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誰寫的?
《道德經》是老子寫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的辯證思想: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惡。表面看來,正相反對的兩個方面是相互對立的,而實際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任何事物都是妳中有我,我中有妳,任何事物都不是壹成不變的。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動”。這就是說,事物發展到壹定程度,必然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所謂“物壯則老,“兵強則滅”。
同時,事物的發展、事物向反面的轉化,並不是壹下子實現的,需要經歷壹個數量上不斷積累的過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