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豬舍建築的設計?
1.豬舍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
(1)符合豬的生物學特性 應根據豬對溫度、濕度等的要求設計豬舍,壹般豬舍溫度最好保持在10~25℃,相對濕度保持在45%~75%。為了保持豬群健康,提高豬群的生產性能,壹要保證舍內空氣清新、光照充足,尤其是種公豬更需要充足的陽光,以激發其旺盛的繁殖機能。
(2)適應當地的氣候及地理條件 各地的自然氣候及地區條件不同,對豬舍的建築要求也各有差異。雨量充足、氣候炎熱的地區,主要是註意防暑降溫;高燥寒冷的地區,應考慮防寒保溫。
(3)便於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在建築豬舍時應充分考慮到符合養豬生產工藝流程,做到操作方便,降低勞動生產強度,提高管理定額,充分提供勞動安全和勞動保護條件。
2.各部分結構的建築要求
壹個完整的豬舍,主要由墻壁、地面、屋頂、門窗、通風換氣裝置和隔欄等部分構成。不同結構部位的建築要求不同。
(1)墻壁 墻壁是將豬舍與外部空間隔開的主要外圍護結構。對墻壁的要求是堅固耐久和保暖性能良好。不同的材料決定了墻壁的堅固性和保暖性能的差異。草泥或土坯墻的造價低、保溫性能好是優點,但其缺點是容易被雨水沖塌和被豬只拱壞,補救的辦法是用石料或磚砌50~60厘米高的墻基。石料墻壁的優點是堅固耐久,缺點是導熱性強,保溫性能差和易於在墻壁凝結水汽,補救的辦法是在墻壁上附加壹層5~10厘米厚的泥墻皮,以增加其保溫防潮性能。磚墻兼有保溫、防潮、堅固等優點,故應盡力采用磚墻。
(2)屋頂與天棚 屋頂的作用是防止降水和保溫隔熱。屋頂的保溫與隔熱作用比墻大,它們是豬舍散熱最多的部位,因而要求結構簡單、經久耐用、保溫性能好。采用草料建造屋頂,造價低,保溫性能好,但其不耐久,易腐爛。瓦頂的保溫性能不及草頂,但其堅固耐用。大棚的功能在於加強豬舍冬季的保溫和夏季的隔熱。大棚應保溫,不透氣,不透水,堅固耐久,結構輕便簡單。棚上鋪設足夠厚度的保溫層,是大棚能否起到保溫隔熱作用的關鍵,而結構嚴密(不透水、不透氣)是重要保證。保溫層材料可因地制宜地選用珍珠巖、鋸末、亞麻屑等。
(3)地面 豬只直接在地面上生活,要求地面保暖、堅實、平整、不滑、不透水,便於清掃消毒。土質地面具有保溫、富有彈性、柔軟、造價低等特點,但易於滲尿滲水,難於保持平整,清掃消毒困難。石料水泥地面,具有堅固平整、易於清掃消毒等優點,但質地過硬,導熱系數大,造價也較高。綜合考慮,可選用碎磚鋪底,水泥抹平地面為宜。
(4)門 門是供人、豬出入豬舍及運送飼料、清糞等的通道。要求門堅固耐用,能保持舍內溫度和便於出入。門通常設在畜舍兩端墻,正對中央通道,便於運入飼料和清糞。雙列豬舍門的寬度不小於1.3米,高度2.0米左右;單列豬舍要求寬度不小l.0米,高度1.8~2.0米。豬舍門應向外打開。在寒冷地區,通常設門鬥加強保溫,防止冷空氣侵入,並緩和舍內熱空氣的外流。門鬥的深度應不小2.0米,寬度應比門大出1.0~1.2米。
(5)窗 封閉式豬舍均應設窗戶,以保證舍內的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窗戶距地面1.1~1.3米,窗頂距屋頂40~50厘米,兩窗間隔為固定寬度的2倍左右。在寒冷地區,應兼顧采光與保溫,在保證采光系數的前提下,盡量少設窗戶,並少設北窗、多設南窗,以能保證夏季通風為宜。
(6)通風設備 為了保持適當的舍內溫度、濕度和空氣的清新,應安裝通風設備。目前的通風設備多采用流入排出式通風系統,出氣管裝置要求數量少而寬度大,進氣管的要求正相反。進氣管通常嵌在縱墻上,距天棚40~50厘米處,兩窗之間的上方。排氣管沿豬舍屋脊兩側交錯垂直安裝在屋頂上,下端由天棚開始,上端高出屋脊0.5~0.7米。有條件的可采用機械通風設備。
3.豬舍類型
用於養豬生產的豬舍類型繁多,見本書第69問。
附:建築圖紙及詳解
1.配種舍、妊娠舍
生產線有124頭母豬。配種母豬在配種舍內飼養,空懷、後備、妊娠母豬在妊娠舍內飼養(圖1、圖2)。
圖1 配種舍平面圖
圖2 妊娠母豬舍平面圖
(1)配種舍 內設配種欄,壹個配種欄內養1頭公豬,設在4個單體欄之後,***設8個配種欄。配種後的母豬在單體欄飼養,觀察4周,確認妊娠後轉入妊娠舍飼養,對未妊娠或返情的母豬送回到配種欄內接受第二情期配種。對連續兩個情期均配不上的母豬建議淘汰處理,用後備母豬增補。單體欄為60厘米寬,兩側隔欄用直徑33毫米鋼管組成,高90厘米,限制母豬飼養,豬欄前設貫通食槽,後部有40厘米寬的橫走向漏縫地板,下有糞溝,便於飼養管理,圍欄長2.2~2.5米,每頭豬實占面積1.3米2。***設單體欄32個。
①每個配種欄對應四個母豬單體欄,單體欄內是剛斷奶的母豬及配種1~3周的母豬。到配種後第4周,利用妊娠診斷儀診斷母豬是否懷孕,懷孕的母豬轉到妊娠母豬舍飼養,沒有懷孕的母豬留在配種舍等待下次配種。
②124頭母豬豬場至少需要2頭試情公豬,每周有6頭豬配種。
③後備母豬、空懷母豬可放在大欄內飼養。
④走廊的寬度是0.9米。單體欄標準是2.5米×0.6米×0.9米,配種欄及大欄的標準是4.3米×2.5米。豬舍的水泥地面壹律要求用高標號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結實,為防止床面積水和豬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糞溝方向微斜,並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細溝作菱形切塊,以達排水和防滑的目的。
(2)後備、空懷及妊娠母豬舍 6頭母豬壹圈,小群飼養可有壹定活動空間,每頭妊娠母豬占地面積1.6米2,欄前設貫通食槽,每頭豬占槽0.5米,橫欄兩側各設壹個飲水器,豬床後部設有40厘米寬的漏縫地板,下設排汙溝。妊娠16周的母豬轉入產仔舍準備產仔。
①妊娠母豬舍***14個豬欄,每個豬欄可裝5~6頭懷孕母豬,豬欄標準 2.5米×3.8米。
②如果豬場有條件,可在妊娠豬欄外建運動場,對母豬的健康有益。
③母豬在妊娠舍11周時間,當懷孕50、90日齡時,需要做兩次妊娠檢查,以確保每頭母豬都能正常分娩。
2.產仔豬舍設計
即將產仔的母豬轉入產仔舍(圖3),產仔舍***設6間,分為5個單元,每個單元內設8個產床,***為40個產仔床。
圖3 產房平面圖
產仔舍是全廠投資最高、設備最佳、保溫和通風換氣最好的豬舍,舍內應設有保溫性能良好並能排濕的頂棚,應有排風裝置,每個單元屋頂安裝換氣扇。母豬產仔圍欄2.1米×1.7米,使用面積為3.5米2,四周圍欄高0.5米,圍墻用鐵皮等板式物相隔,並緊靠床面,不要用棚欄,以防仔豬相互接觸。產仔欄內設有鋼管拼裝成的分娩護仔欄,欄寬0.6米,呈長方形,以限制母豬的活動範圍,防止踏壓仔豬,便於哺乳。欄前有食槽、飲水器供母豬采食和飲水,欄的兩側為仔豬活動區,壹側放有仔豬保溫箱和仔豬補料槽,箱上設有采暖用紅外燈泡或紅外線加熱器,箱的壹側有仔豬出入口,便於仔豬出入活動。母豬舍內溫度要求在16~22℃之間,最適於哺乳母豬的采食與泌乳。仔豬保溫箱是為仔豬前期創造小氣候用的,仔豬出生後的第1周要求環境溫度在30~32℃,隨著仔豬日齡的增長,根據舍內外環境氣溫的變化,可逐漸撤掉保溫箱以擴大仔豬的活動範圍。
①采用全進全出式生產,母豬在產房4周+3天。
②哺乳仔豬28日齡斷奶,因此設計5間產房,全部為封閉式,每間產房有8個產床。
③產床規格2.1米×1.7米,欄高0.5米。
3.斷奶仔豬舍
仔豬斷奶後從產仔舍進入仔豬培育舍(圖4)飼養5周(達9周齡)。仔豬培育舍***建6間(6個單元),培育舍應吊頂棚,要達到保溫、通風、排濕的目的。仔豬培育舍內每單元設有7個仔豬飼養高床,所謂高床即為高臺平欄,長2.2米,寬1.25米,面積2.75米2。斷奶仔豬原則上原窩轉入,每頭仔豬占0.25~0.3米2。床為三角鐵支架,四周有60厘米高的柵欄隔墻,床底全為縫隙地板,縫隙地板用8~9#盤條焊接組成,盤條間隙為1厘米,床面另設壹活動木板(1.2米×0.6米),在仔豬上床前幾天使用,以減少豬的應激反應。仔豬高床的高度與產床壹致,便於仔豬周轉。舍內溫度為16~25℃,相對濕度60%~70%。仔豬在育仔舍內達9周齡時(或者12周齡)轉入中大豬舍餵養。
圖4 斷奶仔豬舍
①采用全進全出式生產,育仔時間5周,6個單元。
②與產房對應,每間為封閉房舍,內有5個育仔床。
③育仔床規格:2.2米×1.25米高床,前面為走道,床後有糞溝。
④如果要充分利用現有房舍,可以再增加三個單元,總長度亦為40米。仔豬在保育舍可以養到12周再轉欄。
4.中大豬舍
仔豬9周齡時進入中大豬舍飼養,壹般情況下再養15周達24周時,體重90千克以上時上市。中大豬舍保溫設施要好,不設供暖設施。夏季註意通風,散熱性能好,設66個單元,舍內小圈飼養,每圈11頭左右。圈長3.8米,寬3.6米,欄高0.9米,每圈實用面積13米2,每頭肉豬占用1.3米2。圈舍後部設有40厘米寬的縫隙地板,下設排糞溝,圈內設食槽和飲水器,供豬自由采食和飲水。所有豬舍的水泥地面壹律要求用高標號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結實,為防止床面積水和豬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糞溝方向微斜,並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細溝作菱形切塊,以達排水和防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