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半夏有哪些特征?

半夏有哪些特征?

(余椿生)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別名老鸛眼、老鴉芋頭、野芋頭、地巴豆等。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省,其中四川省產量大、質量好。以地下塊莖入藥,含澱粉53.2%.揮發油約0.013%、少量脂肪。此外尚含膽堿、1-麻黃堿、3,4-二羥基苯甲醛葡萄糖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高龍膽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藥理實驗有鎮咳、祛痰、止吐、解毒作用,浸膏給小鼠腹腔註射半數致死劑量為13.142g/kg,家兔灌服1g/日/只,多數有腹瀉,半數兔於20日內死亡。生半夏毒性最大,次為漂半夏,再次為生姜浸半夏和蒸半夏,白礬半夏最小。味辛,性溫,有毒。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能,用於治療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等癥,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於降逆止嘔,法半夏多用於燥濕化痰。

壹、形態特征

株高15—3Gcm,地下塊莖扁球形,直徑1—3cm,表面有黃棕色葉基殘體;塊莖上半部有多數須根,底部與下半部淡黃色,光滑。塊莖頂端生葉,葉柄下部有壹珠芽。壹年生葉為卵狀心形的單葉,2—3年後為三小葉的復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光滑無毛。花單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頂生,佛焰包綠色,下部管狀不漲開,上部微張開。雌花生於花序基部,雄花生於雌花之上,自交不親和。2n=144。漿果卵圓形,綠色。花柱明顯(圖14—51)。

圖14—51 半夏形態圖

1.植株 2.雌花 3.肉穗花序縱剖面

二、生物學特性

半夏喜溫和濕潤的氣候和蔭蔽的環境,怕高溫、幹旱及強光照射,葉片的柵欄組織不發達,海綿組織細胞排列松散,間隙大(圖14—52)是其原因。多野生於河邊、溝邊、灌木叢和山坡林下。在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栽培最適宜。土壤粘重不利根系的發育及子半夏的形成。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圖14—52 半夏葉片組織橫剖面

(壹)光照

光照強度對半夏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

如珠芽的發育與光強度密切相關,以半陰區形成的珠芽最多,約為母塊莖個數的6.38倍,光照太強或太弱均少(表14—56)。

表14—56 珠芽的增長與光照的關系

半夏塊莖的增重與光照強度也有較大的關系。以半陰區增重最多(表14—57)。

表14—57 塊莖增重與光照的關系

(二)溫度

半夏於8—10℃萌動生長,20—25℃是最適生長溫度,30℃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5℃時地上部分死亡,故半夏春季生長旺盛,盛夏炎熱倒苗,秋季涼爽時又復萌發生長。

(三)水分

半夏對水分要求較高,因半夏根系淺,吸收能力有限,地上部分耐幹旱能力差,缺水或空氣過於幹燥,均易造成半夏地上部分枯萎。

在半夏生長過程中,光照、溫度、水分諸因素是綜合起作用的。如果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適宜,可減輕光照過強,溫度過高造成的不利影響。適當遮蔭,對減少水分消耗、緩和旱情、降低溫度有積極作用。

三、栽培技術

(壹)品種

半夏栽培歷史較短,當前還沒有培育出具壹定特征的品種。野生半夏的葉子有寬窄之分,壹類為小葉狹長披針狀的(16×2cm)柳葉型,壹類為小葉圓闊披針狀的(14×4.5cm)桃葉型。初步觀察,桃葉型夏季倒苗時間較短。

(二)選地與整地施肥

半夏產量高低,選擇土地是壹項重要措施。粘重土地不利根部發育及塊莖生長。鹽堿、澇窪地皆不宜栽種。土質疏松、肥沃具有排灌條件的砂質壤土最為適宜。半夏根深壹般不超過20cm,可於秋季作物收獲後,封凍前冬耕,深15—20cm,第二年春解凍後,每畝施豬圈肥3000—4000kg,撒勻,淺耕壹遍,耙細整平,做1m寬的畦,包括畦埂20cm,長度最好不超過20m,以利灌溉。栽種前若墑情差,要澆水造墑,待地表幹松後再播種。若封凍前灌足水,壹般不用澆水,春季地溫上升得快,有利早出苗。

(三)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夏秋種子成熟時,隨收隨種,也可貯存於濕潤的細砂中,春季在整好的地內,按行距15cm開2cm深的溝,將種子撒入溝內,耬平保持濕潤即可出苗,當年長壹個卵狀心形單葉,第二年3—4個心形葉,個別的有三小葉組成的復葉。實生苗當年塊莖直徑0.3—0.6cm。

2.珠芽繁殖

5—6月選葉柄下成熟的珠芽,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15cm,株距3cm栽於3cm深的溝內,栽後覆土,當年可長出1—2片葉子,塊莖直徑1cm左右。第二年秋,大的加工入藥,小的繼續做種栽用。

3.塊莖繁殖

此方法塊莖增重快,當年就可收獲,壹般多用此法。栽時嚴格選種,這是半夏高產的關鍵之壹。收獲時,選當年生直徑1.2—1.5cm的塊莖作種。過小的生長能力弱,需再生長壹年。春季日平均氣溫10℃左右時下種,過早溫度低,起不到早播的作用,過晚出苗齊、快,但生長期短,影響產量。在整好的畦內雙行條播,按行距20cm開4—5cm深的溝,每畦開四溝,溝底要平,按株距3cm將種莖交叉放入溝內,每溝放二行,頂芽向上,覆土耬平,稍加鎮壓。每畝用種110—125kg。半夏也可結合收獲秋季栽種,壹般在9月下旬進行,方法同春播。

4.組織培養怏速育苗

選抗性強、高產的半夏葉的切片,葉柄的切段,珠芽或塊莖的切塊在試管或燒瓶內培養,可分化培養出完整的半夏植株。試驗中以MS培養基附加赤黴酸0.1ppm,6-芐基腺嘌呤2.0ppm,α-萘乙酸0.2ppm較好,在這種培養基上,半夏試管苗50—60天可擴大40倍,壹年可擴大培養5次。

(四)田間管理

塊莖栽下後,春季壹般20天出苗,如遇嚴重幹旱,適當澆水以保全苗。出齊苗後及時松土鋤草,由此至5月下旬要控制澆水,促使地下部分充分發育,防止地上部分生長過快,提高抗旱耐熱能力。5月下旬以後植株生長旺盛,株芽發育也較快。半夏喜肥且珠芽在土內才能發育的更好,因此及時追肥培土是重要增產措施。5月下旬或6月上旬,葉柄下部長出珠芽時,每畝追肥圈肥500—1000kg,尿素5kg拌勻澈於溝內,並把行間的土培在半夏苗上,以剛好蓋住珠芽為度。不要把葉子蓋在土內。發現花薹,除留種者外,及時剪除。6月下旬,逐步進入高溫季節,保持畦面濕潤,盡量推遲地上部枯萎時間,雨季及時排水,以防爛根。

間作,為提高經濟效益,在不影響半夏生長的前提下,可間作早熟的阿爾巴尼亞豌豆。春季半夏播種後,在畦梗上按株距15cm點播,每穴3—4粒,6月上旬成熟,每畝可收豌豆50—75kg,也可間作玉米,春季在畦梗上按株距2m點播,既可為半夏遮蔭,又能增加經濟效益。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紅天蛾

(Deilephila elpenor lewisi Butler)

為害葉片或造成斷苗,夏季發生。可人工捕殺;幼齡期用敵百蟲等胃毒劑噴霧防治。

2.根腐病

夏季田間積水,易發生塊莖腐爛,要註意即時排水;高畦種植;發現病株拔除後用5%石灰水處理病穴或澆灌根部消毒。

其他還有半夏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inelliae Saw)、蚜蟲和地下害蟲。

四、采收與加工

(壹)收獲

九月下旬,葉片發黃,是半夏的收獲季節。過早影響產量,過晚難以去皮炕曬。收刨時從畦的壹端用鍁將半夏挖出,翻在壹邊,隨即細揀,將半夏按大、中、小分開。收獲後需加工的鮮半夏放在筐內或麻袋內,穿膠鞋用腳踩去外皮,也可用半夏脫皮機去皮,洗凈曬幹或烘幹,即為生半夏。半夏收刨後要及時加工,不能存放,否則難以去皮。每3—4kg鮮半夏加工1kg幹品。

以個大、去凈皮、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二)種莖選擇及貯存

收獲時選葉片肥厚,葉柄粗大,須根粗壯伏天倒苗時間短的植株的塊莖,直徑1.2—1.5cm大小的做種栽。秋播的可隨收刨隨挑揀隨栽種,也可10月份栽種,留做春播的,把選好的種莖放於通風處晾2—3天,在室外向陽處挖50—80cm深60cm寬的窖,長度以種莖多少而定,窖底部鋪幹砂,放3—5cm厚的種莖,再蓋壹層細砂,放壹層半夏,壹層壹層放到稍低於地面,上蓋細砂或土,嚴冬時加蓋20cm厚的土。室內存放也要壹層砂壹層種莖存放,初存時氣溫較高,種莖含水量較大,要勤檢查,以防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