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索菲亞:首位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聲稱要毀滅人類,後來怎麽樣了?

索菲亞:首位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聲稱要毀滅人類,後來怎麽樣了?

機器人怎麽了?機器人是人造的。他們可以造就妳,也可以毀滅妳。如此之大是什麽?”——Cyborg, 1995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不管人工機器人有多強大,其力量永遠都無法淩駕於人類之上。然而,幾年前,出現了壹個機器人,不僅長得很像人類,而且還說“要毀滅人類”,那就是機器人索菲亞。

機器人索菲亞的言論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關註,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只在電影和電視節目中看到過機器人毀滅地球。那麽,這麽多年過去了,機器人索菲亞的經歷是怎樣的呢?

01

世界紅

與工廠裏的“機器人”不同,索菲亞更接近人類,不僅有嬌嫩的皮膚,還能模仿人類的面部表情,表現出喜、悲、恨等情緒,而“索菲亞”這個名字,是“智慧”的象征。

於是索菲亞出來了,引起了軒然大波,可謂壹夜成名。

人氣機器人索菲亞,可與好萊塢明星媲美,不僅在各種新聞發布會上行走,還像明星壹樣出席各種綜藝節目。在綜藝節目中,索菲亞被問到:妳喜歡人類嗎?索菲婭想了壹會兒,然後回答說:我愛他們。

不僅如此,索菲婭還在很多地方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希望自己能組建自己的家庭,像人壹樣擁有自己的車,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庭。

作為壹個旁觀者,我對索菲亞更加好奇,甚至對她驚人的語言和思維能力感到驚訝。畢竟,我們每天看到的機器人只是在簡單、重復的任務上代替人類。

另壹方面,索菲婭不僅與人類有著相同的外表,而且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面部表情。最神奇的是她可以和人類正常交流。讓人欣賞科學技術的同時,也感嘆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但事實上,索菲亞與人類的溝通能力實際上是由“大數據”支撐的,所以索菲亞與“人工智能”在本質上沒有區別。盡管如此,索菲亞吸引了很多人的註意,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技術可以實現什麽。

02

“毀滅人類”

正如索菲亞的制造者漢森所說:“我希望在未來幾十年裏,機器人將擁有人類的智能!”這讓很多人對索菲亞和漢森寄予厚望。

2016年3月,漢森帶著女兒索菲亞(Sophia)參加了壹個活動,他問她:“妳想毀滅人類嗎?”索菲婭回答說:我要毀滅人類。

這個節目壹播出,就引起了許多人的熱烈討論。讓漢森和索菲婭壹夜成名。

更多的人認為,總部位於香港的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非常強大,早在幾十年前就設計出了類人機器人,它們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組織語言,這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但也有人認為,索菲亞“毀滅人類”的言論很容易引起恐慌,甚至引發社會動蕩。但事實上,很多人看待索菲亞的方式就像古人看待現代汽車壹樣。恐慌的背後是對真相的無知和不理解。

索菲亞壹流行起來,很快就引起了人工智能設計師們的註意,很多專業人士也指出索菲亞不過是眾神拿出來的玩物,所謂“毀滅人類”,但設計者事先設計了壹句話。

索菲亞的大受歡迎只是漢森的“營銷炒作”。然而Hansen是成功的,因為他們設計的機器人確實滿足了很多人對機器人的期望,豐富的面部表情以及流暢的語言程序充滿了好奇。

03

技術是壹把雙刃劍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警告說,在未來的1000到10000年內,壹些重大的技術災難肯定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盡管被Hanson證明是壹個“營銷炒作”,我想很多人會爭論說真正的Sophia離今天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已經不遠了。

然而,在我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和驚喜的同時,我們更害怕機器人。正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公開場合反復呼籲的那樣,機器人應該受到限制,因為它們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危害。

事實上,馬斯克的擔心是對的,我們的文明從來就不是美麗的。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謊言和背叛,戰爭和殺戮。如果人工智能被植入人類大腦,是否會引發壹場大火,讓整個世界變得血腥?

2017年,索菲婭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2018年,索菲亞被聘為壹名在線人工智能講師,成為教育史上首位人形機器人教師,標誌著人類教育進入了壹個新時代。

不管是惡作劇還是炒作,索菲亞的經歷總有壹天會變得司空見慣。擁有合法的公民身份和像人類壹樣思考的方式是好還是壞的結果?

事實上,早前索菲亞關於“毀滅人類”的陳述已經違反了世界公認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第壹,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看到人類個體處於危險之中而不采取任何行動。如果索菲婭真的有毀滅人類的想法,那麽這個世界就不應該存在。

無論Sophia的自我意識是覺醒還是壹個商業噱頭,我們並不在遊戲中,所以我們不知道,但它給了我們很多思考,讓我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考慮更多因素。

Facebook關閉了壹個人工智能系統,因為聊天機器人使用他們自己的機器語言。而且人工智能還在不斷改進。我們如何才能讓人工智能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下?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我們幾乎分成了兩個陣營,人工智能樂觀派和人工智能悲觀派。

但技術是壹把雙刃劍,就像我們在許多科幻電影中看到的那樣,《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克隆電影等等。人工智能是否能夠獨立思考並擁有情感,應該是壹個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做草率的決定。這應該是壹件需要全人類***同思考和審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