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的未來
1) chiplet首先是壹個先進封裝技術,做為芯片流片工藝進步的補充。隨著摩爾定律的失效,芯片發展工藝進步的驅動力已經不足。 chiplet的技術可以支撐芯片往大了做。所以 chiplet首先是頭部玩家的遊戲,像 NVIDIA,XILINX AMD INTEL等這些通用CPU, GPU,FPGA芯片頭部企業來推動 chiplet技術,來獲得更大規模的芯片。
2)其次 chiplet的高能效,大帶寬,讓非邏輯工藝(計算)的芯片能和存儲更近了( HBM),也算是另壹個超摩爾路線存算壹體的方案。所以這裏最大的剛需得是對計算存儲的需求。
3)隨後來到最熱的概念, chiplet的敏捷芯片。概念很好啊,讓大家做芯片更容易的。但我是做 FPGA的,所以這裏又有不同的理解個。說到敏捷開發,已經有 FPGA了,包括其衍生品 PSOC,RFSOC,這些才是敏捷開發最厲害的平臺,成熟的生態,工具鏈。通過FPGA來實現用戶的定制功能。所以FPGA在敏捷開發上是完爆 ASIC chiplet的。所以再要論論成本跟能效了,首先當 chiplet生態還不到程度的時候, chiplet做芯還是要進行各家 ASIC的研制,那既然仍要研制 ASIC,我為何不用 IP呢?chiplet需要多家供應商,較高的封裝成本,估計相對 FPGA也便宜不了。能效那確實會比 FPGA來得高些,但 FPGA的可重構也不是蓋的,仍有很大的吸引力。未來還是要有軟件定義硬件的。
4)不多扯了,最後扯下我認為的 chiplet的生態是怎樣的。
首先當然要有 UCIE這類通用互連標準,但也需要 小容量FPGA做為 chiplet核心的壹員,做為膠水邏輯,做為定制化計算。在這樣的生態下,能更早地進入芯片敏捷開發。這個方案要了 FPGA的優點,盡可能地減小 FPGA能效低的缺點,那當然也要算算成本吧。
另外壹個場景就是那些做ASIC的怎麽轉向 chiplet吧。比如做 ASIC AI芯片的,早期 FPGA原型,第二步就 FPGA轉 chiplet,讓 ASIC做自己最擅長的定制化部分,通用部分就用 chiplet,這麽說 FPGA廠家提供 FPGA轉 chiplet服務也是條近路。
不說了,手機敲字過累,各位看官留留妳們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