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有名的漫畫作家是誰?有哪些代表作?
·《mononoke hime》(もののけ姬)
80年版本,不是97年的動畫.
/miyazaki/books/mh/mononoke80.html
/forum/viewthread.php?tid=313&extra=page%3D1
·《修那的旅行》(シュナの旅)
出版社/制作商:德間書店
發售日:1983/06
/forum/viewthread.php?tid=9544
·《宮崎駿雜想筆記》(宮崎駿の雑想ノート)
臺譯:宮崎駿雜想筆記原畫集
英譯:Hayao Miyazaki Daydream Note
版本:大日本絵畫出版社
/forum/viewthread.php?tid=6281
·《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82年至94年連載,中文版本由臺灣東販出版
/forum/viewthread.php?tid=2455
在1984年「風之谷」上映之後,不論是票房表現或影片的水準方面均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於是,在德間書店的支持下,1985年,「吉蔔力工作室」成立了。同年,吉蔔力開始制作「天空之城」,自此以後,吉蔔力工作室成為壹個專為宮崎駿和高畑勲制作動畫的工作室。
「吉蔔力(GHIBLI)」這個名字事實上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意大利空軍飛行員將他們的偵察機也命名為「吉蔔力」。宮崎駿是個飛行器狂,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於是決定用「吉蔔力」作為他們工作室的名字。而在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壹層含意,也就是希望這個工作室能在日本動畫界掀起壹陣旋風!!
吉蔔力工作室是壹個相當特殊的團體,不論在日本國內或是國際間都是壹樣。因為吉蔔力工作室原則上只制作由原著改編,劇場放映用的動畫。由於制作劇場版的動畫必須冒相當大的票房風險,所以壹般的工作室通常都以制作TV版動畫為主,雖然偶爾會制作壹些劇場動畫,但是大多數也是由著名的TV版動畫改編而成的。(附帶說壹句,日本平均每周制作超過40部的TV版動畫!!
接下來談到吉蔔力的歷史。
30年前,名叫宮崎駿和高畑勲的兩個年輕人相遇了。那時他們壹起在壹個叫「東映動畫」的工作室裏工作。這個工作室原本也是只制作電影動畫的,但是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之下,他們無可選擇地還是做了壹部TV的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於1974年播出,由宮崎駿制作,高畑勲導演。這部卡通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
然而,在制作這部卡通的同時,宮崎駿和高畑勲逐漸領悟到,通過電視版這種制作時間和成本都大受限制的動畫形式,是沒有辦法達到表現他們心中真正追求的境界的。他們所追求的,是純粹而高品質的動畫,是能真正深入人心,刻畫人們生命中喜悅與悲傷的動畫。這壹股信念,正是他們在「風之谷」成功之後,毅然成立「吉蔔力」工作室的根本動機。他們的理想,是將全副精力都灌註在他們的每壹部作品之中,絕不犧牲品質向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妥協。每壹部作品都將由宮崎駿和高畑勲制作導演,壹切的指示都由導演來下達,導演的決定擁有最高的優先權。吉蔔力工作室這十年以來,壹直都堅持著這樣的理念,而這可說是宮崎駿和高畑勲這兩位出類拔萃的導演和全工作室人員努力的成果。
吉蔔力工作室的成員們,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工作室竟然能壹直存活到現在。「我們制作壹部電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壹部。如果失敗了,那這個工作室就得結束生命。」吉蔔力成員們當初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出發的。為了使風險減到最低,他們沒雇用半個全職的工作人員。在制作壹部影片的時候,他們大約會召募七十個左右的人員組成小組,當電影完工之後,小組即自動解散。他們工作的地方,就只有位於東京市郊壹間房子中的壹層樓而已,而且還是租來的。壹切的管理決策都由高畑勲壹手包辦,在他的良好經營之下,吉蔔力工作室才得已順利地完成「天空之城」的制作,並在1986年上映,成功地吸引了七十八萬名觀眾到電影院觀賞,同時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吉蔔力工作室接下來的兩部電影是「龍貓」和「螢火蟲之墓」,負責導演的分別是宮崎駿和高畑勲。當時兩部電影的制作時同時進行的,整個制作過程簡直是壹片混亂。而令人驚嘆的是,即使是同時制作兩部電影,品質卻絲毫沒有降低的跡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吉蔔力做到了,他們的政策方針是將制作良好的影片擺在第壹位,公司的經營和成長則是其次。這就是吉蔔力和其他的工作室不同的地方。如果沒有這樣的政策,想制作這兩部電影根本是不可能的。
談到吉蔔力工作室的歷史時,有壹個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他就是德間康快,吉蔔力的總裁。同時,他也是德間書店的總裁,除了負責發行業務之外,他也參與了壹些公司發展及其他的事務。另外,他也擁有壹個名叫Daiei的影片工作室,此工作室壹向以制作大導演溝囗健二的影片聞名。
德間康快很少來吉蔔力的工作室,因為他原則上希望吉蔔力工作室能自由地發展,自由地做決定。但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他總是站在第壹線幫忙。當初將宮崎駿的漫畫風之谷搬上銀幕,正是出自他的決定,同時,吉蔔力工作室也是由他壹手創建的。
要將「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電影發行上映,吉蔔力工作室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因為這兩部電影和他們的之前的幾部電影相較,顯得相當的沈悶。當時,德間康快自己不惜風塵仆仆地遊走於發行片商之間,為這兩部片拼命地爭取發行上映的機會。最後在他的努力之下,終於說服了片商。如果缺少了他的任何壹點努力奉獻,吉蔔力工作室現在早已不在了。
「龍貓」和「螢火蟲之墓」的票房表現並不如預期,這可能是由於錯過了上映時間的關系,也就是說,這兩部片並沒能在暑假這個電影旺季上映。不過,它們超卓的品質卻獲得了各界壹致的贊賞。那壹年,「龍貓」幾乎包辦了日本所有的電影大獎,甚至還包括了最佳攝影獎。而「螢火蟲之墓」則被盛贊為「真正的藝術」。藉著這兩部片,吉蔔力工作室在日本電影界打響了極大的名氣。另外,「龍貓」也為吉蔔力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龍貓布娃娃竟然大受歡迎。為什麽說是「意想不到」呢?因為龍貓布偶的上市距離影片上映差不多已有兩年之久了,而且他們創造龍貓當初也並不是為了想促進票房。事實上,是有壹家布偶制造商看上了龍貓,覺得龍貓這個「人物」不做成布偶實在太可惜了,於是極力央求吉蔔力工作室讓他制作布偶。
總而言之,感謝龍貓產品的銷售成果,吉蔔力工作室才能夠慢慢地補回制作費造成的大筆赤字。龍貓後來還被吉蔔力當成工作室的標誌。目前吉蔔力正在計畫成立壹個專門負責銷售電影角色周邊商品的部門。當然,吉蔔力的方針仍是以制作電影為第壹優先,周邊商品的收益只是壹個額外的成果而已。吉蔔力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為了考慮周邊商品的價值,而改變影片的任何壹個部份。
嗯,我們再回來談談吉蔔力的歷史。
第壹部為吉蔔力創下極佳票房的電影,是1989年由宮崎駿導演的「魔女宅急便」。「魔女宅急便」吸引了大約264,000,000名的觀眾,同時,它也成為日本全年度最賣座的電影。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收益及票房,超過了所有吉蔔力工作室之前所作的每壹部電影。然而,在這次大成功的背後,吉蔔力遇上了另壹個問題:吉蔔力倒底該怎麽運作比較好呢?尤其是在雇傭關系、工作人員的召募和工作室的發展方面,更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日本的動畫電影界,壹般都是按照所畫的張數來計算員工的薪資,這也是吉蔔力給付它的員工薪資的計算方法。然而,「魔女宅急便」的工作小組所得到的薪水卻嚴重偏低,差不多只有日本平均薪資的壹半。於是,宮崎駿做了兩個建議:
1.改用全職的雇傭制度以及固定的薪水制度,將工作小組的薪水加倍。
2.固定規律地召募新員工,並且加強訓練制度。
雖然吉蔔力工作室的經濟狀況現在有了改善,但是當時全日本的動畫界卻是處在低迷狀況。因此,想在這樣的環境下仍能維持制作的水準,宮崎駿認為吉蔔力需要壹個固定的工作總部,用來建立堅固的組織系統、實現全職員工制度的理想、同時進行工作人員的訓練和擴增的計劃。所以可以說,吉蔔力的管理經營策略有了很大的轉變,自此之後,吉蔔力進入了第二個時期。
繼「魔女宅急便」之後,吉蔔力的下壹部作品是「歲月的童話」,導演是高畑勲。在這部電影制作工作進行的同時,1990年的十壹月,全職制度實施了,而且吉蔔力也開始推行動畫訓練的課程,每年固定招收新員工的制度也實現了。
「歲月的童話」這部電影在1991年公開上映,也創下了極佳的票房。和「魔女宅急便」壹樣,它也成為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不過,最讓我們高興的是,宮崎駿的兩個建議全都實現了:加倍的薪水和固定招收新員工。但,這兩個方案付諸實行的同時,也產生另壹個新的問題:影片制作成本的大幅提高。這是吉蔔力早已預料到的結果,既然動畫制作的成本有80%是來自人力,那麽薪水提高兩倍的結果當然會造成成本大為提高。
所以在這個時期,吉蔔力的新政策是━━在廣告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並希望藉此來提升票房。如果制作成本的增加是無法避免的話,那唯壹的解決之道,就只有利用策略性的手段來提高票房壹途了。吉蔔力工作室之前並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不過是在「歲月的童話」之後,他們才真正想到要在廣告方面下功夫。
大約就在那個時候,吉蔔力的總執行長指出了吉蔔力工作室的「3Hs」狀況。「3Hs」就是指「High Cost」、「High Risk」和「High Return」。要制作最高品質的電影,就必須投註很高的制作成本,同時雖然這樣做會有很高的風險,但是得到報酬收益卻是很大的。這大概就是「3Hs」的意義。從這之後到現在已經過了4年,吉蔔力仍然維持著這樣的原則。不過,雖然報酬收益很高,卻全部又投註在下壹部電影的制作上面了,所以吉蔔力到現在還是窮光蛋……
雇用全職員工的意義,就是吉蔔力必須每個月給付員工薪水。吉蔔力對這個情況的應變方法,是維持壹種不斷工作的狀態,也就是不斷地制作新的電影,現在這已成了吉蔔力的宿命了。所以,吉蔔力工作室不得不開始「紅豬」的制作,而當時「歲月的童話」的制作還尚未完工呢!吉蔔力第壹次遇上這種兩部電影制作時間重疊的情況,當時「歲月的童話」正在接近完工、最忙碌的階段。在這種非常時節,吉蔔力根本不可能撥出員工來制作「紅豬」。結果呢,在紅豬制作剛開始的時候,可憐的宮崎駿竟然必須自己單槍匹馬地工作。當然,宮崎駿很不高興,「什麽?妳是說我必須自己壹個人包辦制作、導演和所有的助手角色?...」
雖然他苦苦哀求,但是殘酷的吉蔔力仍然.......
宮崎駿在接下了紅豬的工作之後,不知是為了消解壓力還是什麽的,提出了壹個建議:「嘿!我們來蓋壹座新的工作室吧!」這就是宮崎駿壹貫的方式:當遇到壹個問題的時候,就制造壹個更大的問題作為解決的方法!!不過宮崎駿的理由倒是很充分:「如果吉蔔力想吸引最好的人才,壹間租來的辦公室未免太寒酸了吧!」所以啦,吉蔔力工作室的新家終於開始興建啦!
那壹年的宮崎駿真是個天才,在制作「紅豬」的同時,他也壹個人畫好了新工作室的藍圖,親自和建造商接洽,要求工作室完成時能盡量接近他理想的樣子。壹年之後,「紅豬」和新的工作室幾乎同時完成。「紅豬」壹上映,吉蔔力就高高興興地搬到新家去啦!!
新的工作室壹***有三層樓,整座建築物最特別的地方大概是休息室了。雖然吉蔔力裏的女性員工只有男性的壹半,但是女生的休息室卻比男生大了兩倍,而且設備也比較好。可能這是我們偉大的建築師宮崎駿,在表現他對女性主義的支持吧!!另外,新工作室的綠地也非常多,而停車的空間被宮崎駿刻意弄得比較小了......
回到主題。1992年的夏天,「紅豬」上映了,又成為年度票房最佳的電影,甚至連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虎克船長」和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都不是對手。
1993年,吉蔔力購進了兩部大型的電腦化攝影機,同時也設立了吉蔔力渴望已久的攝影部門。新增了這個部門之後,吉蔔力終於成長為壹個具備動畫部門、美術部門、tracing/painting部門,及攝影部門的工作室了。這和日本動畫工業界的發展方向完全相反,日本動畫界壹般是強調分工要極度精細的。而吉蔔力采用相反發展方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大家在壹個屋檐下,為著***同的目標而努力,這樣對達到高品質工作是很重要的。
1993年,吉蔔力制作了他們的第壹部TV動畫,「海潮之聲」。負責導演的是望月智充,時年34歲。他是第壹位除了宮崎駿和高畑勲以外,和吉蔔力合作執導影片的導演。這部影片的制作群都非常年輕,大部份由20多歲到30多歲的人組成。他們的工作信條是「快速、便宜而又有品質的制片」。
這部70分鐘長的電視特別節目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但是在預算及制作時間方面,卻超出了計畫中所預期的。所以,電視是吉蔔力未來仍需發展的領域。
1994年由高畑勲所導演的「平成貍貓大作戰」也成為年度日本國產片的第壹名。在這部動畫中,大部份的動畫部份都是由「歲月的童話」之後新加入吉蔔力、在吉蔔力成熟的年輕成員完成的,而他們也為「平成貍合戰」這部影片下了非常大的努力。在「平成貍合戰」中,吉蔔力第壹次使用電腦作畫(CG)。雖然只有3個cut有使用CG,但以後只要有需要,他們會用得更多。
吉蔔力現在總***有99個成員了:動畫46,tracing/painting 8,美術12,攝影4,導演及制作12,出版及行銷5,管理12。就如這些數字所顯示的,吉蔔力大部份的工作成員都是負責動畫部份的。全體工作成員的平均年齡是29歲。
前面有提過,吉蔔力的影片制作費可能會比其他的工作室來得高。但是從吉蔔力的組織架構來看,大部份的經費都花在影片上面了。這就是吉蔔力特別的地方。吉蔔力之所以能夠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們和其他的公司比起來,花在支撐各個部門的費用要少太多了。
在宮崎駿的哲學中,他認為日本應該自己來創造他們想讓日本小孩看的東西。所以,遵循宮崎駿哲學的吉蔔力,從未向海外其他國家的工作室請求任何的援助。我們現在來談談吉蔔力在國外的活動吧!!
到現在為止,吉蔔力的作品主要僅限於在亞洲地區發行,也就是香港和臺灣兩地。大約在兩年前,這樣的情形漸漸有了改變。首先是「龍貓」在美國的上映。很快地福斯公司取得了發行「龍貓」家用錄影帶的版權,並且銷售量達到560,000卷。在美國的電影界,日本片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很驚人的。另外,「平成貍合戰」還被選為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呢!
大家可能也知道,在法國「紅豬」曾在六十多個戲院上映,負責配波哥的是壹位著名的演員尚雷諾Jane Reno。事實上,宮崎駿本人恰好是Jane Reno的影迷,他非常喜歡Jane Reno在「碧海藍天Gran Bleu(Great Blue)」這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安索Enzo。所以啦,宮崎駿對尚雷諾Jane Reno能在紅豬中參加出當然是非常高興的。
吉蔔力希望在未來能將作品推廣到歐洲和北美,只要是有建設性且合理的提案,他們都會很高興地采納。身為動畫的創作師,能讓更多的觀眾欣賞自己創作的影片,並給大家帶來快樂,吉蔔力會很高興的,不管觀眾的種族或國籍為何都是壹樣。但是為了要將作品在國外發行,吉蔔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他們所收到的很多提案,都是只希望將影片錄成家用錄影帶,或是只想在電視上放映而已。但吉蔔力卻希望他們的電影能以在戲院上映為優先,必竟電影本來就是為了在電影院放映而制作的。
當然,吉蔔力絕不允許任何人修改他們的作品。然而很不幸的,由於他們經驗和思慮的不足,在「風之谷」制作的時候,有人將它改成較短的版本,然後以「Warriors of the Wind」的名字在美國及其他地區上映。假如大家曾經看過這個本,吉蔔力建議您就當做沒看過吧!
有壹點是仍需強調的,吉蔔力從未(今後也是壹樣)為了市場的考量,而制作壹部適合多國市場的影片。吉蔔力將會維持壹貫的風格,單純只為日本的觀眾制作影片。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他們才會朝其他的國家發展。
在1995年夏天上映的「側耳傾聽」中,吉蔔力嘗試了壹個新的制作群組合。宮崎駿負責制作、編劇、繪分鏡表,而曾在「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及「歲月的童話」中擔任動畫導演的近藤喜文,則出馬挑戰導演壹職。此外,吉蔔力也試著在影片中的各個部份加入了最近的數位技術。在「歲月的童話」完成之後,吉蔔力開始著手制作他們的第十壹部影片,「幽靈公主」,此片將在1997年上映。這部由宮崎駿執導的電影將會應用非常多的電腦科技,這是吉蔔力的壹大挑戰。為了應付這個新的挑戰,吉蔔力設立了壹個專門的CG小組,也購置了壹切CG所需的設備。同時,他們也邀請了壹位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導演加入「幽靈公主」制作小組,這位導演以前也曾在「平成貍合戰」中參加制作。
光是影片制作的第壹年,吉蔔力就在更新系統上投資了壹億日元。在「側耳傾聽」中表現優秀的電腦技術將會在「幽靈公主」中大量地使用。電腦技術將會使原來只有2D的平面影像變得更加有深度(景深吧....)。
在1995年的四月,吉蔔力創立了壹座「東小金井動畫學院」(小金井是吉蔔力所在的壹座市鎮),希望能挖掘出並培養更多像近藤這樣的新導演人才。學校的校長是高畑勲。沒人能保證吉蔔力工作室能繼續像這樣順利地發展下去。吉蔔力從來沒有忘記,每壹部電影對他們來說都是個新的挑戰。持續地在品質、技術及人才培育方面不斷創新,這就是吉蔔力工作室存在的理由。
1995年,吉蔔力的另壹項重要工作是宮崎駿為恰克和飛鳥(CHAGE & ASKA)的新作歌曲“On Your Mark”制作了這壹部長六分多鐘的Music Movie(音樂電影),在“Super Best 3”放映。作品中充滿了飛行的鏡頭,特別是少女從奔馳的汽車上滑行飛向天空的場面,有壹種聽輕松音樂時的解脫感。六分鐘的音樂電影,相信制作成本壹定不低,當中宏偉的人造地底科幻世界,以及地表壹望無垠的草原,壹定令觀眾看得目瞪口呆。而且按照推斷這個故事拍成長劇也壹定非常吸引,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見這個故事有壹個較為完整的版本。
《幽靈公主》是吉蔔力的第十壹部影片,這部由宮崎駿執導的電影應用了非常多的電腦科技,這是吉蔔力的壹大挑戰。為了應付這個挑戰,吉蔔力設立了壹個專門的CG小組,更斥資壹億日元購置了壹切CG所需的設備。同時,他們也邀請了壹位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導演鈴木敏夫加入到影片的制作小組,此前鈴木也曾參與到《百變貍貓》的制作過程中。電腦技術的運用使原來只有2D的平面影像變得更加具有深度。從1980年起,宮崎駿就開始籌劃壹部有關“少女愛的物語”的影片,1995年終於全心投入制作中,耗時兩年,膠片總數多達13.5萬張,成本總計20億日元。《幽靈公主》於1997年7月12日開始公映,至次年2月***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億日元,平均“日進鬥金”。全國觀眾達三千萬人次。主題歌由久石讓作曲,宮崎駿作詞,米良美壹演唱,同名單曲專輯當年內發行38.3萬張,其它周邊產品不計其數,更帶動前作《龍貓》、《風之谷》、《側耳傾聽》、《On Your Mark》的動畫錄影帶銷量進入年度前六名。該片成為日本當時有史以來第壹賣座電影,吉蔔力又壹次改寫了歷史。
影片推出後因過於操勞,宮崎駿壹度宣布退休。1998年迪斯尼買斷了吉蔔力在海外的版權,《幽靈公主》在全美及歐洲市場公映。
《鄰居的山田君》是高田勛1999年的作品,它舍棄了吉蔔力慣用的透明畫材動畫,而是嘗試著使用鉛筆線與水彩色調的顏色畫出了素描般的作品。為了達到這種效果,他們用數字技術代替了傳統手法,是吉蔔力第壹部完全在電腦上完成繪圖和動畫制作的作品。
《千與千尋》是大師宮崎駿的復出之作,而且也是到現在為止吉蔔力的最顛峰之作,2001年7月20日首映之後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最賣座電影。壹如宮崎駿以往的影片,這部電影也是以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來警示世人,主人公千尋最後終於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她明白了“要讓自己找到本來的自己”,這壹點無疑是對現代日本人的忠告。泡沫經濟破產後的長期不景氣,舊有社會體制的難以改革,國民對政府內閣的強烈不信任感,這些都是成人的麻煩;而在孩子的世界裏,學校道德敗壞,校園暴力不斷,少年犯罪更是司空見慣的黑暗。找壹把鑰匙打開光明之門,是每個日本人都在考慮的問題。在這個故事裏,千尋最終激發出身體裏全部的潛能,隨之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冒險。宮崎先生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把故事講給整個日本社會聽。在宮崎駿的哲學中,他認為日本應該自己來創造他們想讓日本小孩看的東西。
這些我都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