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小組的實戰訓練
初露鋒芒
經過長達5年的艱苦訓練,“阿爾法小組”首次執行任務。1979年7月28日,壹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裝置,潛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要求美方外交人員護送他離境,否則就要引爆炸彈同歸於盡。“阿爾法小組”奉命出擊,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沒有發生任何傷亡。“阿爾法小組”首次行動就幹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務,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戰鬥的洗禮
然而這支專門為反恐建立的特種部隊後來卻壹次次卷入政治鬥爭和戰爭,成為政權顛覆和政治鎮壓的“利刃”。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調用“阿爾法小組”參加強攻阿明總理府的戰鬥,第壹次真正地經受了“戰鬥的洗禮”。進入80年代後,隨著反恐任務的加重,“阿爾法”小組的隊伍逐步擴大。1981——1986年間,前蘇聯發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義事件。但由於“阿爾法小組”的果斷行動,恐怖分子無壹次得逞。
阻止恐怖
1981年,在薩拉普爾市,“阿爾法小組”制服了3名攜帶沖鋒槍將25名中學生扣為人質的恐怖分子,在整個戰鬥中,孩子們沒有壹人受到傷害。
1983年,在格魯吉亞加盟***和國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壹架圖-154客機上,將57名旅客扣為人質,“阿爾法小組”適時采取行動,再次在毫無傷亡的情況下解救了全部人質。3年後,在西伯利亞的烏法市,“阿爾法小組”又采取了壹次類似的行動,將2名恐怖分子壹個擊斃、壹個擊傷,而自己毫發未損。
1988年,在礦水城,幾名武裝歹徒劫持了壹輛大轎車,綁架了車上32名乘客(31個小學生和1位女教師)。“阿爾法小組”迅速趕到出事地點,他們與匪徒們通過無線電臺進行了壹天壹夜的艱苦談判,最終使匪徒們自動放下武器,釋放了全部人質。
談判能力
在談判中,“阿爾法小組”的許多成員都表現得非常勇敢和頑強,這是因為“阿爾法小組”經常需要耐心細致地與恐怖分子進行談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進攻性,防止他們對人質施加暴力。“阿爾法小組”的成員具備壹套獨特的與恐怖分子談判的戰術,他們具有的豐富的戰鬥經驗和生活閱歷,使之能夠準確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內心活動。
拒絕政治
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阿爾法小組”成為鎮壓政治反對派和分裂勢力的工具。1991年1月,前蘇聯政府派遣“阿爾法小組”前往立陶宛加盟***和國首都維爾紐斯占領電視發射塔,“阿爾法小組”未發壹槍便完成了任務,但卻犧牲了壹名戰鬥成員。維爾紐斯事件發生後,“阿爾法小組”的戰士們對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降低。此後,高層領導人曾經不止壹次地試圖利用“阿爾法小組”去完成壹些與反恐毫無瓜葛的任務。1991年8月,“阿爾法小組”受命進攻議會大廈和逮捕葉利欽,但考慮到此舉會造成眾多人員傷亡,“阿爾法小組”最終拒絕執行任務。
談判和解
俄羅斯獨立後,葉利欽將“阿爾法小組”編入聯邦安全局。1993年10月,以副總統魯茨科伊和議長哈斯布拉托夫為首的反對派聚集在議會大廈,與葉利欽分庭抗爭。“阿爾法小組”再次被指派進攻議會大廈,但他們這次仍未發動攻擊,而是力盡自己所長與克裏姆林宮保衛者們展開了談判,為他們提供了個人安全保障,促使幾百名議員和普通公民主動撤出了克裏姆林宮,避免了事態惡化和進壹步流血。
車臣反恐
車臣戰爭爆發後,“阿爾法小組”重又擔起了反恐的重任。1995年6月14日,車臣反政府武裝首領巴薩耶夫率領200余名武裝分子,乘卡車潛入俄南部城市布瓊諾夫斯克,綁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員及醫院的800余名醫護人員和病人。“阿爾法小組”奉命解決這起人質事件,任務異常艱巨,但俄政府最後采取了退讓政策,才使“阿爾法小組”擺脫了巨大犧牲的困境。時過半年,1996年1月9日,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車臣戰鬥隊員沖入基茲利亞爾市,扣押了2所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人及普通市民***計3000余名人質,隨後挾持百余名人質撤退到“五壹”鎮。阿爾法小組奉命擔任強攻突擊群的第二梯隊,負責最後解救樓內人質。這次戰鬥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爾法小組”再壹次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