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的民俗風情
1、春季放風箏
濰坊古來有春季放風箏的風俗,1984年當地政府發揚這壹優秀民間文化傳統,倡導舉行國際風箏會,當年就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新加坡、日本、原聯邦德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17個風箏團、隊、100多名放飛員前來赴會。
2、高密剪紙
明代洪武年間大批移民,帶來外地剪紙,主客融合,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的風格。壹是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並富有韻律感。二是紙條挺拔,渾厚粗獷,富有濃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構思見長。
3、新衣裏塞紅包
過年穿新衣是濰坊城區的年俗傳統之壹。在春節裏,不僅要備年貨、買新花,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外,還會追求新的服飾。正月初壹走出家門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壹身新行頭。古時候,這種習俗也寄托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4、過年
過年穿新衣是濰坊城區的年俗傳統之壹。在春節裏,不僅要備年貨、買新花,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外,還會追求新的服飾。正月初壹走出家門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壹身新行頭。古時候,這種習俗也寄托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5、打秋千
濰城舊日打秋千的風俗與放風箏壹樣流行,近年這項活動也在逐步恢復。打秋千的活動在清明、寒食時節展開,有運動和娛樂的功能,也兼有信仰上的原由。舊時習俗:清明逢在農歷二月間,從正月十六日吊秋千;若清明在三月, 就從二月二日吊秋千,總要跨壹個月頭,所以也叫“月秋千”。
“月秋千”的搭架,豎兩根粗壯的立柱,加兩對交叉的托梁柱,下端深埋土中,上端結實地綁紮粗壯橫梁。 拴秋千繩的環子用蠟條圈,穿套在梁上,名叫“拘”。打秋千之前,抓住兩條繩上的兩只拘向外甩開。
秋千蕩起,兩拘會逐漸向橫梁中間靠攏,這叫“並拘”。按習慣,“並拘”之後要停下來讓給別人。 大秋千的花樣很多,如“獨立”、“獨坐”、“單人跪驅”、“撈魚摸蝦”、“拾物件”等。有的動作還辦以歌謠,如“桃花開,杏花敗,李子開花翻過來”。
百度百科-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