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奇怪的樓上人,是個小屁孩
原以為那天半夜上去敲門之後,他會收斂壹點, 重拾起自己被忘卻的公德之心,至少晚上三更半夜的不再跟挖礦似的叮叮當當,讓人難以入眠。
直到前兩天的壹個晚上,興許是心境本來就有點急躁,半夜兩點了,樓上的那位大神還在孜孜不倦地夜以繼日,不眠不休。
我壹度懷疑這頭上的鄰居到底是不是人,從早上六七點開始,直到淩晨兩三點實在是困得昏天黑地,我迷迷糊糊地抱著他樓上天花板傳來的叮叮當當聲沈入睡眠深處。
從早上出門上班,到晚上下班歸來,壹整天腦海裏飄蕩的依然是這種不眠不休的叮當之音,就像幽靈似的揮之不去,潛居在了我靈魂深處。
近來深圳的天氣不佳,以霧霾似的陰沈天氣居多,沒有藍天的周末對我來說不值得出門看風景拍美片,便蝸居在租房裏,睡睡懶覺,看看從圖書館借來的那壹摞摞的好書。
周末在家裏窩兩天,好不容易有時間靜下來看書,卻也是聽了兩天的叮當之音,還在白天他並不是持續不斷地叮叮當當,有時候會停歇個半天,有時候會停歇個三兩個小時,有時候蒼天見憫會停歇壹整天。
人也是壹種容易犯賤的動物,有時候坐著不動看了大半天的書之後,沒有聽到那熟悉的叮當之音,我竟然止不住的有點懷念,希望周遭有那麽壹點不壹樣的音符和元素來幫我活動壹下壹直處於風平浪靜之下的身心。
更多的情況下,周末在家看書的時候,他是不會打烊休息的,我在樓下看書,他在樓上擊地而歌,制造出壹些令人討厭的聲響,他還真以為自己是高山流水的伯牙了。
無獨有偶,壹到黃昏來臨,白日西沈,這熟悉的叮當之音粉墨登場,跟每天晚上七點開始的新聞聯播壹般準時。
那個晚上,我實在是困得想睡了,心裏又有些許煩躁,兩點半了又聽到上面傳來的聲響,別提多討厭,每隔壹兩分鐘就“當當” 地來幾下,就像打鐵壹樣;待到妳怒火已經熊熊燃起時,他又很識趣地聲音越來越小,漸漸停了下來。
本以為他會改邪歸正,很有自知之明地安靜下來好好睡覺,但是等我好不容易平息住內心的怒火閉上眼睛,任憑睡意漫延鋪展而來之時,他又開始叮叮當當起來,內心如火山般好不容易被壓制下去的怒火壹下子噴薄而出,我再也無法自欺欺人地安撫自己了。
怒火中燒地穿好衣服,我又“噔噔噔”地上了樓。壹來到樓上,叮叮當當之聲消失了。從門縫裏漏出的燈光以及房裏小孩的說話聲,我知道住在我樓上的那壹家子還沒睡,門口亂七八糟殘兵敗將似地散放壹地的鞋子又絆了我壹下。
“妳們家能不能聲音小點,不要把地板敲得叮當響啊?”我敲了三聲鐵門,盡量抑制住內心的火氣。
“不是我們,是隔壁在敲。”房間裏傳來壹個男人的聲音。
上次敲他們家門的時候,他說是隔壁,這次又說是隔壁。看來是冤枉他們家了,隔壁那家太討厭了。
可是,我明明聽到叮當聲來自於房間頭頂的天花板,也就是他們家的地板,他卻說是來自隔壁。
興許是地板的***振吧,我半信半疑地來到隔壁,門縫裏沒透出壹絲動靜和光亮,應該是早就熄燈睡覺了。
為了查出叮當之音的正真罪魁禍首,我沒有敲門,而是站在漆黑的樓道裏壹聲不響,豎耳聆聽,看這聲音到底是哪壹家傳來的。
兩三分鐘之後,那熟悉的叮叮當當之聲應約響起,敲在地板上是那麽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那壹刻,我愛死了那之前讓我討厭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叮當噪音,它在我的期待之中如約響起,讓我可以很容易的聽音識人。
循著聲音,我又來到了剛剛敲門的那家,聲音就是從他們家傳出來的,是小孩子拿玩具敲擊地板的聲音,小孩媽媽還叫小孩別敲了。
“當當當”,我又敲響了他們家的門,將門前討厭的鞋子壹腳橫掃到壹邊,免得待會兒吵架的時候趁我壹不小心又絆我壹下。
“誰啊?”屋裏又傳來男的聲音。
“當當當”,我默不作聲,依舊不停敲他們家的門。
“誰啊?大半夜的敲門!”還是那個男的聲音,但他就是不開門。
“當當當”,我繼續敲門,他不開,我就不停敲,敲到他開為止。
在我敲門的時候,他屋裏地板上傳來的“叮當”聲不絕於耳,似乎是有意回應我這堅持不懈的敲門聲。
“兒子啊,妳別敲了。”隨著男子的壹聲斥責,屋裏的“叮當”聲終於停了下來,我眼前的鐵門也終於“哐當”壹聲打開了。
“大半夜的能不能讓妳們家小孩別敲地板了呀?樓下的人都要睡覺,明天還要上班,妳看看現在幾點了?三點了,大哥。”沒等他興師問罪地斥責門外不停敲門的人,我搶先壹步開口了。
門開了壹半,開著的半邊門口站出壹個跟我差不多身高的青年人,上身穿壹件印著光頭強頭像的長袖,下身穿壹件牛子褲,頭發亂蓬蓬的可以築巢了。
見我劈頭蓋鬧的壹番言語轟炸,他似乎有點懵逼了,半張的嘴巴有話要說,卻還是被我的言語壓制了下去。他肯定沒想到,原本自己是有火要往外撒的,卻不曾想被門外敲門的不速之客給搶占了先機。
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先搶先出手,他還擊的余地都沒有,更沒想好還擊之詞,本來就是他理虧在先。
“大哥,現在淩晨三點了,妳能不能讓妳們家小孩消停會兒啊?” 見他被我的突如其來的言語攻勢震懾住了,我放慢了語速。
“這個···小孩子在玩玩具,我也沒辦法。”他支支吾吾道,為了掩飾自己剛剛被人搶占了先機的窘迫,他有意識地挺直了身子。
“那妳也好好哄壹下啊!哪有孩子大半夜不睡覺的啊?” 我被他這蒼白的辯解驚異到了。
“這孩子就這樣,我也沒辦法啊?”他慢慢收攏自己的鎮靜和自信。
“妳好好哄壹下不就行了嘛!” 我盡量耐住性子。
“這孩子就這樣,我能怎麽辦?” 他還是壹副刀槍不入般的滿不在乎。
“子不教,父之過。” 遇見這樣為人父的,我很是無語。
當我和他爸爸不存在,小男孩拿起身邊光頭強模型的塑料玩具就往地板上不停地敲,嘴裏不停地碎碎念,“熊大熊二,妳們給我站住,別跑!”
“妳看,就是妳們家孩子在敲地板,妳還跟我說是隔壁?” 我面帶微信,直言不諱,盡量將他的尷尬降到最低程度。
說著,我往屋子裏探了探頭,想壹窺究竟。他們的房子跟我住的壹樣的大小,壹樣的布局,裏面的東西卻不如我隔壁那家塞得滿滿都是。壹張床,壹個衣櫃,壹張桌子,三四把塑料膠椅,剩下的不多的空間是孩子的遊樂場,屋子中間搭了壹個直徑不到壹米的玩具遊樂園,遊樂園裏有動物園,有迪斯尼城堡,外圍是壹圈鐵軌,鐵軌上停著兩輛火車頭,車廂亂七八糟地散落得滿屋子都是,還有變形金剛、豬豬俠、小豬佩奇和熊出沒的玩具。
屋裏亂得跟豬窩似的,小男孩玩得不亦樂乎。廚房裏還有壹個身影,應該是他妻子在忙碌。
“好好好,我會哄他早點睡覺,不再敲地板了。” 似乎是怕我看到了更多他們家的秘密,男子不由分說地關上了房門,房間裏依然熱鬧的跟遊樂場似。
“都三點了,別再吵著別人睡覺啊!” 我心有不甘地隔著鐵門朝屋裏輕喊了壹聲。
回到房間裏,我繼續睡覺,頭頂依舊動靜不斷,只是少了叮當之音,有車子在地板上劃過的隆隆聲以及嘴巴發出的如泄氣的氣球壹般的嘶嘶聲。
後來,我跟房東反應了這個情況,讓他出面處理壹下。房東的回復是,樓上答應了會註意的,盡量讓小孩別鬧出動靜來。
時間壹久,我也就習慣了,每當樓上的叮當之音再次響起時,我就拿起在樓道上撿到的那根木棍死勁敲天花板,敲了兩下之後,壹切歸於寧靜,便覺天地寂寥,歲月靜好,難得的清凈。
昨晚九點多下班回來,整個人覺得從未有過的疲倦,不想做飯,便在樓下的蘭州拉面館吃了壹碗牛肉炒拉面。壹會到家,躺著床上就再也不想動了,匆匆泡個腳,倒頭便睡,也懶得更文了。
壹覺睡去,壹個夢也沒有做,醒來時剛好淩晨三點,以往每晚的睡覺時間。似乎知道我今天很疲倦很虛弱,樓上的小男孩沒有鬧出任何動靜,也許他也鬧騰累了,跟我壹樣需要休息。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還是七點,埋頭繼續睡,睡到了十二點。這壹個星期缺的覺都補回來了,整個人如獲重生,精神滿滿。
樓上的小男孩似乎也休息好了,又開始了他孜孜不倦夜以繼日的“勞作” ,叮叮當當地敲起光頭強來,嘴裏喊著“熊大熊二,妳給我站住,別跑!”
壹直以來,我都覺得生活在別處,真正的生活是心之向往的詩歌和遠方,真正生活是與自己相愛之人遠遁山水快意江湖,真正的生活是隱居古城間讀讀書寫寫字般的自由自在。
在這龍華的城中村住了將近半年,我才漸漸讀懂,生活可遠可近,可高可低,可雅可俗,可窮可富,可憂可喜,可貴可賤,重要的是看妳如何去看待。
住在我左邊的是經常吵架的壹家三口 ,丈夫沒日沒夜玩手機遊戲,妻子默默忍受所有憋屈,女兒以為隔壁住著壹只會吃不睡覺小孩的大灰狼。
住在我右邊的是默默無聞的壹家口,兒子和女兒七八歲開始上小學了,媽媽面容看上去有些蒼老,老實本分賢惠如農村婦女,壹日三餐能聽到隔壁傳來的菜刀在砧板上切菜的噠噠噠聲,節奏明快卻不吵人,與他們為鄰很舒服。
住在我上面的是壹天到晚動靜不斷的壹家三口,家裏弄得跟遊樂園似的,夫妻二人任憑小孩鬧騰,不管不問,有子不教, 壹味寵溺,想當然地過著自己的平凡日子,從不考慮自己的生活是否影響到左鄰右舍。
對我來說,他們就像是三本擺在我面前的生活名著,讓我品味和閱讀何為人間與塵俗。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任何壹件雞皮算毛和喜怒哀樂,看似平淡無奇,簡單庸俗,卻影射出意義深刻引人深思的人生之道和生活哲學。
生活如斯,人生亦如斯,都是客觀存在的,即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想要如何過,卻取決於妳的內心如何抉擇,如何去看待。
我喜歡攝影,喜歡光與影的變幻,即使千變萬化,再美的照片也只是光與影的別出心裁的巧妙組合。
生活也是如此,由令人喜歡的光線和令人討厭的陰影組成。當妳將兩者有機而不亂地組合起來,生活不會醜陋和混亂到哪裏去。當妳有所悟,發現了壹些它們的組合規律的時候,妳會將生活當做壹件藝術品來挖掘和創造,人生也自然而然陽光普照,彩虹當空。
自認為是生活的旁觀者,不管我願意與否,我的生活依然會受到他們有意或無意的波及和影響,有過怒火中燒,有過壹笑置之,有過兩耳不聞。
時間壹久,我也學會了如何做到真正的泰然處之,淡然自若。
生活的光與影在我看來,是人生最難得的財富和造化最寶貴的饋贈。
真正懂生活的人,即使在塵俗的八卦爐裏焚燒再久,不但不會化為壹無所有的灰燼和煙塵,還能練就壹雙洞穿世事的火眼金睛,淡看人生沈浮,笑對造化無常。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俗,是生活;雅,亦是生活。
悲,是人生;喜,亦是人生。
可俗可雅,可悲可喜,方是真正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