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克手槍的成名之路
第壹種格洛克手槍的測試型是格洛克17,於1980年代面世,是為了回應奧地利陸軍的需求而制造的,該手槍使用9毫米魯格彈,彈匣的容量有17發-以當時手槍慣有的容量而言相當大。格洛克系列手槍相當受司法單位、平民與罪犯的歡迎,尤其以大威力的.40 S&W子彈裝填時更是如此。格洛克是第壹間成功打敗史密斯威爾森在市場的位置(格洛克22&格洛克23-1990年)。到目前為止(截至2005年)格洛克22是美國境內最受歡迎的警察配槍,並且有超過60%的警力已經在使用格洛克手槍。格洛克手槍能使用各種不同口徑的子彈,包括了“9毫米魯格彈”“.40 S&W”“.357 SIG”“.380”“10毫米Auto”“.45 ACP”,還有新型的“.45 GAP(GLOCK Automatic Pistol)”。
格洛克手槍系列中的第壹支型號為17,為什麽編號是“17”?到目前有三種解釋:
第壹種解釋是廣為流傳的,因為這支手槍的彈匣容量是17發,而當時流行的雙排手槍彈匣是15發(這個流行的定義其實是以流行的意大利貝雷塔92F為基準的),所以就決定編號為17了。對於彈匣容量是17發,然而這可能只是巧合:格洛克17的彈匣長度和其他15發容量的彈匣長度差不多,但格洛克17所采用的眾多新技術中的其中壹項名為“扁鋼絲繞制彈簧”,這種彈簧的剖面是扁的而不是傳統的圓形,所以在保持相同彈力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彈簧壓縮時的長度,當雙排彈匣裏的彈簧壓縮時便可以多容納兩發彈。
第二種解釋是比較可信說法,因為格洛克公司的人對外界宣稱:他們以公司的門牌號碼“17號”來命名新槍,以慶祝和紀念新槍的誕生。
第三種解釋是因為這是格洛克公司生產的第17種產品,但尚未有人能列出以前的16種產品,但2004年中國大陸《輕兵器》雜誌采訪參加2004年北京警用裝備展的格洛克公司銷售人員,他們所持的也是這種說法 。
格洛克手槍成名於1980年代,但因其鮮明的設計特點,成名路上屢遭非議……
格洛克公司
格洛克股份有限公司(Glock GmbH)是奧地利著名的武器制造商,於1963年成立,位於首都維也納附近的 Deutsch-Wagram地區。與不少武器制造廠商壹樣,格洛克公司也屬於“半路出家”,其最早生產窗簾拉桿等民用工具,後來逐漸為奧地利軍隊生產機槍彈鏈、訓練用手榴彈、塑料彈匣以及多功能刀具和野外工具等。實際上,上述產品往往為大多數人所不知,真正讓格洛克公司名揚世界的,還是其1980年代初推出的格洛克系列手槍,這種最初傳說中的“塑料”手槍以其獨特的結構設計、大膽的材料運用、可靠的動作性能博得了人們的信任和好感。格洛克手槍幾乎成為了格洛克公司的代名詞,格洛克公司也憑借這壹系列產品成功晉級世界壹流武器制造廠商的行列。到目前為止,這個擁有雇員600余人的奧地利公司已生產了逾250萬支的格洛克系列手槍,這些手槍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號稱占據了美國警用手槍市場60%的份額!
格洛克系列手槍首先從9mm口徑的格洛克17開始,以後陸續推出了數十種不同口徑、不同戰術用途的系列型號,覆蓋全球的軍、警及民用市場。作為軍用,有奧地利、挪威、瑞典等40多個國家軍隊列裝;作為警用更是遍地開花,使用部門達1400多個,著名的德國GSG9反恐特種部隊、美國FBI聯邦調查局、SWAT特警都是格洛克手槍的忠實用戶。能取得這麽多重要部門的信任,格洛克手槍自有其獨到的壹面。格洛克公司對外宣傳最多的,就是其“安全可靠”的設計準則以及“簡單實用”的設計風格。
聚合物套筒誤會
格洛克手槍的設計原理並無標新立異之處,即人們耳熟能詳的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以及槍管偏移式閉鎖方式。但該槍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大量采用聚合物材料。雖然采用聚合物材料制造的手槍多如牛毛,但在當時(1980年代)則是壹個新鮮而大膽的選擇。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格洛克手槍並非“聚合物手槍”的鼻祖。早在1959年,美國雷明頓公司就在其步槍產品中引入增強尼龍66材料作為槍身材料。雷明頓公司的這壹設計可謂開創了“聚合物武器”之先河。但當時,為了打消人們普遍的疑慮,雷明頓公司還不得不將聚合物槍身外表處理成類似金屬光澤的效果,這樣似乎可以增強某些“金屬愛好者”對聚合物槍身的信心。後來德國HK公司也將聚合物材料用在VP70手槍上來制造套筒座。據說, VP70手槍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格洛克公司的選擇。當然,格洛克公司手槍的影響力要遠遠超過以上“前輩”,其被冠以“聚合物手槍之首”也就被不少人所認可接受了。
關於格洛克手槍的“聚合物”套筒座,由於在當時是個新鮮事物,因此還鬧出不少鬧劇和笑話。壹開始人們擔心聚合物材料的強度是否符合手槍材料標準,但經過大量試驗測試,格洛克手槍使用的增強性聚合物材料不僅重量遠遠低於壹般的鋼材和鋁合金材料,而且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的強度也不遜於金屬材料。比如格洛克手槍在-40°C ~70°C都能可靠地射擊,不僅重量是傳統全鋼制手槍的86%,且高低溫下的熱導、變形、使用舒適性也強過傳統全鋼制手槍。格洛克手槍的這種聚合物材料起初被廣泛宣傳時,壹段時間內幾乎成為壹個“神話”,結果以訛傳訛,曾經鬧出過壹個轟動四方的鬧劇:1985年1月13日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壹篇文章,壹名叫傑克·安德森的評論家號召大家抵制這種“塑料”手槍,還說格洛克手槍可能會逃過機場金屬探測儀和X光機的檢查,因此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攜槍登機。結果這篇沒有得到事實證明的報道被美聯社以及其他壹些報紙、電視轉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格洛克“塑料”手槍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甚至在美國國會的會議上都有議員就這個問題展開爭論。
格洛克公司顯然對這個意外的信任危機有些始料不及,不得不趕緊對外澄清這只是壹個“美麗的誤會”。事實上,格洛克系列手槍采用的聚合物材料在X光照射下並不透明,而且該槍超過83%的部分依然為傳統的金屬材質,比如套筒和槍管就采用了金屬材料,而聚合物套筒座內也鑲嵌有增強型金屬導軌,因此格洛克手槍不可能逃過機場安檢設備的“火眼金睛”。雖然最後大家松了口氣,但可見手槍大量采用聚合物材料還是要經歷壹個曲折的過程才能為大眾所接受。
除了采用高強度聚合物材料外,格洛克手槍上的金屬部件表面都經過了壹種特殊的、名為“特尼費爾”(tenifer)的滲氮處理。這種表面處理技術為格洛克公司專利技術,能極大地增強金屬表面的硬度和防腐蝕性,據稱其表面達到了鉆石級別的硬度,因此大大提高了手槍的使用壽命。
如上所述,格洛克手槍采用聚合物套筒座,其除了質量輕、握持舒適外,還有壹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成型容易,生產效率高。壹個聚合物套筒座的註塑成型只需要不到壹分半鐘的時間,相比傳統機加工金屬套筒座,在加工時間上就節省了大量成本。在質量相當的前提下,價格低的產品自然更占優勢,所以像西格-紹爾、HK公司的壹些產品,雖然性能也同樣出色,但昂貴的價格就不是誰都能承受得起的。因此質優價廉的格洛克手槍能暢銷全球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事物總是相對的,某些優點換個環境就有可能成為缺點。比如格洛克手槍引以為豪的“質量輕、便攜性好”的優點,由於采用聚合物材料減輕了全槍質量,當發射大口徑手槍彈時,劇烈的後坐力使得手槍槍口上跳難以控制,這時手槍質量過輕就不是件好事了。為了解決這壹問題,格洛克公司不得不在某些型號的槍管上開設多個小孔,以起到抑制槍口上跳、提高射擊精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