全。
像曉晗的故事,就算阿柯不花心,她會嫁給他嗎?本就不夠滿意,就算有很多被愛的感覺,但那種感動,那種強烈被需要的感覺,是否真實呢?自己又能享受幾分?很多時候,都是阿柯在自我陶醉,曉晗也只是事後感動,滿足了自己的小小虛榮心而已。那種被愛的感覺,也許能夠療愈自己內在那個曾經童年缺愛的內在小孩吧。
但是,自己如果喜歡對方還不夠,這種被感動中的被動感情,又能維持多久呢?難道妳不會挑對方的刺兒?沒準常常清算對方的不夠好,而自怨自憐。歸根結底,兩性感情還是“門當戶對”,相互悅納的產物,壹方很主動追求,另壹方就算感覺不錯,如果不相互悅納,仍然還是硬傷。
而現在呢?丈夫是曉晗自己主動挑的。總體來說,她的滿意度高了很多。雖然丈夫也有缺點,但她認為都在可“容錯”範圍內。愛我所愛,她其實更珍惜這壹段感情。就算對方也許滿足不了自己的虛榮心,有時還可能有點大條地忽略了自己,但大多數時候,先生其實也是愛自己的,為自己考慮的。總體來說,算是好姻緣。
當然,還有第三種常見說法:當女性真心喜歡上壹個人的時候,不主動表白,而是采取暗示的方法,讓對方喜歡上自己,然後來主動追求自己。這就需要較大技術含量了。
美女樂詩就跟我講過,她從不跟男人表白,但都是暗示自己喜歡的男人主動來表白,她享受這個過程。她現在的先生也是這樣,相互吸引,最後忍不住向她表白的。而那時,她也恰好看他很順眼。
但是樂詩這種方式的後遺癥是,她總不是最滿意眼前這個老公。被被動追求的女性,其實喜歡上的很可能是那種被追求時,自我價值提升的感覺。而不壹定是對方這個人。所以,樂詩婚後,隱性婚外情了好幾次,對象常常比丈夫跟自己更合得來,條件更出眾的男人。其實,樂詩還沒有找到最讓自己滿意的男人,因此看似已婚,感情卻壹直在路上。
當然,樂詩這種方式,讓她倍感被寵的感覺。主動喜歡她的男人,對她又是噓寒問暖,又是送禮物,還對她的事業加以大力幫助,而她可以還是那樣壹個小公主,只需要每天認真打理自己的容貌和身材,表現出不俗的內涵就可以了。樂詩的優點是比較獨立能幹,也樂於助人。只要妳找到她,她就會對妳比較真實誠懇。只是,她這種被動的風格不管對男人,對朋友也如此,有時也會損失壹些朋友。
▼▼▼
臺灣“女追男”第壹人陸蓉之:
對的人值得妳主動出擊
--------
從男女心理學的角度,其實男女戀愛無所謂主動被動,重要的是,對對方滿意和悅納的程度。
那種“我喜歡的人,恰好也喜歡我”這種情況雖然有,但是發生幾率比較低,因此大多數的男女愛情,少不了單戀壹番,追求壹番。如果男方先喜歡上女方,喜歡得夠熱烈,免不了主動出擊;而如果是女方更早喜歡上男方,覺得很滿意,也大可以主動出擊。
臺灣“女追男第壹人”陸蓉之,是知名的策展人和藝評家。
她壹生經歷了三次婚姻,前兩次婚姻,皆因為性格不合而分手了。第二段婚姻失敗時,她曾經在海邊喝了壹瓶XO,然後跳海尋死,沒想到卻被壹個路過的白人救下來。活過來的她更加珍惜生命,也更知道自己情感的目標了。此後的陸蓉之很相信命運,她說人要善良,做善人善事,這樣會有善報。她的善舉換來了現在的幸福,就是她的第三任先生——她的“老爺”。“老爺”名叫傅申,是臺灣著名的藝術史學家、書畫鑒評專家。陸蓉之親昵地以舊式稱謂喚他“老爺”。“老爺”比她大十多歲,陸蓉之主動追的他,三年以後步入婚姻的殿堂。
其實那時,也不好追,因為同時有五名女士是傅申的候選對象。陸蓉之看準認定了傅申的才華、能力和為人,曾經專門搬到他的樓下為他做飯,慢慢培養了三年的感情,最後同居。這次的婚姻,不再像過去壹樣,激情至上。這壹次多了友情、親情的東西,反而更加沈厚滋養。
婚後兩人感情越來越好,她笑稱和“老爺”的婚姻發揮了10×10=100的威力,而不是10+10=20,因為門當戶對,更因為擁有很多的***同語言。這些也促進雙方的事業越來越好。她目前是北京月亮河當代藝術館館長,全世界策展,把中國的當代藝術推向世界。
所以,從陸蓉之的故事看來,不管妳是主動追,還是被動等,重要的還是找到那個對的人。那個對自己的人生、靈魂、事業有所提升,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拓展的人。猶如傅申之於陸蓉之,梁朝偉之於劉嘉玲。
而那種過於在乎主動被動,總是在原地被動等待的女性,也不見得真的等到了優質的真命天子,因為妳要知道,妳的真命天子別人也很喜歡,像傅申,當年陸蓉之如果不主動出擊,也可能被別人主動追到了。
主動追愛不見得不好,被動等待也不見得就好。
人生是壹場旅行,有錢難買我願意。最重要是在愛之前認定清楚,對方就是自己此生要找的那個人,享受那個愛的過程,而不要猶豫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