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的歷史
這些都是壹般人對綠島的印象,也是網路上的官方資訊。在臺灣,綠島可是大大的有名。由於它孤懸海外,地形險要,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在綠島專門修建了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綠島,位於臺東縣東面的滄海碧波之中,面積約15平方公裏,它與其南面海域上的另壹個小島——蘭嶼壹起,宛若兩顆明珠,浮翠在臺灣東部的太平洋海面之上。 綠島,原名“雞心嶼”,取其形態若雞心;後來又叫“火燒島”,據說是因島上發生過壹次嚴重的火山噴發,燒掉了半個島的樹木。火燒島之名,相傳亦與壹個傳說故事有關。故事說的是島上曾住有至恩愛夫妻,丈夫有壹次出海,遲遲未歸,妻子便在島上燃起熊熊大火,給丈夫指示導航。然而,燃掉了島上的全部草木,仍未見丈夫歸來,不禁哀傷萬分,就跳海殉夫而死。從此,這個島就被稱為“火燒島”。1949年,火燒島被改名為“綠島”。意取其樹木繁茂,綠蔭蔽日,遠遠望去,全島壹片苞蘢,宛若壹顆鑲嵌大海中的綠寶石壹般,因此,綠島之名,可謂名副其實。曾經壹度,綠島還有壹名,叫做“鹿島”,因為島上家家戶戶曾畜養梅花鹿,鋸角取茸售賣求利,是臺灣最重要的鹿茸來源,故名。壹般人均稱之為綠島了。 綠島是壹座死火山島,島上巖石呈赭色。最高峰為火燒山,海拔281米,丘陵之中有火山口遺址。在綠島的南端有壹個神奇的鹹水溫泉——旭溫泉,它是世界上兩個海水溫泉之壹。水溫壹般在40℃左右,每當漲潮即被淹沒,而落潮時又重新出現。 綠島公園是島上最主要的觀光勝地,它位於島的東北角,依山而建,有山溪流貫其中,又處處皆有觀賞海景的好地方,是個別有情趣的公園。島上的望海亭、靜心亭、仰止亭等,均是觀海佳處。整個公園內林木蔥蘢,壹片青翠。澗谷深處,有個“觀音洞”,幽寂悄靜,如世外仙境壹般,遊人至此福地洞天,格外感到有入桃源之境的感覺。公園壹側柚子湖村旁山崖下有壹片海芙蓉地。海芙蓉是珍貴的中藥村,在臺灣現僅釣魚島有野生的,柚子湖這壹片海芙蓉是村民種植的。 綠島燈塔,可算是島上最能引起遊人註意的建築物,位於飛機場盡頭的海岸岬角之上,塔身高9.7米,是壹個純白色直筒狀燈塔,在茫茫夜海之中指引著太平洋上來往的船只。 談起這座燈塔,還有壹段感人的故事。那是在1937年12月12日夜晚,美國郵輪“胡佛總統號”由基隆開往馬來西亞途中,在綠島附近觸礁。雖然時值深夜,綠島居民聞訊即紛紛冒風破浪下海搶救乘客。後來,郵輪漸漸沈沒,但500多名不同國籍的旅客全部獲救,安危無恙。次年,美國為紀念這次事件和感謝綠島居民的義舉,特捐款建了這座燈塔。 綠島雖壹直是我國臺灣的壹部分,但對綠島的開發歷史並不很長。相傳在170多年前,福州人陳必先與同伴5人因航海遇風,被刮至島上,才發現這個雅美人居住的“海上仙島”。後來,陳必先帶了李福來、蘇馬興等數十人來此,成為開拓綠島的第壹批漢人。根據雅美人的傳說,綠島雅美人是從蘭嶼遷來的。在蘭嶼的雅美人中,曾流傳著這樣壹個故事:說的是石神的壹兒壹女結為夫妻,竹神的壹兒壹女也結為夫妻,其子女又結為夫妻,但生下的子女非聾即啞,而且都患軟骨病。當創造石神和竹神的天神再次來臨蘭嶼時,他看到這壹情景就十分惱火,並指責石神和竹神觸犯天意,便將殘疾兒童都驅趕到綠島上去了。漢人墾拓綠島後,原來居住在綠島的雅美人又再遷回蘭嶼去了。 綠島離臺東灣甚近,乘船行駛18海裏便可到達。綠島上建有小型飛機場,有壹條不到千米的跑道,遊人也可搭乘飛機前往綠島。 綠島地處太平洋暖流區域,是巡回魚類的天然漁場。這裏盛產鏗、鯖、鯉、鰻、大龍蝦、大目魚、八卦、飛魚等魚種,島東的南寮灣是這15萬平方公裏小島的門戶,也是小島的最重要漁港。此外,養鹿業亦是綠島上居民的另壹大經濟支柱。 對許多大陸人來講,綠島之名最早也許是從那首旋律十分優美的《綠島小夜曲》中知道的。“這綠島像壹條船,在月夜裏搖呀搖;心上的人兒在我的心坎裏飄呀飄……”優美的旋律和歌詞,也像美麗的綠島壹樣,叫人陶醉。那麽,究竟綠島的月光夜色有多麽美妙迷人,只有留給旅遊愛好者自己去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