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的意思
南苑是北京城南十公裏的壹個地名。
南苑原是元、明、清三代皇帝出遊狩獵的地方,也稱南海子。隨著乾隆後期,西苑(包括三山五苑)興建後,逐漸廢用。南苑曾養著麋鹿,後來從國外回來的麋鹿就在南苑的麋鹿苑中。
南苑現分屬於大興區和豐臺區。南苑的範圍很大,基本覆蓋了從南四環到南六環,從京開高速到京津塘高速之間的範圍。
南苑主要是四座行宮,分別為舊衙門行宮(又稱德壽寺,現地名舊宮)、南紅門行宮(現地名南宮)、新衙門行宮(現地名新宮)、團河行宮。現僅存團河行宮。南苑為禁苑,苑內幾乎不住人,不耕種,只有壹些維護的人稱為海戶。
現還有稱為海戶屯的地名,應是當時海戶居住的地方。明代時,南苑開四個苑門,北為大紅門,南為南大紅門,東為東紅門,西為西紅門。後增設為九個,包括小紅門等。後來又增設了角門。
南苑作為皇家的獵苑開始於遼代,後金、元、明、清都把這塊水草豐美的地方作為狩獵的地方。元代稱為“飛放泊”。 明代稱南海子,清代稱南苑。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風”,就是指南海子壹帶。?
1900年秋,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曾在這裏燒殺搶掠。《辛醜條約》簽訂後,為了為償還賠款,清朝在南海子設官產局分割出賣土地,南苑作為皇家獵苑的歷史從此終結。此後,南苑荒廢,居民逐漸增多,形成集鎮,名南苑鎮。
民國初年,軍隊占據南苑,將其辟為兵營。1922年,時任陸軍檢閱使兼第11師師長的馮玉祥就駐紮在南苑兵營,當年的檢閱使署和師司令部建築位於現南苑機場候機樓東側。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時,駐守北平的29軍軍部就設在南苑兵營。1937年7月28日晨6時,日寇出動第20師團計2萬多人進攻南苑兵營。南苑守軍佟麟閣、趙登禹在突圍過程中分別在南苑大紅門以東和大紅門西南的黃亭子附近犧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