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頭溝發現銀黑狐,膽子較大,敢向人乞討食物,疑是有人放生
國人口中的狐貍,壹般指的是赤狐,在所有狐貍裏面,赤狐是體型最大的,同時也是最常見的,它在我國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南至雲南省,北至黑龍江,東至江蘇,西至新疆,全國幾乎絕大多數的省市,都有大量分布,是壹種生存狀態比較樂觀的野生動物。
北京門頭溝也生存有赤狐,人們偶爾也能看見它們的身影,比如在11月,壹只赤狐就頻繁出沒於北京門頭溝潭柘寺,引起了大量遊客的駐足。然而連日來在門頭溝發現的壹種狐貍,卻跟赤狐長得明顯不壹樣。
人們在北京門頭溝已經多次發現毛色奇異的小狐貍了,與壹般常見的狐貍不同, 這只狐貍身上的毛發呈銀灰色 ,吻部、耳朵、四肢、尾巴等處的毛發則黑色較多,尾尖還帶有壹撮白毛。
起初人們以為這是壹只小型的流浪狗,有時會尾隨在人類身後,討要點食物。但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它與狗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更像是壹只狐貍。事實上這就是壹種狐貍,是壹種在野外很罕見的狐貍,名叫 銀黑狐 。
銀黑狐是赤狐的壹種,準確地說是赤狐基因突變之後的產物,起源於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由於它的皮毛罕見而保暖性能佳,經馴化之後人工養殖,成為了人們養殖珍貴毛皮動物的主要品種。
除了毛色之外,銀黑狐的體型基本上與赤狐相同,成年之後能長到5.5-8千克,人工養殖的銀黑狐體型會更大壹些,同時也更容易與人親近,在國外是適宜家養的寵物。
不過北京門頭溝地區並不產銀黑狐,那麽這只狐貍是哪來的呢?從其不懼人等特征來看, 大概率是有人私自放生的,或者是從人工飼養環境下逃脫的 。
其實早在10月份的時候,人們就已經發現有銀黑狐出沒了,這裏的銀黑狐並不止壹只。
相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它們的膽子比較大,看到人也不害怕,甚至有時還會尾隨人們、追著車跑,儼然壹副流浪狗的既視感,不少人對野生動物了解不深的路人,也的確將其當成是壹種流浪狗。
其實說狐貍是“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可以的,因為它們就屬於食肉目犬科,只不過犬不同屬而已。
銀黑狐多是人工飼養的動物,用於皮草業,野外比較罕見,而北京門頭溝並不產銀黑狐,所以出現在這裏的銀黑狐,可以斷定為外來物種。從情況上判斷,這幾只銀黑狐應該是人工養殖的,疑被人為放生至野外。
人工飼養的動物,並不具備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 它們之所以能夠存活下去,是因為周邊的人們都比較好心,時不時會投餵它們 。同時這幾只狐貍也比較聰明,懂得向人們討要食物。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雖然人工養殖的銀黑狐比較溫順,但流浪至野外的它們,環境變化引起神經緊張,因此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對人有壹定的攻擊性。
以往的物種入侵,多是外來物種缺乏天敵抑制,在環境中能夠獲得較大的競爭力,從而大肆繁殖至泛濫成災的地步,這點我們參考澳洲的野兔、野貓、赤狐等動物,引入澳洲之後,基本上都泛濫了。
北京門頭溝的銀黑狐,情況則有所不同。首先它們是人工飼養的動物,並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如果沒有人們的投餵,它們大概率是會餓死的。
其次,在當地,是生存有赤狐的,赤狐是壹種適應能力很強的野生動物,能在多種環境類型和氣候類型下生存,可以說這幾只銀黑狐,完全不是本土赤狐的對手,那麽這些銀黑狐會對當地生態產生危害嗎?
物種入侵的危害有時候並不表現在直接的資源競爭上面,還表現在疾病傳染等多方面上。
如果是用於皮草行業而人工飼養的狐貍,那麽養殖密度就比較大,很容易造成感染上壹些流行病。被放生至野外之後, 這些病毒就容易傳染到當地野生動物的身上,導致疾病在野生動物身上傳播 ,從而危害當地生態環境。
尤其是對於野生赤狐來說,危害更大,因為它們本就是同壹類的動物,之間的接觸會更加頻繁,疾病的傳播也更容易。
銀黑狐跟赤狐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壹旦人工養殖的銀黑狐與野生赤狐交配,就容易將在人工環境下保留下來的“野外不利”基因傳播到野生群體當中。比如它們的毛色、性格等等,就不適合在當地野外環境下生存。
不當新基因的引入,不僅不會增加當地生物基因多樣性,甚至會造成生態災難。 可能導致本土赤狐的種群退化,更嚴重的是整個物種級的衰退,甚至是物種局部滅絕 。
罕見銀黑狐在北京門頭溝的現身,讓壹些人感到新奇,甚至不少人對它們進行投餵,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錯的,有被攻擊的危險不說,更需註意的是流浪動物身上潛在病毒細菌。
當然最重要的是從源頭上遏制流浪動物的出現,壹些人可能出於惻隱之心,會進行壹些放生活動,殊不知不當的放生,不僅不是做好事,反而成了辦壞事,對被放生的動物不利,也對生態環境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