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壹臺計算機誕生於哪壹年
世界上第壹臺計算機誕生於1946年。
這臺計算機名為“ENIAC”,全稱為“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它采用了電子管作為基本電子器件,是現代計算機的開端。
ENIAC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軍事需求的推動,人們開始研究能夠快速進行計算的大型機器。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奇利和埃克特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在1946年成功研制出了ENIAC,並首次使用了真空管作為計算器的基本器件。
ENIAC的出現引起了全球的關註和熱議,它被視為現代計算機的鼻祖,對後來的計算機技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的重要階段
1、第壹代計算機(1946-1958年):這個階段的計算機使用真空電子管作為邏輯元件,外存儲器使用磁帶。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且價格昂貴。代表機型有ENIAC和UNIVAC。
2、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年):這個階段的計算機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壹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代表機型有IBM650和IBM700/7000系列。
3、第三代計算機(1964-1970年):這個階段的計算機采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作為硬件,軟件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代表機型有IBM360系列。
4、第四代計算機(1970年至今):這個階段的計算機以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硬件,軟件方面出現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等。發展趨勢是巨型化、微型化、網絡化等。代表機型有IBM4300、DEC2000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