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體驗iRobot
想要當壹個稱職的刷手掌櫃,壹臺可靠的掃地機器人可少不了,隨著生活電器和服務型機器人的不斷進步和普及,掃地機器人確實已經可以替代人力完成壹部分基本的清潔工作,但是很多掃地機器人依然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麻煩事,比如說我們在每壹次開啟掃地機器人之前要做的那壹堆鋪墊工作,清掃的時候還要擔心它會不會卡在哪裏動彈不得,還有每次掃完之後都要動手清理的塵盒,這些雜七雜八的問題也在壹直影響著我們的使用體驗。
而下面我就要正式介紹壹下我們家的這位田螺姑娘,壹個真正讓妳解放雙手的掃地機器人,它就是 iRobot 公司最新推出的旗艦 Roomba i7 + 掃地機器人和自動集塵系統。
這壹代產品第壹眼瞧上去,跟上壹代的旗艦機型 Roomba 980 在外觀上基本壹致。在繼承前輩旗艦性能的基礎上,內部功能也做了不少的升級。外表看起來變化最大的就是這個名叫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而它才是幫助妳真正解放雙手的關鍵。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和 Roomba i7 這兩個小家夥要怎麽搭配,才能實現解放我們的雙手呢?我們壹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麽工作的就知道了。
當感應器檢測到 i7 回到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的時候,內置的大吸力吸塵器開始工作,通過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內置的L型管道連接掃地機的集塵盒以及內部的垃圾袋。
在集塵盒跟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銜接的地方,有壹個出塵口。出塵口設計的這個阻擋垃圾泄露的橡膠蓋,就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單向閥門壹樣,只有受到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內傳來的吸力時才會向外打開,使得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能夠順利的將垃圾轉移到內置的垃圾袋中,完成 i7 掃地機器人自我清理的工作流程。這就解決了我們每次都要清理掃地機器人塵盒的麻煩。
而在這壹整個工作流程中,有三個細節非常值得我們關註。第壹個是 Clean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內部是配有感應裝置的,這能夠確保收集起來的垃圾在快裝滿垃圾袋的時候才提醒妳清理。第二個是出塵口部分,這個可以開合的橡膠蓋是可拆卸設計,確保材料老化失去硬度和彈性之後,可以進行零件的更換,避免垃圾泄露。基本上妳所擔心的問題,iRobot 公司的產品設計師們也都替妳想到了。
最後壹個,也是最重要的壹個,因為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采用的是通過吸塵的方式來轉移垃圾的,那麽這個垃圾袋的設計就有特別要求了,因為除了要能有效的阻擋垃圾和灰塵這樣的小顆粒物之外,還要保證整體的透氣性,所以 iRobot 采用了這種類似無紡布材質來制作這個垃圾袋。這種設計可以有效的避免二次揚塵所產生的空氣汙染,而且全程我們是可以基本不用接觸到這些垃圾的,手都不用弄臟。
還很人性化的壹點是,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搭配的垃圾袋容量是集塵盒容量的三十倍,這意味著妳將可能有幾個星期,甚至更長壹段時間,不用插手 i7 的工作,當然這也是要根據妳的家庭情況而定,像我這樣有定期清掃習慣的人,可能兩天都清掃不滿壹個塵盒的量。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些個簡單的功能疊加和細節設計,正是因為背後的這些細節支撐,才能讓我們更加放心的使用這款產品。這也是為什麽這款掃地機器人會引起我們 ZEALER 的註意,因為正如我們所堅信的,所有科技產品都將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去,接受生活的檢驗,而好的產品將會改變我們生活中舊有的習慣,並且讓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但是想要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僅僅靠壹個能吸塵的充電座肯定是不夠的。之前我們在節目也說過,判斷掃地機器人好不好用有兩個最簡單的依據,壹個是能不能掃到,壹個是能不能掃幹凈。
在能不能掃到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最能體現近年來掃地機器人技術進步的地方了。從剛開始的隨機碰撞,再到後來的激光雷達,視覺識別,掃地機器人可以看到的地方是越來越多了,清掃路徑也越來越準確。
而 i7 的眼睛是壹枚攝像頭,這個攝像頭能夠識別房間中的家具位置,判定機器與家具之間的距離,再結合機器底部光學地面追蹤傳感器,確定家具與家具之間的距離,從而構建全屋的清掃地圖,以及為機器提供定位信息。i7 在遇到障礙物時還會進行輕觸嘗試,這可以讓它通過壹些軟障礙的,就比如窗簾、床笠等,而很多掃地機器人,看到障礙物就壹個字繞,這樣反倒增加了不少清掃盲區。
在這次的 i7+ 上,iRobot 除了讓它學會看之外,更是讓它學會了記。地圖記憶才是這次Imprint智能規劃技術的升級重點。i7能夠記住不同空間中的十張地圖,在不同空間中,只要 Roomba i7 曾經記住了這個地圖,通過快速的信息判定,它就能知道自己在哪裏,應該執行怎麽樣的清掃路線。在地圖記憶的基礎上,i7 實現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全屋智能規劃和定時定區清掃。
我們分開來說,第壹個是全屋智能規劃,我們前面說了 i7 可以看到並且記住妳的家庭環境地圖,那麽全屋智能規劃就是讓 i7 學習、理解這張地圖。
那麽第二個功能點則是可以實現全屋的定時定區清掃,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基於i7對於地圖的認知和記憶,可以做到區分家裏不同的區域空間,並且實現不同時間段清掃不同的區域的目的。除此之外,當我在客廳某個部分制造了垃圾之後,並不想讓 i7 清掃整個客廳,那麽這個時候就可以在 APP 中劃分出壹個小空間,讓 i7 進行重點打掃。
那麽解決了掃到的問題,就得看能不能掃幹凈了,i7+ 同樣搭載了 iRobot 獨特的三重高效清潔系統。首先是掃,通過邊刷將垃圾和灰塵掃到機器人的行徑路線上,第二是卷,雙效組合膠刷,這是 iRobot 公司自己研發的獨特設計。和我們常見的單毛滾刷的設計不同,膠刷的獨特花紋設計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毛發纏繞在滾刷上,影響清潔力度。
從材質上來說膠刷要比毛刷略硬壹些,彈性也更好,所以在面對地板和長毛地毯的清潔時就起到壹根負責剝離汙垢,另壹根負責掃入汙垢的方式,將垃圾和灰塵更高效的收集並且集中在壹起,第三再搭配強大吸力,將這些垃圾壹個不少的收進塵盒中。
最後通過高效過濾網,過濾掉 99% 的黴菌、花粉、蟎蟲和貓狗過敏源之後,再排出潔凈的空氣。
對於打著智能旗號的掃地起機器人來說,需要人為介入的地方越少,證明產品的設計和智能化程度越好,而 iRobot 推出 Roomba i7+ 無疑是在現階段能夠普及的技術條件下給大眾交了壹份不錯的答卷,這也是他們對於未來智能清潔領域,做出的壹次富有誠意的嘗試和創新。
因為從這壹代的產品身上,我們可以看到 iRobot 公司除了進行常規硬件設備叠代之外,最重要的是在思考怎麽樣通過技術的創新,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清潔體驗。像是 Clean 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還有 Imprint 智能規劃這些功能,目前來看已經達到了改變我們的生活的目的,壹站式清潔方案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我們的雙手,讓我們可以將註意力更多的轉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所以,我們依然期待越來越多的掃地機器人品牌能夠將目光放到「機器人」這三個字身上,而不是糾結於「掃地機」。就像我們的「智慧生活」壹樣,「生活」我們已經有了,我們缺的是讓它「智慧」起來的產品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