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壹2和b52轟炸機的區別
b壹2和b52轟炸機的區別有以下三點:
1、B2是隱身戰略轟炸機,B52是常規重型戰略轟炸機。
2、B2科技含量高,造價昂貴,主要是秘密突襲。B52常規布局,造價相對低廉,主要是精確打擊兼顧地毯式轟炸。
3、載彈量不同。B2航程?11480KM,載彈量 18144kg,B52航程16,232km,載彈量31500kg。
擴展資料:
B-52轟炸機研制背景:
1945年6月,當時對日作戰還未結束,美國陸軍航空兵(USAAF)指示航空裝備司令部(AMC)對戰後新壹代轟炸機進行預研。
為B-29爭奪前沿基地而與日軍展開的島嶼爭奪戰異常殘酷血腥,戰後遠程戰略轟炸機首先要擺脫對前進基地或轉場基地的高度依賴。
如果說B-36的研制是出於跨大西洋戰略轟炸的考慮,那麽太平洋戰場的經驗教訓無疑進壹步強化了對美軍洲際航程的渴望。?
1945年11月23日美軍提出了壹系列具體性能要求,包括作戰半徑5,000英裏(8,050千米),以及34,000英尺上空300英裏/小時的航速,載彈量達10,000磅。
駕駛艙乘員***5人,並有條件擴充到6人。它被定為第二代洲際轟炸機,用來接替B-36,後者此時甚至還未進行處女航。很明顯它的設計思想和B-36迥然不同,後者作戰半徑超過所有護航戰鬥機的航程,用更多遙控炮塔構成360度球面火網。
前者主要依賴自身飛行性能來擺脫敵方飛機攔截,盡可能減少自衛武器和操作人員以提升指標。
B-2轟炸機研制背景: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時冷戰正酣,蘇聯大力發展各種中遠程防空導彈和高空高速國土防空攔截機,例如S-200(北約代號:薩姆-5)中高空超遠程地對空導彈、S-300(北約代號:薩姆-10)全空域防空導彈系統和米格-25/31高空超音速攔截戰鬥機等。
為能隱秘的突破蘇聯防空網,尋找並摧毀蘇軍的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戰略目標,美國空軍提出要制造壹種新的戰略轟炸機,強調突防能力,要求能夠避開對空雷達探測,潛入敵方縱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務。
為此,空軍擬制出了“軍刀穿透者”計劃,把隱身技術的應用列入了具體議事日程。
百度百科——B-52轟炸機
百度百科——B-2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