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機械類畢業論文5000字
浙江服裝產業發展趨勢與目標等問題研究
——產業集群發展目標。產業集群功能、層次得到顯著提升,培育和建設若幹個以產業園區、核心企業為主體的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這些區塊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具有壹定的占有率和較強的競爭力。在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內建設若幹個特色紡織服裝工業園區;創建寧波、溫州和杭州三座“中國服裝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確立中國服裝名城的整體形象。
——產業外向度目標。紡織產業出口額200億美元以上,穩居機電產品之後浙江第二大類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出口主體,壹般貿易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迅速。主要貿易夥伴分布在日本、歐盟、美國、東盟、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服裝的相對優勢指數在1.8左右,紡織服裝出口繼續是浙江參與國際競爭最具優勢的產業之壹。
(三)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布局
全省擬以杭州、紹興、寧波、湖州、溫州和臺州為各個相應行業的區域發展中心,並根據行業先進性及未來市場的成長性分成不同層次,優先扶持和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中心或行業部門;根據產業梯度轉移規律,註意利用“兩個西部”(浙江西部地區和中國的西部省份)的產業發展新空間,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壹體化發展。
1.紡織業發展布局:以紹興縣為重心,重點扶持濱海工業區和柯橋開發區建設,帶動環杭州灣地區紡織產業更快發展。其中產業集群,化纖生產:以紹興、蕭山和嘉興等優勢地區為主要集聚地。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新型和特種纖維生產,提高差別化纖維比重(40%),提高產業用、裝飾用纖維比重(40%)。棉紡項目:主要向寧波、紹興、蕭山和海寧集聚。重點在於提高紡紗裝備現代化程度,加快純棉、高支精梳紗與色紡紗、無結紗的發展,提高省內棉紗自給的比例。織造業: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聚。要加強產品結構調整與檔次提升、積極開發高檔面料,提高精梳紗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中布局。印染業:以紹興、蕭山、嘉興為主要基地。要加大環保性的染整技術的開發力度,提高後整理能力。紡織染料類企業主要向紹興縣及周邊集中,其中染料生產以上虞新區為核心,嚴格治汙管理,禁止高汙染企業在上遊臨水地區布局。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以海寧、余杭、寧波等優勢區塊為基地,逐步形成生產聚集地。絲綢行業:以傳統產地杭嘉湖地區為主要集群區塊。進壹步加大產業整合力度,推進產業集聚,提高產業競爭力。紡機業:以新昌、嵊州、臺州為主,打造國內新型紡織機械生產基地。
2.服裝業發展布局:以寧波鄞州為浙江服裝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塊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幹、蕭山二區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壹,規劃建設女裝產業區塊。以湖州織裏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二,扶植建設織裏童裝精品區塊。特色服裝區域集群,男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為中心,外延到溫州藤橋和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女裝的集群布局:以杭州為中心,外延到嘉興和湖州;童裝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織裏為中心,外延到寧波的寧海等;休閑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溫州為中心,外延至平湖、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皮革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海寧為中心,外延到長興;針織服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象山為中心,外延到海寧、慈溪、桐廬、諸暨大唐;領帶的集群布局:以紹興嵊州為中心,外延到義烏和諸暨;服裝輔料的集群布局:以長興為中心,發展以高檔服裝粘合襯為特色的服裝輔料制造業。
配額取消也必然導致全球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測,未來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將會增加到30%以上。但我們也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復雜的利益再分配,競爭將會更加殘酷。歐美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市場仍然由其跨國公司主宰,壹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團控制了市場。他們有自己的品牌、設計、面料來源、技術優勢、生產公司和銷售渠道,委托發展中國家貼牌加工,然後再由他們經銷。象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我們傳統的競爭對手。還有與發達國家具有地緣優勢的國家(如東歐、土耳其、墨西哥等),與我國相比它們具有地理位置和壹些貿易政策優勢。歐盟東擴後,隨著歐盟內部零關稅帶來的內部貿易的增強和區外配額和高關稅,我國對歐盟東擴後進入歐盟的10國出口將呈下降趨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在美加墨之間,逐漸形成了美國生產棉紗,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織布並成衣,再回流美國的區內循環趨勢。因此,今後5-10年內,中國紡織產業雖會占有壹定的競爭優勢,但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亞洲同拉美特別是加勒比地區之間的競爭和矛盾將會加劇。
4.技術升級態勢。近幾年來,浙江紡織業大力引進先進設備,不斷加快技術裝備的更新步伐,利用先進工藝技術,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名列全國同行前列,服裝面料的自給率也有了提高,技術升級態勢比較明顯。配額取消後,浙江紡織業將有機會更多更快地吸引國外的資本、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等要素,加強與各國在紡織領域中的合作,推動紡織產業升級。但是外國名牌服裝產品正以每年3%的增幅搶占國內市場,上百家外國著名服裝公司在我國境內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而我們的技術設備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創新遠遠不夠。
(二)存在的難題
壹是勞動力成本趨高。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逐漸失去,使得產品生產成本逐步提高,競爭優勢有所減弱。
二是土地、原料和能源對紡織產業發展產生壹定制約。經過20多年的發展,省內最適合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地理區域已經基本得到利用,適合產業規模擴大及產業轉移所需的新區域空間明顯不足。原料方面從本地提供的天然纖維數量上看,除了蠶繭(生絲)相對比較充足外,其他如棉、毛、麻等纖維均無法滿足現有生產能力。化纖原料對外依賴嚴重。能源方面浙江省內基本無煤炭、石油生產,幾乎100%靠外省調入或進口;電力供應緊張,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也將在壹定程度上影響紡織產業的進壹步發展。
三是研發能力薄弱。主要表現在化纖產品差別化率壹直低水平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纖維開發滯後;印染後整理技術障礙難以突破;面料開發難有建樹,基本停留在模仿階段;絲綢及其相關產品開發難以深化,相應技術難題多年得不到解決;服裝設計水平與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品牌設計與建設任重道遠;紡織機械產品開發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紡織品服裝出口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出口服裝大多沒有自創品牌,款式也主要根據來樣加工;功能化、差別化化纖織物不能滿足國際市場要求等。生產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時尚潮流,出口服裝面料自給率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產品開發的五大技術環節,即纖維、紗線、織造、染整和設計等方面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明顯的差距。
四是技術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壹定差距。技術裝備總體水平偏低,使浙江省紡織行業的勞動生產率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國際上棉紡織行業精梳聯合機、自動絡筒機等先進工藝設備的占有率已分別達到50%和90%,浙江僅占20%和33%;織機無梭比率國際上已達到80%以上,我省僅38.5%,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產品國際上已超過40%,浙江僅為20%,發達國家化纖行業的滌綸直接紡技術已普遍采用,浙江直接紡比重只達60%;印染後整理的技術水平則更加落後,導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較低、手感不好。
五是專業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接受過系統的紡織生產理論和實踐的訓練、熟悉WTO規則、具備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較為低下。同時,職工隊伍素質差且不穩定,不僅影響勞動生產率,而且造成浪費,增加了產品成本,削弱了應有的競爭優勢。
二、浙江紡織業發展思路和戰略目標
(壹)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和機遇,以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為目標,按國際化、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融合發展的要求構建紡織產業新體系,以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結構優化為導向,以重整業務流程為手段,強化產業集群效應,優化區域合理布局,推動產業壹體化發展,打造支撐有力、結構優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的國際性先進紡織服裝制造基地、研發基地和國際性貿易(營銷、物流)中心。
(二)產業發展定位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業的制造基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在產業規模上,化纖、棉紡、針織、印染、服裝、領帶等生產能力保持全國領先,進入世界前茅。二是在產業組織上,以專業化協作為基礎,構建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網絡式”組織,推動多方聯合和引導有序競爭,打造若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紡織服裝“航空母艦”。三是在紡織產品升級換代能力不斷增強,品牌類、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有明顯提高,低水平及資源、能源占用量和環境汙染大的紡織產品比重逐步減少。四是在技術裝備上,加大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裝備,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在提高國際先進技術裝備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進紡織產業的研發基地。紡織產業研發基地是增強紡織產品升級換代能力和國際先進紡織技術裝備本地化能力主戰場,要成為產業關鍵技術和區域***性技術突破的主源頭,成為國際性特別是跨國公司、全國性研發機構集聚地,成為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專業化發展和產學研壹體化、跨區域協作和中外合資合作等多種聯合方式相結合的創新基地。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品的貿易中心。壹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類紡織產品、原料專業市場和批發市場以及各類紡織服裝交易會,按現代物流、營銷發展要求,以信息化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類市場內涵能級,推動聯合聯動發展,放大集群的國際國內區域效應。二是要加快加大與國際紡織服裝市場接軌力度。大力增加紡織服裝出口創匯,積累市場、人才和引進技術。逐步提高國際品牌和海外供應商的數量,推動紡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在主要貿易地區開辦貿易企業,與國際紡織服裝貿易企業加大合資合作等。培育幾個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專業性展覽會,並通過采購信息平臺、采購咨詢、采購服務的改善與提高,使浙江的紡織貿易更上壹個新臺階,努力把浙江建設成國際性的先進紡織產業的貿易(營銷、物流)中心。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業的品牌集聚地。壹是要把環杭州灣紡織產業帶打造成國際性的紡織產業區域品牌,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二是要培育若幹家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進壹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形成在全國和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三是要加強產品品牌的研發、吸引、投資和經營,在加強產品研發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國際品牌,使浙江成為世界紡織產業的品牌集聚地。
(三)戰略目標
到2010年,浙江紡織產業全面融入國際市場,率先基本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競爭力強,產業集聚規模大、專業化協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產、研發、交易、信息為壹體的技術先進、研發創新能力強、涵蓋面廣、附加價值高、出口創匯能力強的國際性先進紡織服裝制造基地、研發基地和國際貿易中心。
——產業發展規模目標。從浙江工業化發展所處階段、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趨勢的分析,我們認為到2010年,浙江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紡織產業總產值大致接近10000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2.5%左右為宜,紡織產業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產業發展水平目標。紡織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骨幹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中型企業基本實現企業信息化,印染後整理技術和高擋紡織面料關鍵技術取得極大進展,紡織產業成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產業,經濟效益、綠色制造全國領先,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整體產業層次提升,創造“隆起效應”。
——產業集群發展目標。產業集群功能、層次得到顯著提升,培育和建設若幹個以產業園區、核心企業為主體的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這些區塊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具有壹定的占有率和較強的競爭力。在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內建設若幹個特色紡織服裝工業園區;創建寧波、溫州和杭州三座“中國服裝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確立中國服裝名城的整體形象。
——產業外向度目標。紡織產業出口額200億美元以上,穩居機電產品之後浙江第二大類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出口主體,壹般貿易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迅速。主要貿易夥伴分布在日本、歐盟、美國、東盟、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服裝的相對優勢指數在1.8左右,紡織服裝出口繼續是浙江參與國際競爭最具優勢的產業之壹。
(三)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布局
全省擬以杭州、紹興、寧波、湖州、溫州和臺州為各個相應行業的區域發展中心,並根據行業先進性及未來市場的成長性分成不同層次,優先扶持和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中心或行業部門;根據產業梯度轉移規律,註意利用“兩個西部”(浙江西部地區和中國的西部省份)的產業發展新空間,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壹體化發展。
1.紡織業發展布局:以紹興縣為重心,重點扶持濱海工業區和柯橋開發區建設,帶動環杭州灣地區紡織產業更快發展。其中產業集群,化纖生產:以紹興、蕭山和嘉興等優勢地區為主要集聚地。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新型和特種纖維生產,提高差別化纖維比重(40%),提高產業用、裝飾用纖維比重(40%)。棉紡項目:主要向寧波、紹興、蕭山和海寧集聚。重點在於提高紡紗裝備現代化程度,加快純棉、高支精梳紗與色紡紗、無結紗的發展,提高省內棉紗自給的比例。織造業: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聚。要加強產品結構調整與檔次提升、積極開發高檔面料,提高精梳紗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中布局。印染業:以紹興、蕭山、嘉興為主要基地。要加大環保性的染整技術的開發力度,提高後整理能力。紡織染料類企業主要向紹興縣及周邊集中,其中染料生產以上虞新區為核心,嚴格治汙管理,禁止高汙染企業在上遊臨水地區布局。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以海寧、余杭、寧波等優勢區塊為基地,逐步形成生產聚集地。絲綢行業:以傳統產地杭嘉湖地區為主要集群區塊。進壹步加大產業整合力度,推進產業集聚,提高產業競爭力。紡機業:以新昌、嵊州、臺州為主,打造國內新型紡織機械生產基地。
2.服裝業發展布局:以寧波鄞州為浙江服裝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塊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幹、蕭山二區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壹,規劃建設女裝產業區塊。以湖州織裏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二,扶植建設織裏童裝精品區塊。特色服裝區域集群,男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為中心,外延到溫州藤橋和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女裝的集群布局:以杭州為中心,外延到嘉興和湖州;童裝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織裏為中心,外延到寧波的寧海等;休閑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溫州為中心,外延至平湖、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皮革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海寧為中心,外延到長興;針織服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象山為中心,外延到海寧、慈溪、桐廬、諸暨大唐;領帶的集群布局:以紹興嵊州為中心,外延到義烏和諸暨;服裝輔料的集群布局:以長興為中心,發展以高檔服裝粘合襯為特色的服裝輔料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