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Mk型巡洋坦克
英國的巡洋坦克在大戰前夕和大戰期間有兩條發展脈絡。第壹條是卡頓去世前夕研制的A-9和A-10,用來替代過時的“維克斯”中型坦克。第二條脈絡是同蘇聯T-34型壹樣使用克裏斯蒂懸掛系統的坦克。這壹系列興旺發達,出現了壹系列有名的坦克,“十字軍”是這壹系列第二種投入實戰的坦克。
“十字軍”巡洋坦克從1939年開始研制,研制代號為A15,由納菲爾德公司領導下的幾家公司聯合制造。由於是在“盟約者”坦克的基礎上改進的,研制進度很快,1940年便研制成功並開始裝備英軍。“十字軍”巡洋坦克於1940年初開始生產,到1943年停止生產為止,Ⅰ、Ⅱ、Ⅲ型三種坦克的總生產量達5300輛。占戰時英國坦克總產量的19.6%,1943年起改作訓練車。
1941年,英國境內,英國納菲爾德機械和航空公司正在測試其生產的“十字軍”Mk.Ⅵ(Ⅰ型)巡洋坦克。
十字軍Ⅰ型是最初生產的型號,與“盟約者”坦克的***同點最多,戰鬥全重為19噸,乘員為5人。在結構上,它的最大特點是,除了有1個主炮塔外,在車體前部左側還有1個小的機槍塔,可以作有限的獨立轉動。
“十字軍”Ⅱ型Ⅱ型是Ⅰ型的改進型,也稱為Ⅰ型的裝甲強化型。其特點是所有的裝甲厚度都加厚了6~10毫米,Ⅰ型和Ⅱ型的生產數量都不算多。Ⅰ型和Ⅱ型在外觀上的差別很小。
“十字軍”Ⅲ型Ⅲ型“十字軍”巡洋坦克的威力最大,生產數量最多,戰鬥全重增加到19.7噸,但乘員人數卻減為3人。主要原因是取消了前機槍手和裝填手。這樣,車長既要負責全車的指揮,又要負責裝炮彈和對外通信聯絡,負擔較重。車長5.98米,車寬2.64米,車高2.24米。
火力Ⅰ型Ⅱ型主武器均為1門2磅火炮,備彈110發。Ⅲ型“十字軍”坦克的最大變化是換裝了6磅(火炮,炮塔也作了重新設計。不過,炮塔內的空間仍然很狹小,這也是在Ⅲ型上取消裝填手的原因之壹,炮彈的彈藥基數減為65發。
輔助武器為2挺比塞7.92毫米機槍,1挺是並列機槍,1挺是車體前機槍,裝在小機槍塔上,由專門的車體機槍手射擊。機槍彈的彈藥基數為5000發。此外,車內還有1挺對空射擊用的“布倫”輕機槍,但不是固定武器。
Ⅰ型各部位的裝甲厚度和傾角分別為:車體正面27毫米/7度,側面14+13毫米/0度,後面27毫米/0度;炮塔正面39毫米/9度,側面19毫米/40度,後面24毫米/25度。
Ⅱ型的正面裝甲得到加強,車體和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和傾角分別為32毫米/32度和51毫米/0度,炮塔的側面和後部的裝甲也適當加厚。
Ill型裝甲保持Ⅱ型裝甲不變。
機動動力裝置為“納菲爾德—自由”型Ⅴ型12缸航空發動機,位於車體後部動力艙內,最大功率由400馬力降低到340馬力。即使這樣,其單位功率也達到了17.3馬力/噸。
傳動裝置為“納菲爾德”定軸式變速箱。行動裝置采用了克裏斯蒂式行動裝置。
受限於限速器“十字軍”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3千米/小時,但是在反擊隆美爾的“戰斧”作戰行動中,英軍的坦克兵調高了“十字軍”坦克發動機上速度限制器的上限,使坦克的最大速度高達64千米/小時,北非飆車不是夢。
存在問題裝甲太薄是“十字軍”坦克的致命弱點之壹。“十字軍”坦克的發動機故障太多,常常因冷卻系統的風扇故障和空氣濾清器故障而拋錨,後來,在增強了裝甲防護和改進了發動機之後,情況要稍好些。
十字軍坦克首次服役於1941年6月的“戰斧行動”中,其後的十字軍行動亦因英軍大量使用這種坦克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