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央行: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央行: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11月6日,國新辦舉行金融機構合理讓利落實進展有關情況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有記者提問,有預測認為,四季度的GDP增速將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那麽金融機構讓利政策下壹步會不會考慮作出調整?明年是否會延續這壹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堅持總量政策適度、融資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三大確定性的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確定性應對高度的不確定性。前期由於疫情原因,不確定性非常大,政策要有確定性,貨幣政策主要是三個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壹定的數量,當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來。另外,資金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要有確定性的預期。還有,資金要去實體經濟,不要去玩“錢生錢”的遊戲。讓這三個確定性應對高度不確定性,效果是好的。

他繼續指出,當前國內經濟復蘇態勢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保持穩定,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行,並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隨著LPR改革,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壹步順暢,1.5萬億元的讓利目標今年是可以完成的,這些政策為“六穩”“六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劉國強認為,目前看,國際上總體呈現出經濟復蘇的態勢,雖然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即使疫情出現反復,也不大可能回到壹季度的全面停擺狀況,所以總體恢復的方向應該是確定的。這是國際經濟的環境。這壹段時間,國際上都在討論未來應對措施退出的問題,特殊時期的政策也不能長期化,大家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壹致的意見是,退出是遲早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退出的時機和方式需要進行認真評估,主要是根據經濟恢復的狀況進行評估。金融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經濟狀況決定金融的政策應該怎麽去適應。