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鉆石和寶石是同壹類嗎?最好有圖片

鉆石和寶石是同壹類嗎?最好有圖片

寶石是巖石中最美麗而貴重的壹類。它們顏色鮮艷,質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同時賦存稀少,是可以制作首飾等用途的天然礦物晶體,如鉆石、水晶、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和金綠寶石(變石、貓眼)等;也有少數是天然單礦物集合體,如瑪瑙、歐泊。還有少數幾種有機質材料,如琥珀、珍珠、珊瑚、煤精和象牙,也包括在廣義的寶石之內。

玉石也是石之美者。但它也具有鮮艷色彩,堅硬而細膩的質地,拋光後具有美麗的光澤等特性。

從目前的寶石學看,寶石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概念寶石和玉石不分,泛指寶石,指的是色彩瑰麗、堅硬耐久、稀少,並可琢磨、雕刻成首飾和工藝品的礦物或巖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機材料。

狹義的概念有寶石和玉石之分,寶石指的是色彩瑰麗、晶瑩剔透、堅硬耐久、稀少,並可琢磨成寶石首飾的單礦物晶體,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如鉆石、藍寶石等;而玉石是指色彩瑰麗、堅硬耐久、稀少,並可琢磨、雕刻成首飾和工藝品的礦物集合體或巖石,如翡翠、軟玉、獨山玉、岫玉等,同樣既包括天然的,又包括人工合成的。

玉石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僅指硬玉(以緬甸翡翠為代表)和軟玉(以和田玉為代表);廣義則包括許多種用於工藝美術雕琢的礦物和巖石。至於彩石,則是指大理石等顏色和質地較美觀細膩而硬度較低、光澤不強但能符合加工工藝要求的低檔工藝美術石材。有的學者主張將彩石包括在廣義的玉石之中,或將彩石暫時作為玉石的同義語。

鉆石簡介  

中文名稱:金剛石

英文名稱:Diamond

摩氏硬度:10

化學成份:99.98%的碳

物理性能:是天然礦物中的最高硬度,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仍會碎裂。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鉆石的。也就是說,鉆石其實是壹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常見外形:圓形、橢圓形、欖尖形、心形、梨形、方形、三角型及祖母綠形。圓鉆,是最常見的形狀。

折射率:2.417

色散值:0.044(高)

 全內反射:臨界角:24.5°

主要產地:鉆石的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博茨瓦納、加拿大、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南非、巴西、西伯利亞;目前世界主要的鉆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印度孟買,泰國曼谷。安特衛普有"世界鉆石之都"的美譽,全世界鉆石交易有壹半左右在這裏完成,“安特衛普切工”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詞

質量單位  卡,或譯克拉、克拉(Carat),是鉆石的質量單位。壹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鉆石商人稱量鉆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壹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鉆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鉆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鉆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

化學成分  鉆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壹由單壹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系到鉆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鉆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壹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鉆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鉆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堿,酸堿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鉆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鉆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鉆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鉆石要比天然鉆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鉆石很少見。鉆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鉆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鉆石區別開。

形成原理  有人說金剛石就是鉆石,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它們的差別就等同於木頭和家具之間的關系),鉆石只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鉆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鉆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壹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鉆石(無色)。為了便於理解鉆石的起源,先看壹看含有鉆石的原巖。

自從鉆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鉆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遊某處含有鉆石的原巖,被風化、破碎後,鉆石隨水流被帶到下遊地帶,比重大的鉆石被埋在沙礫中。鉆石的原巖是什麽?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壹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鉆石,此後鉆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巖石,它就是鉆石原巖——金伯利巖(kimberlite)。什麽是金伯利巖?金伯利巖是壹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堿性超基性火山巖,這種巖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巖、榴輝巖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巖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裏以下。由於這種巖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壹種含有鉆石的原巖稱鉀鎂煌斑巖(lamproite),它是壹種過堿性鎂質火山巖,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鉆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鉆石的形成條件壹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鉆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采的礦山中,大部分鉆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壹些鉆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鉆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鉆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鉆石的形成需要壹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鉆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鉆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鉆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鉆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鉆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巖石中,壹類是橄欖巖類,壹類是榴輝巖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鉆石的橄欖巖,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巖(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的壹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巖(lamproite),這兩中巖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巖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巖漿多以巖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鉆石的金伯利巖或鉀鎂煌斑巖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巖連同鉆石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以上資料以及圖片見參考資料:/view/65939.htm

/view/3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