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箍桶匠散文

箍桶匠散文

大約二十年前,我們這裏還保持著用木制盆桶的習慣,除臉盆是搪瓷的,洗腳洗澡都是木盆,並且男女分開用,所以每家至少有四只木盆。淘米用的叫彎子,也是壹種木盆,比腳盆細壹圈,高壹點。有壹個長把子。洗碗用的盆是木盆,連豬吃食用的也是木盆。我們這裏因為制茶,所以有大鍋大竈,最大的鍋直徑有二尺四,然後有中鍋小鍋,用來煮飯燒菜。所有的鍋蓋都是木制的。挑水用的水桶、晚上起夜用的馬桶,澆菜用的糞桶,都是木制的,還有大大小小的長桶,圓桶用來儲物,而做這些的手藝人就是箍桶匠。雖然我們這裏出產木材,生活中也離不開盆桶,可不知為何,箍桶匠卻大部分來自江北。而木匠卻都是當地人。

 我小時候總是很納悶,同樣都是用木頭制作,為什麽要分桶匠和木匠?後來我終於發現,原來他們是有區別的,這不但是他們所用的工具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們做出來的器物有方圓之別,木匠制作的家具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有棱有角,像床、飯桌、條桌、凳子、衣櫥。而箍桶匠制作出來的都是圓的,像盆桶鍋蓋之類的,連豬食盆都是橢圓,不見棱角。前些年,有女兒的人家,在女兒出嫁時都要準備壹只澡盆,壹只腳盆,馬桶,有的人家還要為女婿準備壹套盆,這些統稱為“盆桶家夥”,是陪嫁的壹部分。都是用很粗的杉木兜為材料。

 雖然過去生活水平不高,可我們家每年都要請木匠、桶匠、磚匠、竹匠來家裏幹活,有時是為了制作新用具,有時為了修補舊用具。怪不得那時總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等手頭有錢了,父親和爺爺總在合計,要付給桶匠多少錢,木匠多少錢。

 這麽多匠人之中,唯有箍桶匠最吵人。以前沒電鋸時,箍桶匠壹來,第壹件事就是鋸板。他把要鋸的木料畫上弧線,然後靠在石頭大門門貼上,下面用高凳支著。用壹根長木料抵在另壹邊門貼上,將要鋸開的木料固定。然後用壹把鋸子舉到頭頂上,壹推壹拉的從上往下鋸。壹鋸就是半天。壹般都是師徒二人對鋸,有的師傅不帶徒弟,就讓別人幫忙。因為畫的是弧線,所以鋸出來的木板都是彎彎的,並且每塊板上的木紋都壹樣,這樣做出來的盆桶都有天然花紋。

 箍桶匠的刨子和木匠不同,木匠的刨子都是尺把長,刨刀口在下面。而箍桶匠的'刨子卻是刨刀口朝上,安在壹個壹米多長的架子上的。木匠都是把板固定在木板上,雙手在板上往前推;而箍桶匠卻是坐在那裏,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壹樣往下推,壹天之中,也只有推刨子時才安靜壹點。

 木板推平之後,箍桶匠還要在板的兩邊錐上小孔,再將竹子削成兩頭尖的竹簽,然後乒乒乓乓地將壹堆散板拼成壹塊大板。用特制的大圓規在大板上畫弧線,又呼啦呼啦地將大板鋸成圓形。他鋸木板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圍在旁邊看,然後壹擁而上,將鋸下的板邊拿走。女孩用來搭房子玩過家家,男孩用來當槍使。

 如果制作的是鍋蓋也還罷了,要是制作澡盆腳盆的話,最後壹道手續是上箍。箍大多數是用竹子做的,箍桶匠將竹子破開,拉成細條後編成菱形花紋。也有的是鐵絲,兩股絞成麻花,再從盆底開始往上套,用斧頭敲打壹塊二寸厚的木板,木板的下端有壹道凹槽,推著箍前進。敲打的聲音震耳欲聾,持續不斷,全村人都知道我家有箍桶匠在幹活。

 制好的鍋蓋和盆桶並不能馬上使用,要刷上油漆才行,鍋蓋壹般在外面刷上桐油,黃澄澄的,容易擦洗,也不容易損壞。而男式澡盆和腳盆也都用桐油刷,女式的用油漆刷,嫁妝用的還是大紅油漆。

 我有個學生的家長從小就挺聰明,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箍桶匠和木匠。後來有次在我家幹活,說起當年做盆,老是做不準竹箍的大小。後來我們學校的老張老師告訴他,先將底中間那塊最長的板量好,再乘上三尺壹寸四分。他照著去做,果然不錯。要說他無師自通是假的,他的師父是張老師。

 我想了想,中間那塊最長的板,不是圓的直徑嗎?三尺壹寸四分,不是3.14嗎?原來是圓周率!那道竹箍就是圓的周長!盡管那時我已經教書好幾年,都會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面22位數了,還是第壹次知道,生活中也要用到圓周率。怪不得箍桶匠都是江北的多,在以前,我們江南相對來說要富裕,所以江北人為了來江南就得讀書學手藝,別看壹個箍桶匠,至少要讀到小學畢業才能學,不然都不知道小數乘法和圓周率。原來生活中處處有學問。

 後來,塑料制品多起來,盆桶都被塑料代替。而家庭的格局也在由大家庭變成三口之家,大鍋竈被電飯煲和液化氣竈代替,鍋蓋很少用。女兒出嫁很少陪木制盆桶,開始陪太陽能和浴缸。箍桶匠也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