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氮肥,磷肥,鉀肥主要的生產原料分別是什麽?
天然氣、煤炭、石油是生產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稱為氣頭、煤頭、油頭三類,近年來,由於石油和煤炭價格的升幅遠大於天然氣,故按成本優勢排列為氣頭、煤頭、油頭。
磷肥原料:
磷肥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磷礦和硫酸,隨著中國磷肥工業的快速發展,磷肥生產原料的供應已經顯現緊張局面,不可再生的磷礦資源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之壹。中國生產硫酸的硫資源主要來自硫鐵礦、冶煉煙酸和進口硫磺,與國外硫酸生產原料主要為硫磺有較大不同。中國硫磺資源比較貧乏,硫酸生產對進口硫磺依存度較高。因此,為保證中國磷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對磷肥生產所需原料——磷礦資源和硫資源的儲量、特點及保障能力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具體分析如下:
磷礦資源
資源現狀 ,中國磷礦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資源總量僅次於摩洛哥,位居世界第二位。據全國礦產儲量通報報道,截止2004年底,全國***有礦產地440處,其中大型礦72處,中型礦137處,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查明資源儲量163.40億噸,其中基礎儲量38.94億噸,資源量124.46億噸,目前可采儲量18.92億噸。
中國除西藏外均已發現磷礦,相對集中的地區為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和湖南五省,五省磷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的75%,且P2O5大於30%的富礦也幾乎全部集中於這五個省。磷礦分布的區域主要有如下8個:雲南滇池地區,貴州開陽地區、甕福地區,四川金河-清平地區、馬邊地區和湖北宜昌地區、胡集地區、保康地區。從總體上看,中國磷礦資源分布極不平衡,探明儲量南多北少、西多東少,大型磷礦及富礦高度集中在西南部地區。中國磷礦資源總體上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壹是儲量較大,分布集中。中國探明的資源儲量比較豐富,但大部分地區所需磷礦均依賴雲、貴、川三省供應,從而造成了中國“南磷北運,西磷東調”的局面,給交通運輸、企業原料供應、生產成本帶來較大影響。
二是中低品位礦多,富礦少。中國磷礦品位較差,P2O5平均含量在17%左右,富礦磷礦石只有13.83億噸,占磷礦石總量的約8.5%,並主要分布在雲、貴、鄂三省。因此,中國大部分的磷礦必須經過選礦富集後才能滿足磷酸和高濃度磷復肥生產的需求。
三是難選礦多,易選礦少。在中國磷礦探明儲量中,沈積型磷塊巖(膠磷礦)多,占全國總儲量的85%,其大部分為中低品位礦石。同時中國磷礦90%是高鎂磷礦,其礦石中有用礦物的粒度細,和脈石結合緊密,不易解離,壹般需要磨細到200目顆粒占90%以上才能單體解離。因此,中國磷礦是世界上難選的磷礦石之壹。
四是礦床開采難度大。中國磷礦床大部分成礦時代久遠,埋藏深,巖化作用強,礦石膠結致密,且約有75%以上的礦層為薄至中厚層分布,通過傾斜至緩傾斜方式采出。這種特征給磷礦開采帶來壹系列技術難題,往往造成損失率高、貧化率高和資源回收率低等問題。
開采和加工利用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為改善中國化肥消費結構中氮磷鉀比例失調的狀況,國家大力增加磷肥生產能力,已先後建成了雲南昆陽,貴州開陽、甕福,湖北荊襄、宜昌,四川金河-清平六大磷礦生產基地,形成了大中小礦山***同發展的局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年中國磷礦石產量為1937萬噸(以P2O5含量30%的標礦計),2005年則達到3045萬噸,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磷礦主要開采省份是雲南、貴州、湖北和四川,2005年上述四省磷礦石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98%。
目前中國磷礦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壹是磷礦企業整體規模小、經濟效益差。美國、摩洛哥和前蘇聯的磷礦企業規模和產量多在300萬噸/年以上,中國生產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多數是生產能力在20萬噸/年以下的小型企業。2004年,全國磷礦山企業420個,其中大型9個,中型26個,小型291個,小礦94個。雲、貴、川、鄂四大產磷省份,大中型磷礦山也僅占全部礦山總數的3.9%。中國磷礦生產企業排名前四位的分別為雲南磷化學工業集團公司、宏福實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北荊襄化工集團和開磷集團,其生產能力分別為600萬噸/年、330萬噸/年、300萬噸/年和250萬噸/年;二是磷礦企業裝備簡陋,管理落後,資源破壞和浪費嚴重。目前國外礦山企業采礦已實現大型機械化,選礦實現了大規模和微機程序控制。而中國除少數國有大型企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半機械化以外,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地方小型及集體企業,除配備有少量的鏟、裝、運設備外,主要以人工開采為主,裝備和技術水平仍停留在國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水平,基本處於無序開采狀態,亂挖濫采、采易棄難、采富棄貧現象嚴重,資源利用率很低,造成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如湖北宜昌目前的中小礦山,在采1噸富礦的同時約9噸貧礦的儲量資源被浪費掉;三是亂采濫挖現象在局部地區依然存在。由於個別地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小礦亂采濫挖、與國有礦山爭搶資源的現象仍然存在。此外大礦小開、礦區被分割肢解的問題也很突出;四是磷礦加工不合理,造成優質磷礦資源浪費。由於中國磷礦價格相對較低,沒有拉開等級檔次,在優質磷礦富產地區,存在磷富礦“優礦劣用”、“高質低用”的現象,相當壹部分適用於生產高濃度磷復肥的優質磷礦被用來生產黃磷和低濃度磷肥,造成有限的優質磷礦資源浪費。據統計,1997年全國磷礦加工企業使用的磷礦品位為23.4%(P2O5含量),1998年陡然上升到28.9%,1999年以後則高達30%以上,嚴重到了中、低品位磷礦基本遺棄的程度。
供應保障能力
中國磷礦石消費領域主要是磷肥、黃磷和飼料磷酸氫鈣,還有壹些磷礦石直接出口。其消費構成為:磷肥約占70%~80%,黃磷占10%~15%,飼鈣占6%左右,出口占4%左右。2000~2005年中國磷礦表觀消費總量及各種產品消耗磷礦量見圖1。
根據中國磷礦石各主要加工產品未來需求預測,並考慮壹定數量的磷礦石出口,到2010年和2015年中國磷礦石需求總量將分別達到6380萬噸和6826萬噸。屆時各種產品需求量及對磷礦石需求量的預測見下表。
除少數大中型磷礦企業外,中國數量較多的小型礦山的磷礦回采率很低,目前中國磷礦整體利用率大約僅有65%左右。據此推算,中國現有11.08億噸磷富礦資源僅可開發利用到2015年,18.92億噸磷礦可采儲量可開發利用到2022年,38.94億噸的基礎磷礦儲量在技術經濟層面上也僅可開采到2030年左右。因此中國磷礦資源保障能力較弱,特別是磷富礦資源即將面臨枯竭境地。
各種產品需求量及對磷礦石需求量的預測 (萬噸標礦)
2010年 2015年
磷肥(P2O5) 1450 1503
對磷礦石需求 5075 5261
黃磷(實物量) 84 88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