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以色列巴勒斯坦地

以色列巴勒斯坦地

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圖揭示兩國紛爭

以色列自然地理

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49萬平方公裏。位於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屬地中海型氣候。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

以色列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以及內蓋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壹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該地區土壤肥沃而潮濕,是農業和水果栽種的重要地帶。海岸平原的東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帶,高原地帶的北邊是加利利山脈的山丘,更南邊的地區是由許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區所組成的撒馬裏亞山脈;再往南則是荒蕪的朱代(Judea)山丘地區。中央高原地帶的東部是約旦大裂谷,屬於長達6,500公裏的東非大裂谷的壹部分。在以色列境內的裂谷是由約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構成。內蓋夫沙漠由大約12,000平方公裏的沙漠組成,占據了以色列的壹半土地面積,在地理上內蓋夫沙漠是屬於西奈半島的延伸。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攻克了約旦王國的約旦河西岸地區、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和埃及的加沙地帶(當時被埃及占領)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在1982年從西奈半島撤出了所有的駐軍和殖民地,並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帶,不過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帶的歸屬問題目前仍未解決。自從1967年以來耶路撒冷東部壹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轄範圍之內,戈蘭高地自從1981年以來也屬以色列管轄,雖然它們都不屬以色列的正式領土。

以色列國的主權範圍,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攻克的領土,總計為20,777平方公裏(1%水域面積)。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轄範圍內的領域,包括耶路撒冷東部和戈蘭高地在內,則是22,145平方公裏,水面積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領土,包括軍事控制和巴勒斯坦政府自治的西岸地區,則是28,023平方公裏。

巴勒斯坦自然地理

位於亞洲西部,地處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約旦河西岸東鄰約旦,面積為5884平方公裏,加沙地帶西瀕地中海,面積365平方公裏。巴勒斯坦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幹燥,最熱月份為7-8月,氣溫最高達38℃左右。冬季微冷濕潤多雨,平均氣溫為4-11℃,最冷月份為1月。雨季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來王國。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後,多次鎮壓猶太人並將大部分幸存者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居民。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壹部分,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占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為兩部分: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即現今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即現在所稱的巴勒斯坦),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第181號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猶太人同意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占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裏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裏則為埃及占領。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傑裏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裏的土地。

具體地圖圖片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