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買空調應註意什麽
空調器有大小不同的制冷量,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房間。壹般人習慣用“匹”這個單位來衡量空調的規格,其實用這個單位表示起來並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建議直接用制冷量或者說制冷能力來區分空調的性能。正常來說,1匹的制冷量在2200-2600W,這裏的瓦(W)即表示制冷量,1.5匹的應為3200W-3600W左右,以此類推。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房間的大小來計算壹下到底需要多大制冷量的空調。壹般情況下,東面窗需要150W/平方米,西面窗280W/平方米,南面窗180W/平方米,北面窗100W/平方米。如是樓頂及西曬可考慮適當增加制冷量。估算壹下自己的制冷量大小,從而選到滿意的空調機。當然了,壹些品牌標稱的數據是試驗最高值,而實在壹些的廠商標稱值是測試的平均值,這壹點也需要了解清楚再進行購買!
2、品牌問題
很多人購買空調都願意看品牌,品牌的確很重要,但是個人認為除了知名的諸如三菱電機、大金、富士通、東芝等品牌之外,很多其他品牌尤其是國產品牌之間的差距並不很大。當然,國內品牌空調中,海爾、格力等也是比較不錯的選擇。至於他們的售後問題,我們買空調也會去想這個東西,但事實上售後服務也是各品牌拼得比較兇的地方,所以壹般情況下,知名品牌(包括國產品牌)的售後服務都不會太差!很多人在講維修速度、時限,甚至其他亂七八糟的XXX服務……個人認為忽悠成分居多,看好安裝問題才是關鍵的,空調是三分購買七分安裝。
3、噪音問題
壹臺開起來猶如地震的空調恐怕不是我們想要的,震動和噪音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壹般情況下空調產品都會有這方面的參數,多少多少分貝,但這也不是所有情況下的狀態。而且空調安裝的方式和位置以及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區別等等都需要註意,這些在買空調和安裝空調的時候還是要咨詢清楚,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太壹樣!
4、能耗問題
大家都知道,空調是耗電量比較大的家用電器之壹,因此壹款高能效比的空調也能為我們節約不少資金,現在我們購買空調以及其他白色家電的時候都能看到上面貼著能效標簽,1級-5級之間。那麽空調的能效比是怎麽來的?簡單的說,制冷量越大,制冷功率越小則能效比越高,制熱也是這樣。我們可以用“制冷量”來除以“制冷功率”,得到的數字就是制冷的能效比,這個數字越大越好。
國家發改委規定,將空調按下面的能效比例分為5個等級:2.6、2.8、3.0、3.2、3.4,分別對應的能效比等級為:5級、4級、3級、2級、1級,其中最高為壹級。知道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實戰壹下,例如壹款制冷量3500W,制冷功率1091W的空調,用3500除以1091得到3.20806...壹般情況下大多數品牌就四舍五入,則能效比就是3.21,達到2級能效水準……是不是很簡單?^_^不過這種方法只適合定頻空調,變頻空調的季節能效比計算起來則比較麻煩。壹般說來,如果長時間使用空調,那麽變頻空調的5級能效也能比定頻2級能效更省電。
很多人喜歡櫃式空調,覺得比較高檔,看上去有面子!但是...引用我們老編的壹句話就是:“客廳寧可買2個掛機也不買櫃機,因為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健康。”事實上,櫃機的出生就是為了商業和工業用的,也違反自然規律,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是基本的常識,所以我們的空調都是上面進熱風,冷卻後從下面吹出,然後自然下降到房間下部,而櫃機進風口在下面,成了冷短路現象,造成房間溫度分層,並且櫃機送風集中,所以吹到的地方會過冷,吹不到的地方又不涼快。家用櫃機的出現是過去國人沒用過空調不知道空調的原理,以為壹個大空調能管理多個房間,其次是商家惡意宣傳,說什麽櫃機氣派又面子,國人喜歡面子消費,殊不知全世界只有國人在家裏使用櫃機。
其實還有不少需要了解,但時間關系我們就不壹壹列舉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家電論壇裏了解壹下!而知道了上述這些,也就差不多知道要買什麽樣的空調了,至於抗菌、加濕、左右送風、負離子等等現代空調中越來越豐富的功能方面,壹般情況下,國產空調主打功能,因此功能都要多於外國品牌。而國外品牌諸如三菱電機、大金、富士通之類的中高端在質量、做工方面等等方面有著不小的優勢。我們認為,空調最重要的是做工,因為家用空調器是典型的原理簡單,講求生產工藝的產品。至於那些多樣化的功能,不用太過計較,畢竟我們買空調的主要目的是調節空氣溫度而不是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