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大而不倒》|這公司真的不能倒嗎?

《大而不倒》|這公司真的不能倒嗎?

《大而不倒》原名:《Too Big to Fail》,在本片的情境中意為:這所公司太大了,不能讓它倒閉。

故事發生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期。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漢克最緊急需要處理的問題就是,第四大銀行——萊曼兄弟的危機。

萊曼兄弟的總裁迪克·福爾德,在當時,是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紅任期最久的壹位。可以說,萊曼兄弟非常符合“too big to fail”的狀況。政府不可能讓它倒閉的,政府必須幫忙。秉持著這個想法,迪克接連拒絕了來自不同方面的出資,當然,也是因為他始終不肯放棄太多的利益。

漢克確實如迪克所想在尋找壹切辦法去保下萊曼兄弟,但在各方都拒絕的情況下,誰都無能為力。於是,迪克和公司的管理層在會議室等著漢克方面給予回應,可漢克早已下定決心讓萊曼申請破產。政府不能壹而再再而三地去花錢救這些資本家,必須讓他們自己也想辦法解決,這是他們的堅持。

最終,在明確的暗示下,萊曼的管理層發起投票,只能接受申請破產的結局。

其實在走到申請破產這壹步之前,迪克本有好幾次機會救萊曼,但資本家的貪婪讓他不願意接受降價,不願意接受別人的選擇和要求。他只考慮到了個人的收益,總想著只要熬過去就又能賺更多的錢,卻沒有想過壹直硬撐著會對市場、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那麽,即使放棄萊曼是個艱難的決定,也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萊曼就如同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接連影響了其它的投行,市場還是處於混亂中。

漢克不斷地與各個資本家博弈,他和他的團隊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但資本家們都是自私而貪婪的,他們誰都不想公司倒閉,但也誰都不想犧牲壹部分利益去化解危機。

最後,漢克做出了決斷,還是得由政府出錢。為了給問題銀行打掩護,防止民眾對銀行失去信心,他們選擇讓所有銀行都接受註資。

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資本家們考慮和擔心的卻是事不關己為何要參與;政府會否進行監控;他們會否受到限制。

然而,在危機面前,他們其實都無法獨善其身,所以,還是都簽署了政府的協議。

“他們幾乎拖垮了美國經濟,而我們卻不能限制他們如何使用我們給的這1250億美元,因為他們可能會不要。”公關部副秘書長米歇爾·戴維斯如是說道。

確實很諷刺。 玩出問題的是資本家,需要政府幫助的是資本家,但因為他們是壹群只顧自己利益的“瘋子”,所以政府為了市場和社會只能遷就他們,否則就玩完。

這部影片很好地展現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也讓觀眾了解到資本家的面目。同時也說明了,即便是在資本說話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沒有絕對不能倒下的公司。萊曼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影響到國家利益、社會穩定,再不能放棄的也會被放棄。

那麽在我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呢?顯然更是如此。我國不會讓資本家隨心所欲地去影響市場,去只顧自己利益地賺錢。

而且,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壹所大公司的倒下並不能破壞整個市場的穩定。如果出現問題,那制造問題的人就必須負責解決。

《大而不倒》不是壹部“好看”的片子,因為涉及的財經知識不少,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懂。且節奏較快,使得接收和消化信息的難度也加大了。但它的故事本身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即使不了解其中的壹些知識,也能夠大概明白。如果感興趣的話,是值得壹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