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慈溪的民間傳說、名人故事、地方歌謠等等

慈溪的民間傳說、名人故事、地方歌謠等等

嚴子陵是慈溪現境最早載入史乘的人物。他原姓莊,先人因避明帝諱改姓嚴。名遵,字子陵。今橫河鎮陳隱士。年老時就很著名望,厥後遊學長安時,結識了劉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稱帝,法則苛細,徭役沈重,吏治糜爛,大快人心。王莽為眾叛親離,曾廣招天下才士。侯霸乘隙出來做官了,劉秀卻參與了綠林叛逆軍,決計顛覆王莽政權。嚴子陵事先也屢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為所動,最初索性隱名換姓,避居僻鄉,徹底解脫了王莽的拘束。

公元25年,劉秀終於擊敗王莽,在洛陽樹立起東漢王朝,當上了天子,這便是汗青上著名的光武帝。他登位後,思賢若渴,四處尋覓嚴子陵。幾年後,得知嚴子陵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中央垂綸,便立刻派人帶了聘禮,備了車子去請,連續請了三次,並親身致書雲:“古大無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辟之瘡瘡須杖而行。若綺裏不少高皇,若何怎樣子陵少朕也。箕山穎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嚴子陵真實推脫不外去了,才終於離開了洛陽。

這時,侯霸曾經當上了劉秀的丞相。原來他在王莽失勢時,便實時轉舵,向叛逆軍靠攏,當前憑著有肯定才能,壹步步爬了下去。他深知劉秀非常重視嚴子陵,以是壹聽到嚴子陵來了,不敢怠慢,立刻派人攜書問候。嚴子陵卻對侯霸那種追名逐利、壹味謀利的舉動非常輕視,看了侯霸的信後,也不肯復書,只讓來人帶了兩句話去,說是“懷仁輔義天下悅,諂諛順旨要領絕”。侯霸以為這是挖他的瘡疤,心中非常不滿,今後便費盡心機要把嚴子陵攆出洛陽去。嚴子陵則由於看到侯霸如許的人竟然當了丞相,也就不肯再在洛陽呆下去,每天只在賓館裏睡大覺,等候回家。乃至當光武帝劉秀親身來探望他,他也閉著眼睛,不睬不理。劉秀曉得這位好友性格樸直、孤僻,便撫著他說:“子陵呀子陵,妳究竟為啥不願出來輔佐我管理國度呢?”嚴子陵忽然展開眼來,盯著劉秀說:“唐、堯得天下,是由於品德遠聞,才使隱者洗耳。妳何須苦苦逼我呢!”劉秀見臨時壓服不了他,只得嘆息著登車回宮去了。

過幾天,劉秀又將嚴子陵請到宮中,與他議論往事,談得非常謀利。早晨,還與嚴子陵同榻而臥。嚴子陵在睡夢中把腳擱到他的肚皮上,他也絕不介懷。不意此事被侯霸曉得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說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惹起光武帝對嚴子陵的猜疑。劉秀聽了結哈哈大笑,說:“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沒事!”但是嚴子陵卻料定此中必有緣故,他從這件事中,看到了君子的排擠,政界的險峻,便執意不願再在洛陽留下去了。當劉秀還想要他做諫議醫生時,他終於不辭而行,寂靜拜別,隱居於富春山下。那邊有個“嚴陵瀨”,聽說便是他當年釣魚之處。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劉秀曾再壹次征召嚴子陵,嚴子陵也再壹次地回絕了,並索性回到故鄉陳山隱居起來,沒過幾年,便老去世在這裏,享年80。

嚴子陵的品德確是不足為奇的,但是事先曉得的人並未幾。直到北宋名臣範仲淹任睦州知州時,在嚴陵瀨旁建了釣臺和子陵祠,並寫了壹篇《嚴老師祠堂記》,歌頌他“雲山蒼蒼,江水泱泱,老師之風,天長地久”,嚴子陵才以“高風亮節”聞於天下。南宋嘉定年間,陳山嚴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風閣,厥後還辦了個高節學堂,今均早已埋沒,只剩下壹塊墓碑,還保管在峙猴子園裏。

馬宗漢

馬宗漢原名純昌,字子畦,別名宗男人。1884年3月30日生,今宗漢鎮宗漢村人。其祖父和父親均任俠好義,在外地頗有聲望。馬宗漢幼年受家庭陶冶,愛憎清楚,當仁不讓。15歲那年,馬宗漢入達善學堂念書,隨著知識面的開闊,對事先當局糜爛、列強侮國切齒痛恨,常引吭高歌嶽飛的《滿江紅》,以抒發報國壯誌。為顛覆滿清,他除對峙學習外,還逐日錘煉身材,兼習英語,從小就展現了他差別平凡的誌向。

1902年,馬宗漢考入浙江初等學堂,結識了不少熱血青年。1904年,他委曲服從祖父和父親之命,考取秀才,但矢誌反動的決計促使他對宦途壹無興味。返來後在三山學堂任教二年,其間,他屢次購置反動書刊,在學校和故鄉分發。事先反清救國的反動風潮已逐步構成,秋瑾、徐錫麟等人的反動舉動使馬宗漢夜不可寐。1905年9月,他聽說徐錫麟在紹興興辦了大通學堂,就前往拜見,並由徐引見參與了克復會。1906年1月,他又與徐錫麟、陳伯平壹同東渡日本,學習軍事,後因清當局駐日使館的阻遏未成,於5月份返國。

返國當前,馬宗漢本想與徐錫麟、陳伯平壹同去德留學,適逢其祖父病故,無法成行。馬宗漢身在故鄉,心向反動,他屢次邀集冤家,借議論時勢作政治宣傳。

1907年終,馬宗漢得知徐錫麟已按方案捐得安徽道員,打入了清當局外部,極為奮發。曾連復兩信,表現“準於農歷正月赴皖。”後因病延期至6月10日,才和陳伯平壹同從上海溯江而上。兩人抵達安慶,徐錫麟已升任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會辦,並與秋瑾商定於7月8日皖、浙兩地同時叛逆。馬宗漢到皖,使徐錫麟為虎傅翼,各人立刻分頭去做叛逆的預備任務。6月22日,馬、陳奉徐之命,赴上海與秋瑾作最初商量並推銷武器。馬宗漢和陳伯平於7月5日回到安慶,徐錫麟見告他倆,叛逆工夫提早,就在今天。馬宗漢曉得此中的變故壹定忽然,也沒多問起因,只是將叛逆的統統預備任務又重新作了磋商。

1907年7月6日上午8時許,安徽巡撫恩銘應徐錫麟之邀前來參與巡警結業儀式,隨行的有藩臺馮熙和臬臺毓賢等壹批父母官員。待壹批官員坐定、先生排隊入場後,徐錫麟即向恩銘說:“回大帥,明天有反動黨發難。”未待恩銘反響過去,徐即向恩銘連開數槍。這時,馬宗漢和陳伯平也突入會場,拔脫手槍打了起來。但是,恩銘因10天之前就接到密報,說有反動黨天然反,以是這幾天特殊的警惕,在來巡警學堂前,都有縝密擺設,槍聲壹響,大批清兵便敏捷打開了城門,壹局部前來學堂圍捕。徐、馬、陳三人見勢危殆,便奔出學堂,在壹小孩指引下,翻墻抄近路離開了軍火庫。徐錫麟要陳伯平守前門,馬宗漢守後門,本人與三十幾論理學生去取庫內槍炮,預備與清兵背註壹擲。怎奈這些槍炮都沒有裝子彈的機鐵,以是不克不及運用。從半夜12時不斷對峙下戰書4時,陳伯平戰去世,先生也去世傷多人,但清兵卻因有重賞而持續固守,情勢萬分危殆。馬宗漢發起縱火燒失軍火庫,與清兵玉石俱焚。徐錫麟思索到彈藥軍器會發作爆炸,殃及住民,於心不忍,以是沒有贊同。未幾時,軍火庫門被攻破,徐錫麟就地被捕。這時,馬宗漢曾經從後門包圍,在群眾的掩護下躲在左近的壹口枯井內。清兵緝捕甚急,馬宗漢不忍拖累無辜黎民,從井內躍出,亦被清兵抓去。馬宗漢被捕當前,受盡嚴刑,於1907年8月24日在獄中被殺,年僅24歲。

馬宗漢捐軀後,蔡元培、陶成章等反清鬥士都曾撰文以示吊唁。民國當前,義士的故鄉柯東鄉更名為宗漢鄉,表達了人民對義士的深入思念。現在,義士故居已被列為文保單元,每逢節日,都有人前往憑吊,以惦記義士的功勞。

慈溪地處東海之濱,西北緊靠寧波、西臨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位於建立中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茲溪汗青悠入,人文集合。秦瓦設縣,古稱"句章",至唐始稱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