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為什麽稱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塑料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壹時的方便卻帶來長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汙染外,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長期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據統計,全球壹年使用2.6億噸塑料,其中1.7億噸屬於壹次性使用。
擴展資料:
限制塑料袋的方法:
壹要“堵”,從源頭上遏制。既然“限塑令”當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覺來實現。環保、質監、工商等部門必須在塑料袋生產的審批、監控、執法環節中出狠招、抓落實,不讓違規產品流入市場。
二要“疏”,讓政令更加接地氣。完善塑料袋銷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鏈條制度設計。塑料袋薄利多銷,如果適當漲價,大家“扯袋”的手可能就會停壹停。如果通過政府補貼,在超市等地對使用環保袋的消費者給予壹定獎勵,也許能鼓勵更多人養成隨身攜“袋”的好習慣。
此外,作為替代品的環保袋大都又貴又笨重。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技術,做到平價又便攜,相信不少人會為其轉身。而有些商家已經開始提供上門回收快遞包裝等服務,既能提高用戶滿意度,還能提升環保形象,壹舉多得。
最後,無論是堵還是疏,都離不開公眾意識的轉變。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棄之不用”並不容易。“限塑令”的本意不是添麻煩,而是可持續。這是個長期過程,無法壹蹴而就,需要每個人的堅持。希望未來,“限塑”能從政令變為習慣。
百度百科-塑料袋
人民網-9年“限塑令”名存實亡 塑料袋為何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