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車24速和16速那個快?山地自行車的速別和公路自行車的速別有什麽區別?
壹、山地自行車24速比16速快。
二、山地自行車和公路自行車的區別如下:
1、輪胎不同:
公路自行車700C相當於28寸,山地自行車是26寸的輪徑;山地自行車的輪胎通常在1.9"以上,而公路車的輪胎寬度多在20毫米上下。
2、車把操控零件不同:
山地自行車為了適應崎嶇山道騎行,追求操控,使用的把比較寬,而公路自行車追求速度,降低風阻,車把比較窄。
3、車身前架不同:
山地自行車的前架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性能與舒適都加剛性加輕量的壹個結合體,公路自行車前架只是壹個屬於車架相關的部件
擴展資料:
1、坐墊的前後位置:
(1)坐墊前後位置的設定其實相當簡單:先在坐墊上坐好,將腳掌放在踏板上正確的位置然後踩個幾下,接著將踏板擺成水平,這時前腳的“膝蓋下點”所垂下的垂直線要剛好通過踏板的中心位置這樣就完成了。
(2)垂線沒有通過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調整坐墊的位置。坐墊位置就太過前面,而圖C4則是太後面,坐墊位置太過前面或後面會影響到腿部的踩踏出力,與膝蓋的磨耗也息息相關,所以不可不小心。
(3)壹般車友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坐墊放在過於後面的位置,這樣做好像能讓車子看起來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較容易有那種紮實的踩踏感,但這樣硬操的結果,長期下來其實對膝蓋時會有所損傷的。
2、坐墊角度:
(1)首先先調整最簡單的坐墊角度。坐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於市面上的坐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所以可以先拿壹把長尺放在坐墊上,再用眼睛目測抓水平,這樣就容易多了。
(2)不過坐墊的角度絕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說,有些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或許是坐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是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壹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
(3)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長騎上坡,反而喜愛沖下坡的樂趣,而沖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系,騎乘者常常會在坐墊與坐墊後方移來移去的,這時最好將坐墊鼻端稍微往上仰個幾度,同時將坐管高度放低,這樣做有助於下坡時身體在坐墊上的靈活度。
百度百科-公路自行車
百度百科-山地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