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貓
壹、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上個世紀的香港,還有很多住在屋頂的人。他們用木條,搭成簡易的板房,對於住在裏面的人來說,那就是他的家。
兒時的鄭則仕就是在木板房裏度過的。由於房子太小,家裏又人口眾多,作為長子,鄭則仕便主動要求住到樓頂,在那冬不避風,夏不避雨的“家”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鄭則仕的父親是碼頭工人,靠幫別人裝卸貨物掙錢,母親則是傭人。父母二人,靠著微薄的收入,養活著鄭則仕幾個兄弟姐妹。
由於經濟困難,沒有辦法同時供幾個孩子上學,所以,鄭則仕讀到初中便沒再繼續,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其他姊妹。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小小年紀的鄭則仕只好去打工補貼家用。
雖然鄭則仕年紀小,不過好在他塊頭較大,所以求職路上也頗為順利。
由於沒有壹技之長,又初入社會,他能找的也只是壹些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工作。
最開始,他做過壹段時間的廚房雜工。後來,他聽說做珠寶很賺錢,便到珠寶店去做學徒。
二、人窮誌不窮
那時的鄭則仕,可以說是香港底層貧民的縮影。從他的身上,幾乎能看到當時香港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況。眼前無光,終日忙碌。
原生家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人生,除非天上掉餡餅,否則,壹輩子都只能生活在狹小的屋頂木棚裏。
但鄭則仕和其他人,似乎有所不同。他喜歡做夢,遙不可及的夢。
他的夢想是當明星。
從小,鄭則仕就夢想著成為壹名明星。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布置了壹篇關於夢想的作文,他的作文名稱就是《我想當明星》。
但很快,他這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就被嘲笑了。嘲笑他的,就是那位布置作文的老師。
老師看到他的作文後,批評他愛慕虛榮,還逼著他把夢想改掉,重新寫壹篇。
不知道那位老師後來看到拿了影帝的鄭則仕,會不會想起當年他的所作所為。總之從那以後,鄭則仕再也不輕易將這個夢想透露給其他人了。
但這個夢想,依舊埋在鄭則仕心裏,從未改變。出了社會後,鄭則仕也壹直在尋找機會。
鄭則仕是幸運的,那時,幾大影業公司之間競爭很厲害。為了挖掘新人,影業公司經常會舉辦演員訓練班。
1972年,長弓影業公司舉辦了第壹期演員訓練班。鄭則仕心動了。 他向父母說了這件事,不出所料,這個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壹致反對。
因為在他們眼裏,這無異於癡人說夢。還不如好好當學徒,以後還能有個混飯吃的手藝。
但壹向懂事聽話的鄭則仕,這壹次沒有聽他們的,他毅然決然地去報了名。
幾年後,無線電臺舉辦“聲寶片場之演技比賽”,鄭則仕獲得了第壹期總冠軍。最後順利簽約無線電臺。
三、草根的逆襲
鄭則仕可以說是最不靠臉出道的明星。1米76的身高,卻有著兩百多斤的體重,放眼整個娛樂圈,也很難找到幾個。
所以壹開始,鄭則仕演的也只是壹些無關緊要的小角色。
為學習更多東西,鄭則仕在當演員時,還向導演毛遂自薦應聘副導演,雖然沒有工資,但鄭則仕卻十分努力。
也是在那段時間裏,他學會了很多技能,包括剪輯和拍攝等,為以後自己做電影打下了基礎。
直到1979年,他出演了第壹部無線電視劇作品《四眼神探》,在裏面擔任主演。後來又接連出演了壹些喜劇片,不過反響都沒有很大。
直到1984年,他憑借著精湛的演技,以《失婚老豆》首次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這也為他的演藝之路打了壹劑強心劑。
局勢的扭轉是在1985年。
那壹年,鄭則仕自編自導自演了壹部悲情劇《何必有我》,而這,也是“肥貓”這個名字的出處。
在劇中,他飾演壹位命運多舛的弱智少年“肥貓”。
為了演好這部劇,他下了很大功夫。多次拜訪福利院,去觀察和記錄弱智人士的行為舉止以及生活方式;也查閱了很多資料,還舍身置地的練習了三個月之久。
最終,鄭則仕憑借這部劇奪下了第五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獎杯。
也是這部劇,為鄭則仕在內地打開了市場。
感受到成功的利好之後,鄭則仕又接連拍了幾部《肥貓》系列電視劇。每壹部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幾年之後,他遇到了妻子林燕明。
他倆的求婚儀式還頗為有趣。
那時,兩人已經交往了好幾年。在壹次家庭聚會中,有人拿出壹枚戒指,要懂行的鄭則仕鑒定,鄭則仕拿過來評價了壹番之後,順勢就戴在了林燕明的手上。
林燕明問他何為?
鄭則仕反問:喜不喜歡?
林燕明說:當然喜歡。
鄭則仕便答到:喜歡那就壹直戴著吧!永遠不要摘下來。
沒過多久,兩人舉辦了婚禮,大擺69桌,來參加宴席的,無不是的名流貴客。
這本是壹段小插曲,但卻能看出,那時的鄭則仕,究竟有多風光。
1996年,憑借《三個受傷的警察》鄭則仕再壹次摘下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壹時間,鄭則仕成為了香港最炙手可熱的演員。
但,那時的鄭則仕,壹定想象不到,幾年後的他,會變成另壹幅模樣。
四、人生如戲
隨著演藝事業的發展,鄭則仕似乎不再滿足於只做演員。
當時,香港的電影行業還依舊蓬勃。鄭則仕便和朋友合資,創辦了壹家電影公司。
壹開始,憑著在電影行業積攢下來的口碑與人脈,鄭則仕的電影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很快,他就因為投資失利,把前期掙的錢都賠了進去。
此時,合夥人見情勢不對,便迅速撤資抽身,剩下鄭則仕獨自壹人負債上千萬。
坊間傳聞,那時張衛健還是鄭則仕旗下的壹名藝人,但投資失敗後,為了盡早彌補空缺,鄭則仕只好挪借張衛健的薪酬,最後被後者發現,大鬧了壹場,不歡而散。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是在那段時間,鄭則仕才真正明白這句話。
彼時,他是熠熠生輝的金像獎影帝,前途無限,但此時,他只是個投資失敗的窮光蛋,稍微靠近都有可能沾上黴氣,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
為了盡快還清債務,鄭則仕只好去接壹些來錢比較快的劇本,這件事被劉德華知道後,不僅聘請他作為自己新劇《兄弟》的制片人,還邀他***同出演電影。
也是在那時,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鄭則仕也壹直都很感恩劉德華。
好在,靠著這些年的打拼,鄭則仕逐漸還清了債務。
或許是見過了人間百態,現在的鄭則仕把重心都放在了家庭之中,不再眷戀電影和娛樂圈,只有碰到了心儀的劇本才會重拾舊業。
或許就如他所說,作為演員,能讓觀眾喜歡和認可,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