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長虹營銷手機

長虹營銷手機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這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彩電品牌,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每賣出3臺電視機就有1臺長虹,並連續20年保持銷售量第壹的我國家電巨頭企業,如今卻跌落神壇。

長虹想開拓美國市場然卻被拖欠了44億元貨款,現如今,長虹的年營業收入只有小米的壹半,年利潤也只有格力的百分之壹,還因急需流動資金而以8000萬元的價格,賣掉價值1.5億元的長虹大廈。

長虹,中國曾經的家電巨頭企業

長虹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軍工企業,1965年轉為民用,但其產品質量壹向以軍工質量著稱。長虹的崛起與董事長倪潤峰的戰略布局和對市場的敏銳度緊密相關。倪潤峰23歲進入長虹,從壹個普通工人壹路成長為車間主任、廠長,後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0年,長虹從日本引進技術,在國內設立了第壹條現代化的彩色電視機生產線。1985年,彩電市場基本都是25寸以下的電視機,此時倪潤峰大膽地主張投產29寸及以上的彩電生產線,於是長虹又在全國率先投產大屏幕彩電,產品壹出便立刻風靡全國。

之後,倪潤峰還定下了“先西南,後中國”的發展戰略。為讓長虹做成了全國第壹品牌,他又打出了了“讓利消費者,全國降價”的營銷策略,使倉庫積壓的彩電銷售壹空,等其他彩電企業再降價之時,長虹已占據了市場的相當份額。

從1988年到1999年,長虹根據市場的不同情形,先後進行了三次價格戰,就此成為我國電視機行業實力雄厚、獨占鰲頭的民族彩電品牌。1994年長虹成功上市,僅僅4年時間,股價市值上漲了15倍。在上世紀末,長虹的年產值就占到了四川全省GDP總產值的15%。到2009年長虹已連續20年全國彩電銷售量排名第壹,市場上每賣出3臺彩電就有1臺是長虹品牌。

進入21世紀的最初10年,長虹依然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在國內第壹個生產出數字高清讀卡電視機;收購美菱電器和華意冰箱,進軍冰箱行業,加快企業的產業布局。

長虹之後逐漸衰落,有不少人認為,與敗走美國市場、大量貨款的拖欠有關。

進軍美國市場失敗,國內銷量也極度下滑

21世紀初,國內的彩電市場已趨於飽和,長虹若要在此領域有所發展就需要另辟蹊徑了,倪潤峰不顧企業高層的異議,決定將彩電出口到國外,以開拓市場。2001年起,長虹便開始了對外出口貿易,經過對美國合作夥伴的考察,他們最終選擇了APEX公司負責在美國銷售長虹電視機。

估計當時長虹對未來的憧憬過於美好,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可能遭遇的風險,長虹與APEX公司合作的資金結算方式是賒銷,這也為後來的敗筆埋下了禍根,而且APEX公司是壹家口碑極差的企業。

從長虹向美國供貨開始,APEX公司就壹直拖欠貨款,金額不斷累加,第壹年就是18億元,在沒有結清欠款的情況下長虹繼續供貨,3年時間,APEX公司拖欠長虹貨款達44億元。

44億元的虧損給長虹的現金流壹度造成了影響。但對於壹個年產值千億元的家電企業來說,44億元的壞賬只是小問題,它不會影響長虹企業發展的全局,最多是美國市場開發不利,國外渠道沒有打開而已。但長虹已經占領的國內市場卻不能失去。國民生活日益富裕,家用彩電也面臨著更新換代,國內是壹個巨大的市場,長虹比其他家電企業在步伐上慢壹點,就會錯失良機。

曾經占據國內家電市場多半份額的長虹,在新壹輪競爭中,被其他品牌迎頭趕上,並遠遠拋在身後。2003年之後,長虹電視機的銷量已退居國內第5位,排在在海信、創維、TCL、康佳之後。

如果說倪潤峰進軍美國市場的戰略失誤是長虹衰落的開始,那麽趙勇繼任之後的壹系列戰略問題,加速了長虹的衰落。

投資等離子顯示屏錯失轉型液晶電視的最佳時機

我們最早看的彩色電視機使用的是陰極顯像管,2004年開始顯像管技術逐漸被淘汰,新的產品將是平板電視,其技術有兩種,壹個是等離子,另壹個則是液晶,當時這兩種技術不分伯仲,但液晶面板的投資門檻較高。

這時國內的彩電企業需要在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之間做出判斷。長虹董事長的趙勇選擇了大手筆投資等離子生產線,但後來世界電視行業卻選擇了液晶電視,2011年至2012年間長虹大量生產的等離子電視機不符合市場需求,只能以失敗告終。

長虹的這次決策失誤不僅帶來了巨額投資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喪失了轉型液晶電視的最佳時機。

追求多元化發展,主營業務出現問題,低價銷售辦公樓求自保

而此時,長虹還是沒有在主營業務上下功夫,在曾經的優勢產業上深耕細作,而是進行多元化產業的發展,先後介入電池、空調,進軍手機、IT行業,後來還進入沒有任何聯系的房地產業,以致於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品牌重心,從彩電的壹線陣營退居二線。

這種顧此失彼的做法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在2014年長虹的眾多產業中最賺錢的居然是房地產,而彩電卻出現虧損。同時,長虹在內部管理上也出現了問題,產品質量把關不嚴,售後服務跟不上,引起消費者的多起投訴。長此以往,讓消費者也逐漸對長虹品牌失去了信任。

任何壹個企業尋求多元化的發展都沒有錯,但首先應保持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主營業務穩固的前提下,再去涉足其他產業。而棄產品質量、售後服務於不顧的任何業務拓展,最終都將失去消費者,失去市場。

接連的戰略失誤及企業內部管理問題使長虹虧損並急需流動資金,為了盡快改變現狀,2018年9月長虹竟以8000萬的價格出售了位於上海靜安區的長虹大廈,而當時它的市場價格至少在1.5億元以上。昔日的家電巨頭如今卻以低價銷售辦公樓求自保,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在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的家電巨頭企業長虹已變得黯然失色、跌落神壇,曾經讓人引以自豪的民族品牌卻不得不靠賣樓自保,讓人為之惋惜。在互聯網、5G發展的新壹輪機遇中,我們更希望看到長虹能走出困境,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