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夔龍紋的來歷與意義

夔龍紋的來歷與意義

夔是壹種傳說中的動物,《山海經》中描述:"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壹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關於夔的形狀說法不壹,各版本的《山海經》中,夔均作牛形,因此又稱之為夔牛。但在《山海經》體系之外,夔除了牛形還有龍形之說,青銅器及玉器中常見夔龍紋便是例證。

壹般說的夔龍有兩種意思:

1、夔龍相傳是舜時期兩位大臣的名字,夔為樂官,龍為諫官,後世用來比喻輔弼良臣。

2、古器物上的夔龍紋飾

青銅器上的紋飾中,凡是粗大的蜿蜒形身軀的動物,都可歸為龍類,稱為龍紋,龍紋也常被稱為夔紋或夔龍紋。後人將青銅器上表現為壹足、類龍的形象都稱之為夔,引用古籍中"夔壹足"的記載,這種形象的紋飾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夔紋的寓意

在商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壹。夔紋象征王權和神權,飾有夔形紋飾的青銅禮器或兵器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威與尊貴。

夔紋最開始流行於商周青銅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模仿青銅器,也有印夔紋裝飾的。瓷器上的夔紋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