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怎樣移動重物》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麽是杠桿及杠桿的結構。 2、 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3、 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實驗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壹、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壹罐阿華田的,可是老師打不開,如果有哪位同學能把罐子打開,課後老師就請他喝壹杯。 生:手開,開不動。 用東西撬。(在投影下撬動,師投影凍結) 師:如果現在要妳移動壹個妳搬不動的東西怎麽辦?比如讓妳來搬講臺(板書:怎樣移動重物) 二、認識杠桿 生:用棍子撬 師:光有棍子可以嗎?(演示) 生:還要壹個東西給它靠著。 師:我們把這個支撐棍子的東西叫做支點,我們在棍子的壹頭向下用力,用力的地方叫做力點(箭頭向下),就能把重物撬起來了,重物與棍子接觸的地方叫做重點(箭頭向上)。 師:下面讓我們壹起看剛才同學撬開罐子的畫面,妳能找到支點、力點、重點嗎? 生:…… 師:這樣的棍子就不是壹根普通的棍子了,這種由壹個支點和壹根棍子組成的裝置就叫做“杠桿”。 三、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師:妳剛才用杠桿撬開罐子的時候覺得怎麽樣? 生:很輕松。 師:杠桿是壹種簡單機械,它有什麽作用? 生:省力。 師:那麽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能省力呢? 生:不壹定,蹺蹺板…… 師:什麽情況下杠桿是省力的呢?下面我們就用平衡尺來研究這個問題。 師(出示壹個平衡尺,在左側掛上1個鉤碼):把它看成壹個杠桿,支點在哪裏?左側的鉤碼可以看做是什麽? 生:支點在中間,左側的鉤碼可以看做是重物。 師(在右側同壹格數掛鉤碼,讓平衡尺平衡):我們可以把右側的鉤碼看做什麽? 生:用的力(力點)。 師:現在這個杠桿省力嗎?為什麽? 生:不省力。兩邊的鉤碼壹樣多的。 師:這種杠桿就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板書) 請妳通過實驗,記錄多種杠桿,並且註明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者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 友情提醒:實驗數據要及時記錄! 生:實驗。 師:分類統計數據,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不費力杠桿…… 師:仔細觀察數據,什麽情況下,杠桿才是省力的? 生:右邊的距離遠。(提示,到說清楚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重點到支點距離長為止) 師:什麽情況下,杠桿費力? 生:力點到支點距離比重點到支點距離短。 師:什麽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生: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和重點到支點的距離相等。 四、拓展延伸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了杠桿省力的秘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杠桿。妳能指出它們是那種類型的杠桿嗎?(指甲剪、筷子、蹺蹺板) 生:指甲剪是省力杠桿。 筷子是費力杠桿。 蹺蹺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師:筷子是費力杠桿,我們為什麽還要用它? 生:降低工作難度。 師:雖然有些杠桿不省力,我們也離不開它。(視頻) 師:杠桿真的是非常重要,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研究杠桿了,甚至還說出了壹句非常大膽的話:“如果給我壹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妳知道說出這句話的人是誰嗎? 生:阿基米德。 師:妳覺得他說的有沒有道理?為什麽?請妳課後去思考。 左側(重點) 右側(力點) 杠桿類型(打√) 重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