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新民主主義為什麽會在建國後不久即放棄

新民主主義為什麽會在建國後不久即放棄

學界對新民主主義社會論放棄的原因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放棄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提前結束,是建國後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實踐中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歷史的合力。沒有深刻認識到中國經濟的極端落後性和發展生產力、改變這種落後性的極端艱難性,是導致放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根本原因;對恢復時期增長著的社會主義因素的過高估計和對農村貧富分化及勞資矛盾過於嚴重的估計,是導致新民主主義嬗變的重要因素;實施工業化戰略的需要,是毛澤東放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過早終結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直接原因;兩大陣營對立的世界格局、壹邊倒的外交方針、戰後資本主義陣營各國的衰落和社會主義蘇聯的興盛,是影響毛澤東作出新選擇的重要因素;新民主主義社會論本身不完善及對馬克思主義若幹重要理論觀點片面理解,是導致新民主主義社會論放棄的深層次原因。參見林蘊暉:《新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再思考》,《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12期;王也揚:《歷史地看待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及其變化》,《中***黨史研究》2001年第3期;武力:《新民主主義社會提前終結的歷史分析》,《黨史研究與教學》2003年第3期;朱佳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提前過渡與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抉擇》,《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5期;高民、陳福衛、唐桂蓮:《試論毛澤東放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必然性》,《前沿》2004年第11期;邢和明:《從新民主主義論到過渡時期總路線--兼論兩種社會模式的轉變》,《中***黨史研究》2006年第4期;蔣積偉:《毛澤東放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原因新探》,《中***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羅平漢:《也論新民主主義社會提前結束及其原因》,《理論學刊》2008年第5期;劉晶芳:《毛澤東放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理論原因》,《科學社會主義》2011年第3期。

有的學者深入研究了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建國理論的變化,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論不是建國後放棄的。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前後,毛澤東就開始由新民主主義自覺地轉向新社會主義,在建國前後形成了新社會主義理論,並以其為指導建立了初級社會主義國家。參見王占陽:《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壹種新社會主義的理論研究和歷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在新民主主義理論研究中尚有不少問題需進壹步深入探討。如在新民主主義理論形成中,毛澤東等中國***產黨人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哪些著作,接受了哪些觀點?怎樣理解、運用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並在實踐中創造新理論的?黨對中國資產階級是何時認識清楚的?利用和發展資本主義是策略還是戰略,抑或二者兼有?在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中是否有具備理論形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如沒有,根據地的建設和新中國的建立是以什麽理論為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關系是什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