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
原文
北過北地富平縣西,河側有兩山相對,水出其間,即上河峽也,世謂之為青山峽。河水歷峽北註,枝分東出。河水又北徑富平縣故城西。秦置北部都尉,治縣城,王莽名郡為威戎,縣曰持武。建武中,曹鳳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應於九裏谷高岡亭,角長三尺,大十圍,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賜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河水又北,薄骨律鎮城。在河諸上,赫連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語出戎方,不究城名。訪諸耆舊,鹹言故老宿彥雲,赫連之世,有駿馬死此,取馬色以為邑號,故目城為白口騾韻之謬,遂仍今稱,所未詳也。河水又徑典農城東,世謂之胡城。又北徑上河城東,世謂之漢城。薛瓚曰:上河在西河富平縣,即此也,馮參為上河典農都尉所治也。河水又北徑典農城東,俗名之為呂城,皆參所屯,以事農曠。河水又東北徑廉縣故城東。王莽之西河亭。《地理誌》曰:卑移山在西北。河水又北與枝津合。水受大河,東北徑富平城,所在分裂,以溉田圃,北流入河,今無水。《爾雅》曰:灉反入。言河決復入者也。河之有灉,若漢之有潛也。河水又東北徑渾懷障西。《地理誌》,渾懷都尉治塞外者也。太和初,二齊平,徙歷下民居此,遂有歷城之名矣。南去北地三百裏。河水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裏。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
譯文
又往北流過北地郡富平縣西邊,
河畔有兩座山峰相對並峙,河水就從兩山間流出壹壹這就是上河峽,世人稱為青山峽。河水穿過山峽北流,往東分出壹條支流。河水又往北流經富平縣舊城西邊,秦時設置北部都尉,治所就在這座縣城。王莽稱郡為威戎,縣名持武。建武年間(25 - 57 ) ,曹鳳,字仲理,當了北地太守,他施政教化成績特別出色,因此在九裏谷高岡亭有黃龍出現。龍角長三尺,龍身粗十圍,尾長.十余丈。皇帝嘉獎他,賞賜絲綢百匹,把傣祿增加到中二千石。河水又北流,河中洲上有個薄骨律鎮城,就是赫連勃勃的果城。直到今天,洲上還有桑樹和果樹林殘留下來。但薄骨律壹名來自戎族地區,城名語義卻無從查考。訪問當地老人,都說據前輩博聞廣識的人士相傳:赫連時候有壹匹駿馬死在這裏,取駿馬的毛色為城名,稱為白口騷,音訛為“薄骨律”,相沿至今不改,不知是否如此。河水又流經典農城東邊,世人稱為胡城。又往北流經上河城東邊,世人稱為漢城。薛攢說:上河在西河富平縣,就是此城。馮參當上河典農都尉時,治所就在這裏。河水又往北流經典農城東邊,俗稱呂城,也是馮參的駐地,在這裏管理農民。河水又往東北流過廉縣老城東邊,就是王莽的西河亭。《 地理誌》 說:卑移山在西北。河水又北流,與支流相匯合。這條支流上流承接大河,往東北流經富平城,隨處分水灌溉田園,北梳註入河水,但今天已經無水了。《 爾雅》 說:滲,反回重新流入的意思,是說河水決口溢出後重又流入。河水有撇水,正像漢水有潛水壹樣。河水又往東北流經渾懷障西邊,按《 地理誌》 ,這是渾懷都尉在塞外的治所。太和(227 ? 233 )初年,平定了三齊,把歷下的百姓遷到這裏來居住,因而有了歷城這地名,這裏南距北地三百裏。河水又往東北流經石崖山西邊,山離北地五百裏。山間的巖石上,有天然形成的紋理,形狀都像虎和馬,輪廓分明,像是畫成壹般,所以又叫畫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