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張先光:普世價值真有那麽可怕嗎

張先光:普世價值真有那麽可怕嗎

“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沒有超階級的普世價值存在,只有服務於多數人的價值體系和服務於少數人的價值體系的區別。真正的普世價值只有在消滅階級,因而也不存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才有可能實現,滿足這個條件的只有馬克思設想的***產主義社會。”“普世價值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最兇惡的敵人。”這是揣在《人民網》署名尹國明博客裏的壹把利刃!我更看好的倒是署名0hsz的壹則評論:“普世價值只有在無階級的***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呵呵,是馬克思主義者的追求!那還批個啥,應該頌揚才對!“普世價值真有那麽可怕嗎?

既然我們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對於有沒有普世價值;承認、尊重還是拋棄、批臭普世價值就應該讓人民自己選擇!

壹、到底有沒有普世價值?

我們可以捫心自問:人有是不是有良知和理性?壹個真正有良知和理性的人是不是從內心承認和尊重社會中的每個個體,具體包括承認和尊重個人的平等、自由和尊嚴?我們還可以試著這樣反問:壹個精神健全的人是不是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自由與尊嚴?是不是希望他人(無論這個‘他人”權多麽大、錢多麽多、長得多麽美)和自己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如果妳的內心讓妳回答“是”,那麽,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維基百科把普世價值比較好地表述為:“泛指那些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只要本於良知與理性皆為所有或幾乎所有的人們認同之價值、理念。”

現在有些人提倡全球倫理,他們的表述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得到符合人性的對待”。什麽是普世價值?提煉為壹個簡單的原則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得到符合人性的或者人道的對待。也就是說,把人當人來對待,以人的方式對待人,這就是普世價值。 現代文明社會的普世價值基本原則就是尊重社會中的每個個體,它的內容具體包括承認和保障個人的平等、自由和尊嚴。其它壹些概念,比如民主、憲政、人權等,都已經涵蓋其中了。

我在大學專修外國歷史常常為 西方人在政治文明上的兩大創造而震撼:壹是如何調整個體和社會整體的關系?所有的民族和文明都面臨這個問題。所有的文明和民族在古代都傾向於向整體傾斜。我們必須要把個人的本能和欲望封堵起來,只有這樣才使壹種有秩序的、文明的生活成為可能。但西方文明在它的歷史演進中獨辟溪徑,由於各種偶然因素的作用,西方人最後找到或者形成壹種新的文化機制,就是在承認個人、尊重個人、解放個人、發展個人的基礎之上仍然能夠實現社會的秩序,實現社會的和諧與有序。這樣,就把社會秩序、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建立在個人的基礎之上。對別的文明而言,如果解放了個人,就意味著放出了洪水猛獸,意味著人欲橫流,壹種有秩序的文明的社會生活就成為不可能。人與人之間就像狼壹樣。但西方文明找到了這樣壹種文化機制:在承認和解放個人的前提下仍然能夠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這樣壹種文明在西方文藝復興後到十七、八世紀就出現了。二是在幅員遼闊的廣袤國土上如何調整國家與地方的關系?如何在廣袤國土上堅守民主制度?古羅馬從***和到帝制、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無不隨著疆域的擴大而棄***和擇專制。從政治學原理看,隨著疆域擴大,公權力與私權利的矛盾沖突必然表現為:如果政府權力過弱,勢必導致壹盤散沙;如果公權力過強勢必侵犯私權利。美國用聯邦制為政治家解決這壹難題提供了範例!我相信中國正直的政治家不會對此熟視無睹!

二、源於西方的普世價值是不是適合中國?

西方尊重個人價值,解放了個人,帶來了社會活力,展現出巨大能量。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得到尊重,得到充分發展,個體的權利得到保障,個人廣泛參與公***事務,每個人個性非常豐滿,社會充滿活力。就像人的機體,如果每個細胞充滿活力,整個人的機體就有充沛的生命力。這樣,使西方社會展現出巨大能量,使它能夠征服其它文明,同時也為其它文明所羨慕所仿效。這是第壹。

第二,因為這種解放個人、尊重個人的文化和價值符合人的本性,產生了壹種對其它文明的誘惑效應。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本性裏都需要這個東西,只不過幾千年文明為了社會生活的需要被壓制下去了。現在西方文明到來了,以前不知道這種壹直被壓抑的東西還能合法化,現在知道了。那麽內心的“魔鬼”和外在的誘惑裏應外合,就產生了“誘惑效應”。

當西方文明與其它文明相遇,壹是在競爭當中其它文明必然失敗,壓抑個人的文明必然失敗,解放個人的文明必然勝利。所以西方文明表現的是壹種強勢文化,釋放出摧枯拉朽的能量,其它文明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二是產生了“拆除堤壩”和“釋放魔鬼”的效應。其它文明把人的本能和欲望關在瓶子裏,封起來,西方文明來了,把瓶蓋打開,呼喚妳:“不要不好意思,妳光明正大的現身吧,妳那些要求很正常,都應該得到滿足。我有壹種辦法使妳能夠得到滿足,而且社會還不會亂。”西方文明的這種呼喚、這種誘惑和每個人內在的那種魔鬼裏應外合,拆除了封堵個人的堤壩,把洪水釋放出來。這就出現了我們經常講的“壹順壹逆”的效應。堵是壹種“逆”,拆是壹種“順”,十個人堵也不如壹個人拆呀。順勢而行,也就是順應人的本性而行,西方文明就展現出了它的能量。於是,西方文明就滲透、瓦解了所有其它文明,重新塑造了所有其它文明。

西方文明對其它文明的滲透主要表現在它瓦解傳統社會的紐帶,釋放個人,從而使社會越來越個體化。我看到國內壹些社會學的研究,經常有人做這個課題:社會的個體化。社會個體化是我們社會真正發生的變化,百年來真正的變化,三十多年真正的變化。不要看表面的東西,而是要看這個社會是不是越來越走向個體化。最初瓶蓋是西方人打開的,堤壩是西方人拆除的,但我們壹旦和西方文明接觸,個人壹旦被釋放出來,自身就有壹種慣性。即使西方文化不再發生影響,社會自身仍會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因為人被解放出來,就有壹種慣性,要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追求更高的境界。長期以來,我們動不動就批判西方的影響,抵制西方的汙染等,其實有壹部分是西方影響,但只是最初是受西方影響,後來是自身慣性作用下的自我發展。

三、馬克思的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為什麽不能說明普世價值與中國特色?

壹些反對普世價值的人認為:存在著的只有具體的人權、人道、民主、自由,只有無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的人權、民主、自由、平等,沒有抽象、壹般、普遍的人權、人道、民主、自由、平等,因而,沒有所謂普世價值。其實,稍有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普遍總是存在於特殊之中,並通過特殊存在,沒有離開特殊的普遍。壹種文明成就總是由具體主體發明創造的,但這種文明成就本身卻同時屬於整個人類的。物質文明成就如此,精神文明成果亦如此;自然科學領域如此,人文領域亦如此。如果否認這壹點,就無所謂“人類”文明。

自由、人道、民主、平等等價值精神,最初出現在西歐,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宗法專制主義鬥爭中所提出的價值要求。然而,自由、人道、民主、平等等價值精神及其所包括的反對宗法等級人身依附、反對非人道的鬥爭實踐及其價值取向,卻代表了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的基本區別。這些價值精神盡管首先出現在西方,但它們卻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或專門財富,而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這就如同孔子壹樣,盡管孔子生於東方,但孔子的思想卻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萊布尼茲固然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但是記住:這裏可以比較的同是“樹葉”。差異以同壹為前提。無論好人、壞人;男人、女人,辯論的前提是人,人就有作為人的***性。如果對方連人都不是,那麽我豈不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