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有座民國範的步行街:建在漢口火車站旁,店鋪樣式是亮點
經常在武漢生活過的朋友都熟悉,城區商業氛圍濃厚的區域還是要數漢口,作為中心城區的江岸和江漢區更是熱門地帶之壹,知名商圈和步行街比比皆是,1911算是其中特色比較突出的壹個。這個突出,首先體現在區域位置上,1911建在了江漢區的熱門區域漢口火車站商圈核心地帶,與火車站僅有壹條街道的距離,從南廣場出來,向東走過青年路口,金墩街路口,到了新華路口即是。穿過發展大道二環線的高架,1911步行街整個建築群全都面北建立,有高層寫字樓和酒店,也有小高層商鋪,還有低層的立體專營商業體。
綜合來看,1911裏面最顯著的特點,除了名字便是建築。名字上用1911取代,明顯是在寓意歷史上的那場辛亥革命,不過實際建築樣式裏,與此相關的主題和logo並不多,開放商估計已將1911變為純數字logo,淡化了歷史背景因素。與名字上的讓步不同,建築群設計和建造是實打實用了中西兩種風格,具體來說用的是民國風建築樣式,這其實也與歷史上武漢的發展有關,畢竟民國時期,武漢的面貌非常好,有東方芝加哥之稱。1911盡量去表現這壹時期武漢的縮影,不可能全面,選取的都是很小的壹個點。
實際遊逛1911步行街就能明白這個所謂的“縮影”和“壹個點”的表現方式,比如說入口處的導航牌和主題雕塑設計很有新意。導航牌雕刻在了石牌和木質牌上,刷成油漆變成老化的舊模樣,別具匠心;主題雕塑“大武漢1911”,利用漢字和數字筆畫粗細之間的轉換,巧妙連成壹體,將漢字和數字logo化,數字整體放大,醒目識別,成為壹座完整的藝術品。主題雕塑在北邊發展大道和新華路交匯的十字路口大門處,實際上也是步行街入口,相應在其他幾個方向上還有幾個機動車入口。
入口處的主題雕塑醒目識別,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兩邊的主體建築,同樣設計精巧,且布局非常有意思。靠近新華路壹邊的建築是明顯的民國風老建築,紅色磚墻,白色屋檐,木質窗欞,中間還有壹排歐式老鐘立於屋頂。與之對稱的是近發展大道的壹側建築,是典型歐式風格,整體以水泥灰白系顏色為主,單壹色系顯得非常冷峻,方形與戶型邊角隨處可見,最標誌的還有大門前的幾根羅馬柱,幾乎是那個時期歐式建築的標配。壹中壹西建築,加上前面壹排的雕塑,三者構成前後搭配的立體式布局,再拉出壹條步行街和廣場,是商業設計最常見套路。
從發展大道和新華路的口子處進入步行街,是地標壹樣的景致地點,因而但凡天氣晴好的時候總有前來拍攝的文藝青年。沿著兩棟中西建築走到步行街裏面,發現裏面的景致更突出,除了常見的綠化帶和建築雕塑,也有休閑用的公***板凳和掛置的氣球,氛圍感覺暖暖的。繼續走幾步,商鋪全開,排在壹處,非常密集,基本上是吃貨們最喜歡關註的地方。商鋪有餐飲連鎖,零食連鎖,還有品牌超市,店面不大,但裝修精致,文藝氣息濃厚。走在這樣的吃貨街道上,空氣裏都是飯菜的香味,還有爆米花的味道,香氣十足。
商鋪不僅限在第壹層,實際上1911裏面的幾處商鋪以二三層為主。連體裙樓和立體復式樓參雜在壹起,步梯和電梯相互點綴,走在這壹個入口處是步梯,壹個轉身,旁邊又出現了壹座電梯。但凡入口處,必定貼滿了導引牌,幾樓幾樓是做什麽的,有哪些店鋪好吃的都加粗標註。走上二樓,在陽臺和過道之間轉換,看到的商鋪都開著霓虹燈,顯得熱鬧非凡。燈光之下,音樂也必不可少,商業街的氛圍,就是光和聲音的旋轉,變成扣人心弦的廣告。特色的店鋪有零食和水果,還有奶茶,這三個行業適應性廣,消費群體多。
對於1911的印象,我還停留在2016年,記得那時候路過新華路和發展大道的口子,總能看到1911前的廣場上停著壹輛百萬豪車,有說是模型,也有說是富家子弟的坐騎,莫衷壹是。無論真實背景如何,那壹輛車都為1911帶來了話題熱度和關註度,以至於即便日後1911發展得如何好和不好,都會讓人記住。與之相反的是1911南邊的寫字樓,金主專用,發布會和品牌會專場,人氣從來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