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的緬懷紀念
八卦掌自清末董海川先生傳世至今,由於缺乏詳盡的記述和史料考證,不知其確切來源。現將董海川先生墓地原碑的碑文和遷墓後的碑文抄錄如下,供廣大武術愛好者研究考證。 正面
光緒九年碑銘
董先生誌銘
先生姓董,諱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務。少任豪俠,不治生產。法郭解之為,濟困扶危,不遺余力。性好田獵,日騁於茂林之間,群獸為之辟易。及長,遍遊四方,乃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應臨搜奇,以壯其襟懷。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先生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疑,改隸肅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各授壹藝。嘗遊塞外,令數人各持利器,環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風,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憚其豐采。及至彌留之際,從人啟其手足,誠如鐵漢。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為羽化。都中門人服縞素者百余人。因塋葬於東直門外,距城裏許。哀痛難忘,議立表識,以伸響往之忱!
光緒九年春二月立石
陰面
徵者攸遠
先生之閑氣之所鐘也!何生而有異於人?脫令壯年,仗劍以從軍,吾焉知其所不掃蕩乎煙塵?即不幸而為隱君子,亦可蠖屈以完身。乃郁哲而白圭有玷,豈其有隱痛,而生不逢辰?然身雖泯,而名則榮。其誰曰,不抱璞而全生。嗚呼!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抗懷屠狗,獨黯然其銷魂!
門生:尹福、馬維棋、史繼棟、程廷華、宋長榮、孫天章、劉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馬存誌、張均、秦玉寬、劉殿甲、呂成德、安分、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錫章、王辛盛、王懷清、沈長壽、王德義、宋紫雲、宋永祥、李萬友、樊誌湧、宋龍海、王永泰、彭連貴、付振海、王鴻賓、谷步雲、陳春林、王延桔、雙福、李長盛、徐兆祥、劉寶珍、梁振圃、張英山、郭玉亭、趙雲祥、張全奎、焦春芳、劉鳳春、司元功、張鐸、清山、何五、何六、郭通海、徐鶴年、馮濂、李壽年、陳泮。
小門生:
張逸民、馬貴、楊峻峰、劉金印、文誌、奎玉、王誌、世亭、居慶元、劉印章、耿玉林。
碑陰面
銘曰:
先生之閑氣之所鐘也!何生而有異於人?脫令壯年,仗劍以從軍,吾焉知其所不掃蕩乎煙塵?即不幸而為隱君子,亦可蠖屈以完身。乃郁哲而白圭有玷,豈其有隱痛,而生不逢辰?然身雖泯,而名則榮。其誰曰,不抱璞而全生。嗚呼!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抗懷屠狗,獨黯然其 !
大清癸未春
鐵嶺貴榮撰
沈陽清山書 正面
文安董公墓誌 名之於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而名不傳者;有操必勝之術,而乃韜光養晦,轉以自匿。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顯若。吾師董公殆其人歟。公諱海川,文安人,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鄉裏。弱冠技益精,訪友於江皖間,迷失道入亂山中,終日不得出,饑困無聊,度無生理。忽有人於山巔招之以手,乃攀藤附葛而上,至則其人謂之曰:師候汝久矣。因導之行見,廟宇奇幻,類非人世。蜿蜓而入,歷數處,壹道者裝,童顏鶴發,遙之曰:“汝來何遲乎。”遂日授以擊刺進退之法,煉神導氣之功,凡其所傳,皆乎平日所未聞未睹者。居久之,又謂曰:“汝行矣,可以問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視,則煙雲飄渺,已失其處噫。此公至誠所感,所遇者殆仙歟。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藝又獲自仙傳,此後遂無有能致之者。後緣事入肅邸效力,蒙賞七品首領職,以故。公在都之時多。公性情退讓,不欲見異於世,然既負絕藝,遊其門者,常數十百人,名由是歷久彌彰。公往矣,至今都人士猶嘖嘖稱道弗哀,福等久忝門下,未忍沒其芳,微用特略誌梗概,銘諸點石雲。
大清光緒三十年在門逢執徐仲春上完。門人尹福等敬立
林武正宗
董公墓誌 董公海川,河北文安人,力大貌奇,方腰駢肋,素好技擊,勇武過人。弱冠後佚失江南九華山上。得仙傳,藝遂大精,十數武士圍攻,手到皆疲。尤有奇者,屋上黃鳥群噪,公聳身上跳連擒其三;更有劍戟專家,特與公賽,公則赤手空拳奪其械,踏其足,賽者皆糜。公手長過膝數寸,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難防範。因有異術,名噪壹時,爭相師事,前後門徒不啻千百,深恐枝派繁演,系統紊亂,公議二十字傳統,並刊碑以垂永久。 傳統字: 海福壽山永強毅定國基 昌明光大陸道德建無極 中華民國十九年三月二十壹日馬貴、馮俊義、何書奎、張殿凱、尹玉章、盧書魁等公立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7日訊(記者徐克強)八卦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月24日,在中國藝術家協會八卦掌藝術研究部的支持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八卦掌傳人和社會各界人士在北京會聚壹堂,***同慶祝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先生誕辰218周年暨董海川文化園落成。
北京市武術協會原秘書長毛新建出席文化園落成儀式並對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說,八卦掌始創於清朝鹹豐年間。創建人董海川系河北文安朱家塢村人,自幼好武,遍訪名師高友,定居北京後,取眾家武術精華並結合道家易理中的陰陽八卦理論,創編出壹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八卦掌,以風格獨特、掌法卓絕和體系完整而享譽武林,並與太極拳、形意拳並稱內家三拳。董海川壹生所授弟子大多是帶藝投師,這些弟子又多將八卦掌結合自己所學,從而使八卦掌呈現出諸多流派。現八卦掌各流派已傳承至第五代。
2010年,伴隨著八卦掌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在海內外更深入的普及傳播開來。在社會各界人士和八卦掌傳人的期待中,在北京市武術協會八卦掌研究會會長詹廠慶先生的奔走召集下,經過積極籌備運作,董海川文化園在八卦掌傳人和社會各界人士終於圓滿落成。
據悉,董海川文化園落成之時,正值董海川先生誕辰218周年。大家以積極建設董海川文化園、推動中華武術發展來表達對壹代武術宗師無比崇敬的情懷。參加董海川文化園落成儀式的與會代表表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必將在未來的國家發展中更好的成為廣大民眾喜愛的壹項武術健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