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洲菜有哪些?
潮州鹵水,其主要配方跟全中國鹵味大體相同,區別在於其熱衷鹵的材料和火候。潮州人選擇的材料是獅頭鵝。這種頭部突起狀若獅頭的鵝,體型碩大,幾近鴕鳥,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養,是農民收入的壹大來源,地位近於四川農民養的豬。獅頭鵝最受歡迎的部位是頭,掌,翼,腸,余下的部位連墊碟子底的份都沒有(墊碟子的是鹵豆腐),用壹位潮州朋友的話來說,鵝肉的正確用途是“拿給民工炒菜去”。潮州人理想中的鵝,應當是沒有身體,只有頭和四肢以及腹中脆脆的鵝腸的怪物。獅頭鵝最美味的地方是鵝頭及鵝頭連帶的鵝頸,妳無法想像這裏的皮如豬皮那麽厚那麽肥美,同時絲毫不覺油膩。
潮州鹵水配的醬料是壹小碟放了蒜蓉的白醋。
2、熱鑊薄殼
很多外地人愛上潮菜,都是從壹碟熱辣鮮美的炒薄殼開始。薄殼是壹種殼極薄,味極鮮的貝殼,其結構很像女人們愛磕的葵瓜子,所以別名海瓜子。薄殼跟瓜子壹樣,吃的不是內容,是個味兒。新鮮的薄殼倒入熱油之中,翻炒數下,貝殼便打開,可以看到內裏壹小點嫩黃的貝殼肉,趕上肥美的季節,那肉還帶點子紅色,可以算做是膏。炒薄殼必配壹種叫“金不換”的香草,這種香草與薄殼的香味天然融合,儼然已經成為薄殼的壹部分。炒薄殼而無“金不換”,猶如吸煙無火,不吃也罷。吃薄殼跟磕瓜子壹樣會上癮,令人停不住叫了壹碟又碟,吃到最後不見人,只見壹堆殼,潮州人謂之“薄殼山”。
薄殼不是昂貴的貝殼,出產的季節,每斤5元以下。但過了季,或者離潮州太遠就沒有得吃——這是壹道大多數時候使人處在相思狀態的菜。面對失望的客人,餐廳老板往往建議選擇來壹碟“大頭”,壹種看上去有些像薄殼的貝殼,但已經失卻了大部分鮮美,而且肉壹炒就死了,感覺像在吃貝殼幹。不吃也罷。
3、靜靜的魚飯
魚飯魚飯,顧名思義,是把魚當飯。這跟臘肉鹹菜壹樣,是起源於食物保存方式的菜式,乃潮州人民趁冰箱沒有發明之前發明的壹大美味。漁民出海,還來不及回到家,船上的魚就可能壞了,怎麽辦?當即在船上燒起壹大鍋水,加點鹽,將魚裝在竹簍裏,壹簍壹簍放進水裏煮熟,然後在表面撒壹層粗粒的海鹽,這就是馳名潮汕地區的魚飯。經常被拿來做魚飯的是巴朗魚,大約壹塊錢壹條,日本人叫這種魚叫秋刀魚,叫秋刀魚之後的巴朗魚,價格是之前的20倍以上。魚飯重要特點就是魚肉雪白結實,置於舌上,魚肉纖維絲絲縷縷,清晰可感。
配魚飯的是潮州特有的醬料——豆醬,據說此醬跟魚飯的味道特別相合。壹試果然。這種簡潔的烹制和享用海鮮的方式令潮州菜充滿士大夫的文人氣質,即使在街邊大排檔小酌亦不失優雅。尤其是演奏著名喚“弦絲”的潮州音樂的時候。
4、香煎蠔仔烙
吃過生蠔或者蠔的任何壹種形式的人都知道蠔的鮮美,不須我挖空心思來寫。潮州人對蠔的經典吃法是做成“煎餅”,蠔仔(註意這個“仔”字,越小的蠔口0感越嫩)加地瓜粉漿,雞蛋液在鐵板上香香地煎制而成,外面香脆而內裏熱嫩。最羨慕潮州人的不是他們有蠔吃,有蠔仔烙吃,而是他們時時在吃,作為壹種普通早點在吃,跟馃條(也就是米粉)擺在壹起,做為日常小吃在吃。[美食中國]
配蠔仔烙的醬料是魚露。何謂魚露?醬油是什麽釀制的?黃豆。魚露是小魚釀制的醬油。想像壹下這叫“魚露”的醬油有多鮮美吧。
著名作家金敬邁說:潮州人民,優秀民族啊!做出來的肉丸,丟到地上可以跳13下。哪個地方可以做出跳13下的肉丸
跳13下的秘訣是肉不是絞碎或剁碎的,是用人手掄了大鐵棍捶松的,順著肉的纖維捶,纖維不斷,故有彈性。跳13下的肉丸,有豬肉、魚肉、牛肉,最出名的是牛肉丸,要知道什麽感覺叫“彈牙”,從熱騰騰的火鍋裏面夾壹粒牛肉丸來試試。
6、甜到極致之白果芋泥
要體味世界上甜之極致,可以試試潮州甜品的白果芋泥。先將芋頭蒸熟,然後搗成芋泥,加大量的白糖豬油,少量的清水,用文火熬,壹邊熬壹邊攪動,直到白糖芋泥豬油已經充分結合,可以看得到結晶狀的芋泥,這樣的“結晶”好像顆顆都有生命壹樣,在舌唇之間滑動震顫。潮州的喜席必有頭尾兩道甜菜,稱為“頭尾甜”,白果芋泥壹般是“尾甜”。
7、具有節奏感的功夫茶
看潮州菜館正宗與否,不僅僅看有沒有功夫茶,還要看功夫茶上的時候對不對。沖泡潮州功夫茶的是半發酵的烏龍茶,最好是鳳凰山的鳳凰單叢,其茶味清冽,提神醒腦助消化。通常,食罷海鮮腥騷的時候,幹掉壹碗甜到極點的甜品時候,吃得有些飽了缺乏戰鬥力的時候,就是上功夫茶的時候。店家會捧了壹個茶盤,上面放了若幹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瓷杯,杯中便是剛沖泡出來的功夫茶,每人平均兩杯,可以根據各人需要,有的三杯,有的壹杯。飲罷將杯放回茶盤——功夫茶是不認杯的,店家自然會用滾水燙過杯下輪再上。優秀的潮州菜館懂得拿捏上功夫茶的時機,壹場正規的潮州菜飯局是用功夫茶來區分段落,把握節奏的。
8、最自戀的菜——護國菜
護國菜是潮州菜裏面唯壹跟皇帝有關系的菜。傳說南宋末年,有壹落泊的皇帝被元兵所逼,由福建逃到潮州,來到壹座小山寺。寺中和尚見他疲乏饑渴,卻苦於寺中無物可餉,便用番薯葉子為他做了羹湯。誰知小皇帝吃到這種菜後贊不絕口,賜名為“護國菜”。護國菜現在成了潮州菜殿堂部分的代表作之壹,是壹道考刀功火功和造型的菜:僅取每片番薯葉的嫩尖,細細地切,切得像煙絲那麽均勻細膩。羹湯的湯底是上好的雞湯。現在看到太極造型的護國菜,是後代美化過的,碧綠這部分還是番薯葉,瑩白的部分則是雞茸。這道菜清雅精致,造型優美,令人不忍下勺。入口爽滑清甜。[美食中國]
這是道自戀的菜,要求食客的付出全部註意力,眼品,鼻品,舌品,心品。
9、潮州白粥
在粥文化強大的廣州,潮州人說到粥的時候壹定會加上“潮州”二字以示區別。這是壹種米跟米湯關系清楚的稀飯,煮透而不煮爛,米湯中的飯粒粒粒可辨,跟廣州粥相比,潮州白粥爽滑清楚,不粘粘糊糊,米香宜人。煮潮州白粥的口訣是:“米多、水少、猛火、粒舀”,“舀”潮州話讀“you”,潮州拼音第二聲。“粒舀”的意思是米煮透後即停火起鍋。潮州白粥煮好後,不要老攪它,要自然散熱冷卻。
在潮汕地區,夜宵的壹大“節目”便是喝夜粥。白粥的吸引力不僅僅在粥,還在於隨時恭候的幾十種的佐粥小菜,壹字擺開,任君選擇。最出名的小菜有橄欖菜、鹹薄殼、煎鹹魚、凍蟹等等。這些小菜是佐粥妙品,壹小碟便可幹掉壹大碗稀飯,飽含潮州人記憶,相當於泡菜在四川人生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