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本難以讀懂的書——《蟲子書》朱贏椿
▲ 朱贏椿的童年是在鄉間田野裏度過的,在沒有玩具沒有書籍的日子裏,各種小昆蟲成了他最好的童年陪伴。後來,城市的高樓和辛勞的工作壓得人難以喘息,每每倦怠之時,便會勾起美好的童年記憶。2005年他開始觀察昆蟲,在菜園的白墻上記錄它們的語言和足跡,驚嘆它們悄無聲息的創作。昆蟲的自然之語不僅治愈了匆忙的疲憊,讓他的生活真正的慢了下來,也為他的設計靈感開辟了新的源頭。
▲ 對渺小的昆蟲而言,壹片水窪可能就是湖泊大海,可以看到蝸牛在湖邊漫步;石頭就是壹座高山,壓在下面的螞蟻看不到天。行色匆匆的人們經常忽略掉細小的生命,以至於這些獨特視角的美景總是不容易被發現。也只有當人俯下身來,靜靜的在自然之中慢慢地等,才能領略這壹奇趣的世界。正如朱贏椿的《蟲子旁》封面有三條腰封,只有當人們不經意的翻開腰封時才能發現裏面藏著的各種小蟲子,以及那句“這是壹個被我們忽略的世界”。
▲ 朱贏椿說成年人都害怕蟲子,會嚇壹跳之後躲得遠遠的,孩子們卻喜歡摸摸這些可愛的動物,與它們壹同玩耍。因為純真的孩子還沒有被現實所汙染,在他們眼中壹切的生命都是平等有趣和善良的。而成年人只會功利的看待生命,判斷利弊危險,從而也喪失了自然的趣味也讓人活得孤獨。或許有壹天,當人們變成昆蟲的時候,才能聽得懂自然的語言。
▲ 葉子上的蟲斑經過風吹日曬雨淋,被他放大裝裱,幻化成宋人古畫。他讓蟲子趟過過摻了蜂蜜的墨池,在紙上不經意的自在遊走,當蟲子啃食完他種的菜葉,沒有被農藥噴灑,而是被請來留下墨寶,再被清洗幹凈方歸自然。蟲子的創作是無心的,沒有人的刻意,是人所達不到的狀態,蝸牛的寫意、馬蜂的狂草、蚯蚓的大篆,這些神奇的圖樣切斷了我們從文字理解的途徑,卻為我們的想象打開了壹扇窗。
自然蟲蟻,俯拾皆是,卻給了我們壹個反觀自照的機會。它像是壹個微弱而不容忽視的坐標,度量著人的高傲、野心和權威。所謂人類的尊嚴,不在於不容置疑、高下立判,而是對生命的平等和敬畏。當我們與自然和諧的相處時,世界也將會變得更加寬容,沒有強加的施受和偏見,每個生命都完滿且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