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過年最煩惱的事情是什麽?

過年最煩惱的事情是什麽?

壹,囊中羞澀的煩惱。春節吃喝玩樂送禮都需要金錢來支撐,沒有錢不行。平時省吃儉用為的是春節花費的地方太多,由於宏觀調控及科技的發展,不少普通農民工找活難,難掙錢。前天我給壹位親戚打電話,問他什麽時候回來過年?他說還沒有確定,肯定想回來,可錢還沒到手,沒錢怎麽辦?現實生活中囊中羞澀的人還少嗎?

二,欠薪的煩惱。近幾年國家三令五申明確要求,決不允許拖欠農民工工資,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似乎拖欠工資變成了頑疾,成為不治之癥。今天在小區裏遇見壹位打工回來的鄰居,他說每年年底結算工資都很難,前年的錢還沒有結清,更不要說今年。老板說到時壹定打到卡上,我也知道是騙人的,怎麽可能呢?眼看春節快到也不能在那裏傻等。回來後每天打電話催老板,我也知道是自我安慰,當面都要不到,何況離開千裏之外。我們回憶壹下,因欠薪引起的問題還少嗎?我的壹位弟弟,每年十月份開始,主要工作是工程款結算,甚至是打官司。手下上百人要錢過年,賬面上有錢,實際是掛在賬上的數字,為了確保農民工薪酬到位,他四處借錢,更多的是銀行貸款。必須制定嚴律的法律法規,從源頭治理,從根上抓起,使其不敢違法,因為拖欠薪酬付出的成本太大。

三,獨生子女到哪裏過年的煩惱。這是壹個無法兩全其美的難題,討論的話題也較多。用目前時髦的話講“我太難了”。如果都住壹個城市也就沒有煩惱,如果在國外也不會考慮這個煩惱,而煩惱的是三家各在壹方。有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有的是輪流轉,今年過年到女方明年去男方,有的距離不遠各家幾天,有的是把雙方父母接到身邊壹起過年。無論采取什麽方式,只要是雙方都能接受就是對的。我認為作為老人,只要是小夫妻倆達成壹致意見,不為此事煩惱,到哪裏都可以。這裏面涉及很多學問,如果小夫妻之間,親家之間都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我曾經有位朋友,每到過年時十分煩惱,她想帶兒子回娘家,更希望丈夫壹起,可丈夫認為把父母留在家裏不合適,同意妻子回娘家,兒子不能去,爺爺奶奶舍不得孫子。我告訴朋友,當妳改變不了對方時,可以改變自己,孝敬父母貴在平時,重在點點滴滴,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連續兩個春節她沒有提出回自己家,第三年公公婆婆主動要求兒子陪媳婦回家過年。現在交通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給人們出行帶來了便利,應該說安排合理都可以照顧到。

四,人情世故的煩惱。春節是壹個隆重的節日,少不了走親訪友。各大超市及小賣店鋪商品琳瑯滿目。節日期間滿街上都可以看到拎著大包小包的人。大家都要根據不同人員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商品,其實這本身就是很頭疼的事,如果選擇不好不僅起不到送禮效果,反而讓人瞧不起。十年前我記得有的東西走東家串西家,甚至自己買的東西又回來了,中間不知道轉了幾圈。也有的人采取發紅包的方式,同樣是煩惱,發多了條件不允許,發少了別人看不起。同時還涉及對等的問題,又沒有壹個衡量標準,難以把握分寸。中國又是壹個禮儀之邦,禮節特別多,講究也很多,稍不註意就容易得罪人。

五,單身人的煩惱。人到了壹定的年齡,如果沒有結婚似乎很尷尬。其實這是自己的選擇,本無可厚非。但現實生活中,尤其是過年親朋好友聚會,難免問到此事,說到底是關心。這無形中給當事人增添煩惱。有的幹脆避而遠之,在外地不回來過年。甚至有的父母也不樂意他人問子女婚姻大事,因為他答不上來,不知怎麽說。

六,結婚幾年後不要孩子的煩惱。有的年輕人為了各自的事業,結婚後暫時不要孩子,本屬於正常之事,可是春節少不了聚會,總有人問到此問題。本來是自己的事,與他人毫不相幹,問多了就心煩,好像只要生個孩子才得以證明。

七,做飯人的煩惱。春節期間可是給做飯人增加了很多煩惱,歷史上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就等著過年做點好吃的。可現在不同了,很多人不愁吃不愁喝,平時的生活比歷史上過年還好。這又愁壞了做飯人,到底做什麽好呢?目前興起在飯店吃團年飯,這倒是減少了做飯人的辛苦及煩惱。可我總覺得團年飯應該在家裏較為合適,也許是我沒有錢的緣故。在家團年也是傳統的習俗,外面再好也沒有家裏溫馨。老人為了安排好兒女的春節生活,可以說絞盡腦汁。為了方便選擇在飯店,老人會覺得不舒服。當然人們的觀念在不斷地更新,在哪裏吃都可以。但我想提醒的是,如果家裏老人年齡大了,繼續忙碌壹家人生活,就有些力不從心。

八,請客的煩惱。春節都少不了請客,如果請兄弟姐妹吃飯就很簡單,但是如果請朋友吃飯就很麻煩,不是花錢的麻煩,而是所請的客人相互之間是否對路,否則會很尷尬。如果平時能夠了解彼此之間關系,也就不存在煩惱。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微妙,也是很難把握的。記得有壹次給朋友打電話小聚,他首先問還有誰參加,如果所請的客人與他不合適,壹定會婉言謝絕,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年前有點小誤會。請客還要把握喝酒的分寸,否則會自尋煩惱。

九,燃放煙花爆竹的煩惱。煙花爆竹是喜慶之物,歷史上無論是家裏多窮,春節也要買點鞭炮,似乎沒有鞭炮就不像過年。其實燃放鞭炮的寓意特別多,王安石“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地方開始禁鞭,很多人不太習慣,認為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不能丟。我主張除重大活動需要燃放煙花爆竹外,壹律禁止才對,這是壹種嚴重的浪費。尤其是噪音汙染十分嚴重,本可以安靜地看看電視,看看書,爆竹聲嚴重幹擾我們的生活。

十,思鄉的煩惱。正常情況下,春節主要集中在兩個中心。壹個是圍繞父母為中心,只要是父母健在,子女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奔向父母。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子女們沒有了中心就會各自為政,很難從四面八方集中在壹起。二是以子女為中心。由於子女工作脫不開身,父母會到子女那裏。無論妳在哪裏過年,思鄉是肯定的,多多少少都有兒時的回憶,童年時光,親人的牽掛,為什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平時也許無所謂,隨著時間的推移,思鄉的記憶逐漸淡化,但到了壹定年齡也許思鄉心情會上升,尤其是逢年過節思鄉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