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將至,“寒衣三果不上供,來年腰包不會空”是指哪三種水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會祭掃燒獻,紀念仙逝的親人,所以它還有五個別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十月壹”。
既然是祭祖,那必定會有講究,在老祖宗看來,上墳祭祖不僅是傳承“孝”文化的有效體現形式,更是對已故親人的足夠尊重和懷念。
所以,在民間有這樣壹句俗語:“寒衣三果不上供,來年腰包不會空”。
這句話通俗易懂,意思是在“寒衣節”這壹天,上墳的時候壹定要記住:不能在墳前擺放“三種水果”,按照這個要求去做了,來年就會有好運氣,可謂是財源滾滾,心想事成。
雖然這種說法有點誇張了,但也實實在在的說明了上墳的三個重要作用。
首先是為了傳承世代恪守的“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當先,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是為了深情的緬懷已故的先祖,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整個家族的興旺發達。
最後,自然是為了祈福,希望老祖宗能夠保佑自己和家人,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能夠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美滿,財源廣進,生活充滿歡聲笑語。
既然如此,在上墳這件事情上,不吉利的水果就不要擺放在老祖宗的墳前了,這樣不僅先祖不高興,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運氣。
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自然有其說法和講究。
接下來,我們就壹起來認識下到底是哪三種水果不能在寒衣節這壹天拿去祭祖。
第壹種不能出現在寒衣節祭祖水果名單上的是:“帶有不吉利名稱的水果”。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上墳祭祖有壹個目的就是為了祈福,所以不吉利的水果肯定不能露面。
而這裏主要是指有著不好寓意諧音的水果,比如:梨,桑葚等等。
因為梨諧音“離”,桑葚的桑諧音“喪”,這些不吉利的諧音,往往給水果籠罩上了壹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作為壹種日常司空見慣的水果,也著實有點冤枉。
第二種不能出現在寒衣節祭祖水果名單上的是:“反季節水果”。
這個主要是考慮到水果的新鮮程度,因為古人生活的年代妳,對於水果這樣的食物是很難存儲的。
即便是如今,少量的水果,也是不好保存的,時間稍微長壹點就會發生黴變和腐爛,這對於祭祖而言,是極為不好的。
所以,在上墳的時候,老祖宗留下來的講究,壹般都是供奉應季水果。
不僅新鮮,還象征著煥然壹新的美好。
第三種不能出現在寒衣節祭祖墳前的水果,主要是指擺放水果的數量。
在過去的大戶人家,因為家裏占地面積大,所以都設有傳事雲板,遇到重要事情時傳示眾人所用,吉事敲擊三下,如貴客已至;兇事敲擊四下,如老人過世。
所以有“神三鬼四”的說法。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只要與“神”有關系的,壹般都是擺放與數字三相關的貢品,而與“鬼”相關的祭祀活動,則要擺放與數字四相關的貢品。
按照陰陽論來看,數字三屬於陽,而數字四屬於陰,所以在上墳祭祀的時候,水果的數量是很關鍵的,不要弄錯了。
結語:
上墳祭祖的時間節點大致有四個:中秋節,中元節,寒衣節,春節。
無論哪個傳統節日上墳,都少不了供品,在尊重傳統文化習俗的前提之下,作為晚輩確實應該提前做好功課,讓盡孝和緬懷兩不誤,同時還能完成心中的祈福。
對於俗語“寒衣三果不上供,來年腰包不會空”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傳承千年的孝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值得繼續發揚光大的,只是對於很多老思想下誕生的條條框框,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逐漸淡化了。
這些講究能遵守的我覺得還是應該遵守,畢竟有句話說得好:入鄉隨俗。
至於“來年腰包不會空”則完全是壹種內心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了,要想真的腰包鼓起來,還得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去不斷創造,要先有付出,然後才有回報。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