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是用來穿衣打扮的,清朝的時候有鏡子嗎?
清朝的時候有鏡子。
中國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銅鏡。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鑒。漢代始改稱鑒為鏡。
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並有全身鏡。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面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明代傳入玻璃鏡。
清代乾隆(1736~1795)以後玻璃鏡逐漸普及。日本及朝鮮最初由中國傳入銅鏡。日本在明治維新時玻璃鏡開始普及。
擴展資料:
中國鏡子產生於殷商時代,為銅鑄造而成的銅鏡。這種鏡,壹面磨光發亮,壹面鑄刻花紋。因銅鏡主要用於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鑒」或「鏡鑒」。
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
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
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戰國時,銅鏡就開始盛行,制作亦輕薄精巧。到漢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紋除幾何圖形外,還有鳥獸、人物等。
東漢中期至魏晉時,出現了浮雕的畫像鏡,精美絕倫。唐代,制鏡藝術尤為講究,打破以往圓形鏡的模式,創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樣,平脫鏡、螺鈿鏡則更新穎別致,富麗堂皇。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類發明了鐵鏡和銅鏡。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銅鏡。隨後中國也出土了青銅鏡。秦漢以後,中國銅鏡制造水平已聞名中外。銅鏡不僅是梳妝、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優美的工藝品。
百度百科-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